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三八婦女節,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女性相關話題總能引起代表委員的熱烈討論。隨着中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女性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為了更好地保障廣大婦女權益、促進女性發展,代表委員從女性權益保障、婚育問題、就業問題等角度,從各自的領域出發,帶來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羅衞紅
生活中仍需追求更多實質性的男女平等
近期,北大女學生對話上野千鶴子的新聞上了熱搜,引起各方熱議,其中延伸出女性婚姻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羅衞紅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尊重“不婚”女性的選擇,對於大齡單身女性要予以包容和關愛,而非歧視。
尊重部分女性的不婚選擇
關於部分女性選擇不婚的態度,羅衞紅認為,要對她們的選擇表示理解和尊重。“當下,許多女性越來越獨立,她們有自己的事業追求和價值取向,她們可以憑藉自身力量闖出一片天地,而不是必須依靠丈夫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當她們事業有成,或者是收入足夠養活自己的情況下,可能有些女性對家庭的需求、對男性的依附心理會淡化,因此選擇了不婚,這可能是社會高度發展的結果之一,我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要尊重她們的選擇。”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如果都選擇不婚,可能會導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勞動力不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可以在尊重其意願的基礎上,適當做一些引導,或用政策去激勵,幫助其樹立婚姻家庭觀念。”羅衞紅説。
包容並關愛“落單”女孩
她還關注到“大齡剩女”這個詞,“現在有些人喜歡用這個詞來形容部分未婚的女性,尤其是一些女孩子三十幾歲未婚,往往會被人戴上這頂帽子,我認為不應去貶低她們。客觀上,確實有一些女孩因為各種原因‘落單’了,我覺得可以分為兩種情況,有一部分是主觀上選擇不婚,也有一部分可能是客觀原因,有結婚的意願,只是還沒遇到對的人。對於這兩部分羣體,可能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導。”
羅衞紅認為,要抓住兩個關鍵詞——包容和關愛。“對於這部分‘落單’的女孩,不要隨意給她們扣帽子,而要包容她們,並給予關心關愛。對於主觀上不願意結婚的,可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適當用政策激勵、積極引導;如果是客觀上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另一半,可以給她們創造機會、搭建平台,幫助她們尋找另一半。”
努力追求實質性男女平等
羅衞紅也關注到,在職場中確實存在對女性的歧視現象。“有的人純粹認為女性不如男性,這種觀念應該被摒棄。也有的企業在招聘時發現對方是個育齡女性,擔心她將來生孩子影響工作就不招了,這種客觀上造成的對女性的‘歧視’,如果是站在用人單位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也要多想辦法,去化解這種困境。”
在實際走訪中,羅衞紅聽到了不少呼籲,比如一些校長、幼兒園園長、醫院領導表示,希望給女同志多的單位多分配一些編制,以緩解部分女性員工休產假時帶來的人員壓力。“生育不應只是女性一個人的事,而需要動員各方力量來給她支持,包括讓男性休陪產假、建立生育支持基金等,給女性員工多的單位以適當的補償,緩解其用工壓力,讓女員工能夠大膽生育,從而為女性營造更友好的工作環境、社會環境。”
“儘管憲法規定了男女平等,但在實際生活中,還存在一些男女不平等的現象。”羅衞紅呼籲,“一方面,女性自己要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活出精彩人生;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繼續努力追求實質性的男女平等,包括給女性更多的從商、從政的機會。”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全國政協委員林怡
強化男性育兒責任有利於提高女性生育意願
用人單位作為用工主體,在創造平等就業環境中舉足輕重。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林怡帶來了關於採取積極措施鼓勵用人單位創造男女平等就業環境的提案。林怡建議,應通過落實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護法、完善生育假期用工成本合理分擔機制、落實男性育兒責任、對在創造男女平等就業環境方面表現突出的用人單位進行表彰等方式,推動創造男女平等就業環境。
創造男女平等就業環境
激勵措施還顯不足
