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古人云“兵馬不動,糧草先行”。糧食,自古以來都是上至行軍打仗,下至日常作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秋糧又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因此,抓好秋糧生產對奪取全年糧食豐收至關重要。每年7月至9月,既是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旱澇、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重發的時節。眼下,北方各類秋糧作物進入決定籽粒飽滿度的關鍵期。此時,一場大範圍降雨即將拉開帷幕,這場雨究竟會給豐收在即的秋糧產生怎樣的影響?
秋糧有多重要?
正如上文所言,糧食不僅關乎每個人的温飽,更是關乎國家安全。而秋糧(指秋季收來的糧食,主要包括玉米、紅苕、大豆、黃豆、高粱、中稻、晚稻等)又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為6.7億噸,其中,秋糧產量近5億噸,約佔全年總產量的75%。
在這5億噸的秋糧中,有1.7億噸產自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可見上述農區是秋糧產地的核心。而這些區域大多又是“看天吃飯”,多數不太具備灌溉條件,因此,每一場雨、每一次放晴,天氣變化始終是秋糧生產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經”。
目前秋糧長勢如何?總體來看,今年北方的雨季來得較早;7月下旬,颱風“煙花”的北上又使得北方降水進一步增多增強。對於雨水整體較少的北方農業生產來説,充沛的雨水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截至目前來看,我國東三省和內蒙古糧食主產區的秋糧總體長勢喜人。
但是,由於今年北方降雨不均,東北東部以及西北地區東部在高壓影響之下降水偏少,因此旱澇分佈極不均勻。在北方秋糧產區中,東北東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玉米、大豆主產區)降水明顯偏少;西北地區東部(玉米、紅薯主產區)同樣也是雨水稀少;而多雨區則出現在華北東部、東北西部和內蒙古東部(玉米、花生主產區)等地。
北方旱情有多嚴重?虧了多少雨?相對東北地區來説,目前,西北地區的乾旱更加嚴重。乾旱區域主要分佈在寧夏南部和東部、甘肅東部、陝西中北部。其中,寧夏中衞南部、固原、吳忠東部,甘肅臨夏、蘭州、白銀、定西、平涼、慶陽,陝西延安、榆林旱情較為嚴重。像是寧夏固原,7月21日至8月15日上述地區降雨量僅有8.5毫米,遠遜於常年同期80.9毫米。
而在東北三江平原的東部與南部、牡丹江、哈爾濱中東部、佳木斯西部及鐵力等地,旱情多為輕旱狀態。以黑龍江同江為例,常年7月21日至8月15日,當地平均降雨量為125.2毫米,而今年僅有15.9毫米,為歷史同期最少。作為秋糧主產區之一,這樣稀少的雨水對旱地作物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北方大範圍降水即將登場!是喜是憂?根據中央氣象台最新預報顯示,8月18日至21日,我國北方地區自西向東將有一場降雨過程。預計此次過程雨量以小到中雨為主,部分地區有大雨或暴雨,雨勢平穩,大部地區降雨持續時間在12小時之內。其中,18日至19日,降雨主要出現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內蒙古中東部、黃淮西北部;20日至21日影響黃淮東北部和東北地區。22日,此次降雨過程趨於結束,僅黑龍江中東部有小到中雨,局地大雨。
這場雨對秋糧的影響如何?答案是喜憂參半。
雨水或緩和旱情。目前,我國北方秋糧產區的作物已經到了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於旱區來説,這無疑是場及時雨!
18日,西北地區將率先迎來降雨,以小到中雨為主。在缺乏澆灌條件的情況下,這場雨對當地的旱地作物,例如紅薯、地瓜來説,很可能就是“度命雨”!
而當整體降雨系統東移後,22日前後,東北三江平原也將出現小到中雨,同樣對緩和當地旱情十分關鍵。但願這場已經遲到的降雨,不要再缺席。
希望風力温柔一些。預報顯示,18日至22日,高空槽東移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偏南大風。其中,19日至20日,內蒙古東南部、遼寧中西部、吉林中西部、黑龍江中西部將出現4-5級偏南風,局地陣風6-7級。
而此時,上述地區的玉米、高粱等植株較高的作物已經碩果累累,植株變沉,當遇到大風時,會有一定的倒伏風險。
關注寡照、過濕和氣温偏低的問題。在此次降水過程影響下,目前土壤已經相對過濕的區域仍將有明顯降雨出現。例如遼寧朝陽、葫蘆島、阜新、錦州,內蒙古通遼,吉林松原,黑龍江齊齊哈爾等地。
另外,頻繁的降雨導致不少地方日照時數也相對偏少。像是齊齊哈爾,7月21日至8月15日,累積日照時數僅有119.9小時,平均每天不足5小時,相比常年來説偏少近一半(常年207.5小時)。上述土壤過濕、陽光寡照的區域,需要警惕病蟲害對秋糧作物的影響。除此之外,在冷空氣影響下,8月8日至今,黑龍江大部和吉林東部出現了4-8天低温天氣,使得農作物生長髮育有所放緩。好在,黑龍江三江平原的水稻已處在開花期後期,受低温天氣影響相對較小。展望未來,上述地區氣温將以偏高為主,對秋糧的產量形成整體來説還是相對有利的。結語
未雨綢繆,才能有備無患。從糧食的生產歷史來看,氣象災害是造成糧食減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確保秋糧的豐收更是需要農業生產者、氣象工作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共同努力。正所謂,人努力、天幫忙。因此,確保秋糧豐收也是一場我們與老天較量的硬仗,而這場仗,我們只能贏,不可輸!
來源: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