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和孟加拉國是印度的兩個倒黴鄰居,稍微觀察一下地圖,就不免替它們揪心,因為它倆都是三面被印度包圍着,剩下的那一面也不太好,尼泊爾剩下的那一面是高聳入雲的喜馬拉雅山脈,孟加拉國剩下的那一面是蔚藍色的大海。
三面被圍剩下的一面不是山就是海,這大概就是古代軍事學家眼裏的“兵家死地”吧,要是稍微關注一下印度這幾年在軍事方面的投入,道聽途説一點印度在南亞的外交政策,就感覺尼泊爾和孟加拉國是兩個處境有點懸的國家,被印度吞併似乎是遲早的事兒。
印度每年的軍費超過600億美元,養活着130萬軍人,拿着錢滿世界買武器,做了好些年軍事大國了。這種膨脹的軍事規模自然會讓它的鄰居們感到緊張,印度的武裝力量顯然不是為了自我防禦,它也不會讓這種規模的兵力長期閒置,它終究要在陸地和海洋上做點什麼。
(印度和尼泊爾、孟加拉國位置)
印度曾經有一個名叫錫金的小鄰居,它背靠喜馬拉雅,左邊挨着尼泊爾右邊挨着不丹,只有南面對着印度,它在1975年被印度吞併變成了它的一個邦。那麼三面被印度圍着的尼泊爾和孟加拉國會不會有朝一日也變成印度的一個邦呢?這個就不會了。
要不是跟巴基斯坦相距遙遠,孟加拉國至今是巴基斯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過只要巴基斯坦不會被印度吞併,那麼孟加拉國也不會被吞併,原因是一樣的:它倆都是伊斯蘭教國家。印度人消化不了那種宗教,更惹不起中東那些喜歡帶着槍過去幫忙的聖戰組織。
不過尼泊爾跟孟加拉國就大不一樣了,超過86%的尼泊爾人信仰印度教,這也是印度老感覺自己是尼泊爾宗主國的原因。從過去到現在,尼泊爾和印度之間幾乎不設邊界,兩國人員自由流動,導致很多尼泊爾人祖上就是打印度來的,印度要是拿下尼泊爾的話消化起來毫無壓力,但是為什麼沒動手呢?
各位不妨把視線轉到我們普通人身邊,仔細觀察和總結規律,就發現要做成一件事個人能力很重要,但是時機也不可或缺。印度之所以拿下了錫金,是因為1975年冷戰正激烈,太多大國和強國手頭太忙,沒空理會錫金那個完全脱離了主流世界的小國家,當時的印度既有能力而且時機也對,所以就把錫金給辦了。
(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街景)
印度想拿下尼泊爾的話,能力它當然有,但是時機卻不對。現在既不是二戰結束後全世界鬧獨立解放和兼併重組的那個亂世,也不是冷戰時期大國互相制衡無暇顧及小國的亂世,而且聯合國現在也那麼有存在感,印度實在是下不去手。
除了國際大環境不允許,印度自己也不能輕舉妄動,由於尼印兩家長期不設邊境,大量的尼泊爾人在印度定居和打工,而且有些人還拿了身份證變成了印度公民,印度要是對尼泊爾動了心思和手腳,這幫人會讓印度不得安寧,以印度目前的情況它經不起這種折騰。
如果從尼泊爾身上找找原因,也能找一些出來。尼泊爾這個國家有個值得驕傲的地方,那就它從誕生之日起就沒被人殖民統治過,不像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190多年。當年英國人也試圖把尼泊爾順手佔了,但是發現尼泊爾人挺驍勇善戰的,仗着家裏山多林密一直跟英國人周旋,後來英國人就放棄了。
英國人從尼泊爾招聘了大量的士兵和警察,平時幫忙鎮壓一下不愛勞動的印度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作為英國的僱傭軍遠赴海外作戰,戰績優良。當1947年印度脱離英國獨立的時候,尼泊爾跟英國簽訂“永久和平條約”都過去20多年了,所以比較一下主權獨立帶來的內心驕傲程度,尼泊爾還能藐視一下印度。
(尼泊爾是個山地國家)
但是藐視歸藐視,它對印度的依賴可是真金白銀的,印度三面圍着它也不是白圍的,比如尼泊爾需要的能源、食品、藥品、通信幾乎都來自印度;尼泊爾想給國外賣點皮革或者地毯之類的東西,必須通過印度的口岸發貨。這個就註定了尼泊爾需要長期跟印度保持較好的關係,不然日子沒法過呀。
在我國還不像現在這樣優秀的時候,尼泊爾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喜馬拉雅山脈後面是龐大的中國,它的南邊是還算龐大的印度,如果自己倒向我國這邊會喜迎印度的經濟封鎖,如果跟印度走的太近又擔心有一天變成它的一個邦,所以尼泊爾必須儘可能保持中立,除非出現了可以不中立的外部條件。