林怡介紹,實際調研發現,各地因地制宜,在鼓勵用人單位創造男女平等就業環境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但從總體上看,激勵措施還顯不足。2022年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企業生育成本負擔對女性就業的影響”課題對29個省區市1043個企業的調查顯示,“三孩”生育政策實施以來,25.39%的被訪企業承認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條件下男性優先的情況;在有女職工生育的930個被訪企業中,63.40%的企業沒有執行延長產假政策。同時調查發現,被訪企業中,43.81%的企業反映生育成本佔工資總額0.5%以上,82.36%的企業希望對其承擔的女職工產假期間(含延長產假)的社會保險繳費予以補貼,74.40%的企業希望延長產假津貼由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支付,48.71%的企業希望為當年有女職工生育的企業適當減税,41.99%的企業希望政府優先採購女職工達到一定比例競標企業的產品或服務。
落實男性育兒責任
平衡兩性生育用工成本差異
針對這一情況,林怡建議採取積極措施鼓勵用人單位營造男女平等就業環境。具體來説,一是抓好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對消除就業性別歧視作了重點規定,明確了就業性別歧視情形、救濟渠道和法律責任。建議人社部及時修改《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配套法規政策,將就業性別歧視納入勞動保障監察範圍,指導各地加強對招聘、錄取、晉職、晉級、培訓、辭退等環節性別歧視行為的監管。同時,健全完善就業性別歧視聯合約談機制,會同工會、婦聯對侵害婦女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益的用人單位進行約談,糾正企業違法行為,為婦女公平就業創造良好環境。
二是完善生育假期用工成本合理分擔機制。建議財政税收部門加強研究,給予女職工數量較多的企業税收減免或者補貼等優惠政策,緩解企業因女職工生育增加的用工成本壓力。
三是落實男性育兒責任。落實父母育兒假和男性陪產假可以平衡兩性生育用工成本差異,營造有利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同時,也可以強化男性育兒責任,分擔女性育兒壓力,有利於提高女性生育意願。各地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普遍設置男性陪產假、父母育兒假,對男方參與育兒有一定幫助,但現實中男性休假比例不高。建議國家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男性完整享有育兒假期。
四是對在創造男女平等就業環境方面表現突出的用人單位進行表彰。建議人社、工會等部門將企業建立男女職工入職、培訓、晉職、晉升、離職等性別平等年度報告制度及創造男女平等就業環境情況,納入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的基礎性評價指標,並在總分中設置一定分值(如5—10分),對得分高的企業進行表彰。建議開展尋找、評選“男女平等社會責任企業”活動,對錶現突出的企業進行表彰和宣傳。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全國政協委員袁亞湘
解決女性科技人才上升空間中“玻璃天花板”問題
當前,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數學(STEM)等領域智力潛能巨大,是科技創新發展的一支關鍵性力量。充分挖掘女性參與科技創新的潛力、激發女性科技人才成長活力,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在本次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協副主席、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呼籲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實施執行過程中,提高科技領域“性別平等”意識,以適當政策傾斜性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造力,助推女性人才投身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隊伍。
女性科技人才能力常被低估
袁亞湘介紹,儘管女性科技人才工作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層面認可,但在實際執行中,仍然問題重重。女性科技人才的能力常被低估,競爭機會依然弱勢,“泄漏管道”現象明顯,人才梯隊建設薄弱。在中國現有的科技評價體系中,各級學術委員會、項目評審組成員中女性的比例往往極低甚至為零,在決策層中,女性的發聲幾近湮沒。
