2022年1月31日是英國正式脱歐兩週年的日子。正式脱離歐盟之初,英國政府就出台《競爭時代的全球英國》政策文件,把“全球英國”戰略明確化,為未來英國發展指明道路。但從脱歐以來英國的實際外交動作看,“全球英國”面目全非,淪為外交上的機會主義和激進主義,絲毫沒有展現出其外交傳統上的“英國性”。
早在明確“全球英國”之初,這種傾向就已顯現。英國決策者將俄羅斯看作“最嚴重的直接威脅”,把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按照傳統外交模式,英國在和平時期斷然不會把所謂“威脅”“對手”擺到明面,而是經常通過戰略模糊達到利益最大化。話説回來,即便現在挑明瞭,它的實力與俄中也根本不再一個水平,這種定性只是一廂情願。
隨着“全球英國”對外戰略的實施,它也越來越像英國投靠美國的煙幕彈,英國“走向全球”似乎只是更緊地抱住美國。去年6月英美簽署《新大西洋憲章》,旨在捍衞“英美共同價值觀”。有英國人當時歡呼“英美特殊關係”回來了。
在行動上,英國政府也越來越表現出甘當美國馬前卒,甚至在國際局勢危險地帶蓄意挑釁。英國派遣“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戰鬥羣前往印太,甚至向美國借了一艘驅逐艦和10架戰機助陣,旨在威懾中國。前不久,它又向烏克蘭派遣30名特種兵和運送2000套反坦克導彈裝置,先美國一步派兵向俄羅斯示威。總是在美國需要的地方“及時出現”,英國也是下了血本。與美澳簽署AUKUS協議,既是英美長遠佈局印太的險招,也是一筆數額不菲的軍工訂單。它們為此連法國這個“盟友”的利益都拋到了腦後。
從過去兩年英國對外政策看,“全球英國”的定位只是對英國脱歐作出的總結,它向世人表明英國已經脱離歐盟這個平台。但接下來英國在國際社會應該佔據一個什麼樣的位置,這個戰略還沒給出答案。英國在外交史上採取過均勢政策,運用過綏靖主義,還提出過“三環外交”,這些都是英國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體現。但當前英國的國際作為反映不出一丁點兒英國外交傳統,它顯然還沒能夠找準自身的國際定位。(李冠傑,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英國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