不管是印度還是中國,都是國際政治舞台上兩個重要角色,尼泊爾隨便蹭哪一家都會讓它的存在感和知名度比現在更高,但是它很少蹭到,所以尼泊爾一直給人感覺有點陌生,要不是汪老師的音樂作品和一些明星的婚禮,它給我們的陌生感要比現在更強烈。不是尼泊爾不想蹭而是不能蹭,蹭熱點像玩火一樣,蹭久了容易出事。
為了不讓自己變成兩個大國的棋子,尼泊爾一直在國際上賣力表現,努力爭取外面的朋友。尼泊爾1955年就加入了聯合國,這在發展中小國家裏算是很早的一批了,它長期積極參與聯合國的維和任務,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第6大出兵國。
(尼泊爾軍人)
對國際事務的頻繁參與,讓尼泊爾在聯合國刷出了挺高的存在感,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它的安全,將來不管是誰對尼泊爾動了心思,都很容易引起聯合國的關注,同時也引來其他國家的批評和指責,這種壓力很難受。
但是一直保持中立不是個辦法,印度只能確保它過上基本的生活,不能讓它把日子過得更好更講究,想要更快更好地發展,還得跟我國有更緊密的聯繫,所謂跟着成功人士混成功的概率也會大一些。於是隨着和我國貿易交流的增多,尼泊爾也慢慢不那麼中立了。
我們為什麼要跟尼泊爾增加貿易和交流呢?這裏面有我們自己的安全需要。藏族同胞裏有一些比較頑皮的人,偶爾逮住機會惹下麻煩,心裏怕了就退到尼泊爾躲起來。為什麼去尼泊爾呢?距離近是一方面,宗教信仰相似是主要原因。如果我們跟尼泊爾官方搞好了關係,就會斷了那些人的退路,西藏那邊可就和諧多了,如果説尼泊爾對我們有什麼重要價值的話,那就是這個了。
喜馬拉雅山脈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過去一直阻礙着中尼之間的貿易和交流,但是現在問題已經好多了,兩國之間不只有公路,還有從拉薩到加德滿都的航班,以及計劃2022年通車的鐵路,不斷增多的通道意味着尼泊爾逐漸解開了印度對自己多年的封鎖,這讓它在面對印度的時候越來越有底氣。
(印度國防部長辛格)
印度國防部長5月8號下令修一條公路,這條路經過了印度和尼泊爾都認為屬於自己的地區。公路是印度的固定資產,要是讓印度的車輛在爭議地區來來回回,遲早那地方要丟的。為了抗議印度的行為,尼泊爾政府緊急趕製了一張新地圖,直接把爭議地區圈進來變成了自己的領土,隨後派出軍隊去了這些地方站崗,防止印度的施工隊過去。
目前印度的新冠肺炎很嚴重,嚴重程度全球排名第10,確診總數14萬死亡人數4千多,很多偏遠地區因為缺乏檢測手段而無法統計,所以真實的數據恐怕能讓它的排名更靠前。這種時候印度乖乖地居家隔離不好嗎,為什麼要跑到爭議地區修路製造爭端呢?
印度總理莫迪大概是從老朋友特朗普那裏得到了靈感,當疫情嚴重經濟下滑面臨民眾指責和巨大壓力的時候,就在其他地方製造點領土爭端,轉移民眾視線分散聚集的矛盾,不至於讓民眾一天到晚盯着疫情數據不放,印度那麼大的面積,根本就不缺北部山區那一點點土地。
尼泊爾這一次這麼硬氣,也不是魯莽行事,它也是覺得自己有退路才這麼勇敢。目前我國已經擺脱了疫情的影響,這對尼泊爾是個非常好的消息,如果印度對自己搞封鎖,那它可以從我們這邊採購。
(印度總理莫迪召開新冠肺炎會議)
印度是個人口大國,也是個軍事大國,但是它在發展過程中有個重大的失誤,這個失誤讓它一直不入流。英國人走後印度繼承了那套君主立憲的制度,同時也試圖繼承英國的經濟模式,印度原來是個農業國家,獨立後在經濟上開始模仿英國。
也就是説跳過工業化的階段,重點抓金融和服務業,像個發達國家那樣直接進入第三產業。這個方向上的錯誤導致印度的工業水平嚴重落後,以至於它的武器裝備需要在全世界採購。武器的製造、保養、維護、升級是個龐大的產業鏈,如果自己掌握不了全套技術,那就應付不了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所以印度這個軍事大國看着壯其實有點虛。
我國能把“一帶一路”的計劃在南亞推廣,也是因為我們在這些方面比印度強,同時我們的外交政策不像印度那樣不懷好意。尼泊爾玩了半個多世紀中立,也終於開始有所傾斜了,因為不中立的外部條件已經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