袁亞湘介紹,女性領軍科技人才和高位決策參與嚴重不足等現狀令人擔憂。例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1998-2022年傑出青年基金項目5022項,其中女性521項,佔比10.37%;2016-2022年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共73項,女性只有3項,佔比4.11%。目前,中國科學院共有830名院士,女性只有57名,佔比6.87%。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共有23人,全部是男性。中國工程院學部主席團成員39位,女性僅1位。而英國皇家學會理事會(Council)的21位成員中有女性11人,佔比52.38%;美國科學院領導機構(Officers和Councillors)共17人,其中女性有10人,佔比58.82%。
要消除對女性搞科研的偏見
對此,袁亞湘建議,要加強宣傳,提升科學中的性別平等意識,充分強調女性角色對科技創新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同時,要加強對女性幼童、少兒時期從事科學事業的正確引導,以吸引更多女性從事科技創新,消除廣大社會羣體對女性進入科研領域的偏見。
在推進配額制方面,袁亞湘建議,各級學術委員會、項目及人才稱號評審組等科技決策單元中,規定女性科技人才的最低佔比。充分提升女性科技人才在重要事項的評審及決策中的參與度,切實提升女性話語權。在科研機構、科技社團機構,為女性科技工作者加強合作、“抱團取暖”提供有力平台。
在關鍵時期給予傾斜性支持
“在女性關鍵時期(生育期、哺乳期等)切實給予政策的傾斜性支持。”袁亞湘建議,增加職稱晉升、項目評審、獎勵等各方面對女性的支持比例。對有年齡限制的各類人才計劃和項目對女性適當放寬。提高女性在科技創新中的參與度,不僅要支持傑出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而且要更多支持目前正處於科技攻堅階段的廣大女性工作者,為她們更好地發揮科技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提供最重要的助推。
此外,袁亞湘還建議,建立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脱穎而出的機制,解決女性上升空間中存在的“玻璃天花板”問題;制定激勵女性科學家承擔高層次和重大類型項目負責人的優惠政策,支持和培養更多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及後備團隊;積極推薦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海內外科技組織中任職;在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等各類婦女評選表彰中提高優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入選比例。
文/本報記者 劉藝龍
全國人大代表楊苗苗
汽車科技進步助力女性公交駕駛員數量增長
作為一名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來自安徽蚌埠公交集團的公交車駕駛員楊苗苗三十年來紮根在一線,用專業技能、微笑服務向市民展現着女駕駛員的魅力風采。她告訴北青報記者,社會上對於“女司機”的誤解不應該存在,實際上,對於市內公交車駕駛來説,女司機的優勢可能更大。
對女司機誤解越來越嚴重
在工作中,楊苗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女性的力量:她摸索出了40字“安全操作技巧”“五心、六看服務法”等。2009年,蚌埠公交進行集團化改制,為了充分發揮楊苗苗的典型示範作用,公司對她的工作經驗進行整理提煉,形成了“苗苗服務規範”體系。2011年,以楊苗苗為代表的40餘名精英駕駛員,組建成“107苗苗線路”。
“‘苗苗線路’男女駕駛員各佔一半。”楊苗苗説。不過,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社會上對於女司機這一羣體的誤解和污名化越來越嚴重,“很多人説剎車、油門不分,顧前不顧後的都是女司機,其實男性也會出現類似情況。”楊苗苗説,大家會天然地認為,男性更擅長機械操作,但在她的身邊,很多女性做這方面工作同樣十分出色。現在,蚌埠公交駕駛員中的女司機至少佔三分之一,看到這樣的比例,楊苗苗由衷感到自豪和驕傲。
女性開公交的優勢並不少
女性公交駕駛員的“不稀奇”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三十年前,我開的還是中間帶轉盤的兩節車廂公交車,老解放汽油車方向盤重,轉彎特別費勁。”楊苗苗回憶,過去每次轉彎,她都需要深吸一口氣,兩隻手一前一後一起用力,腰部也跟着使勁才能把方向打過來。現在的純電動車,沒有擋位和離合器,方向盤有了助力,大大降低了她們的勞動強度,女性開公交車也變得輕鬆許多。
更重要的是,楊苗苗在工作中觀察發現,女性當公交駕駛員的優勢並不少。市內公共交通不要求速度快,平穩、安全是首位,另外,公交屬於服務業,女性心思細膩,除卻微笑服務的優勢,面對乘客的抱怨和不文明行為,女司機的耐受力也更高。楊苗苗還觀察到,城市道路擁堵時,很多急脾氣的男司機會犯“路怒症”,而身邊女駕駛員出現這種情形的概率相對較小。“總之,我們女孩子巾幗不讓鬚眉。”楊苗苗笑着説。
男性公交司機應列入特殊工種
此外,這次兩會,楊苗苗帶來的建議中還提到了公交車駕駛員退休年齡的問題。“目前公交車駕駛員的法定退休年齡為:男性60歲,女性50歲。其實男性進入50歲以後,體力和視力都會有所下降,這樣便不太適合從事駕駛員工作了,就要轉崗。我們希望把公交車男性駕駛員也列入特殊工種,讓他們能夠及早退休。”
文/本報記者 王婧懿
本版統籌/徐鋒 林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