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印度軍隊,很多看官老爺的印象都差不多,有一種感覺似曾相識,他們都是那種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因為擼視頻經常能看到,騎着心愛小摩托、永遠不會堵車的印度大兵;
陌生,因為那是印度士兵啊,那是被稱為“當今世界第三大規模軍隊”的印度軍隊啊,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好吧,今天我們不吹不黑,聊一聊印度軍隊。
講實話,如果把時間,推移到公元前300年左右,也就是我們的秦漢時期,那陣兒的印度軍隊還是很能打的。
當時印度人還算武德充沛,建立過民族歷史上強盛一時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隨後,印度人就被其他民族統治管理,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葡萄牙人、法國人、英國人……他們默默臣服了兩千多年,直到1947年印度獨立。
儘管如此,印度軍隊還是保持着榮譽感和優越感,因為印度種姓制度,把所有人分了四類,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在這四類之下,還有“賤民”達利特,他們是“不可接觸者”的階層,或者説,根本不算人……
其中,只有代表印度梵天大神雙手的剎帝利,才有機會拿起刀劍,成為軍人帶兵打仗。
等到英國人來到南亞次大陸,事情發生了根本變化。
1764年10月,英國東印度公司軍隊,擊敗印度莫卧兒帝國軍隊,拿到了孟加拉、比哈爾和奧里薩的收税權,到了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完成對旁遮普的征服,實現控制印度全境。
直到獨立之前,印度實際上是由一家股份公司控制的國家,因此,印度軍隊丟掉了保家衞國的職責,變成了東印度公司的僱傭兵。
以至於現在印度實行的募兵制,就是當初僱傭兵的翻版,可見,英國人留下的巨大影響力,如今印度軍隊裏,還保留着很多當年英軍條例。
有了以上這些鋪墊,我們就可以理解,印度軍隊中的種種奇葩狀況。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組建僱傭軍團時,非常喜歡招收錫克族士兵,因為有尚武傳統的錫克族男人,身材高大、作戰驍勇,這點很像哈薩克人,天生被定義為戰士。
錫克族士兵,一直是印度軍隊裏的主力,如今印軍裏的錫克族,也至少佔到20%。
他們和其他士兵很好區分,錫克族士兵人人留一把漂亮的鬍子,並且用頭巾包頭。
最重要的是,錫克族士兵可以世襲。
當初英國人佔領印度,為了保證兵源而採用世襲兵制,結果被當成傳統“世襲”下來,就像明朝軍户制度,當兵這件事兒,可以子承父業所以,很多錫克族年輕人,把當兵作為一份“鐵飯碗”。
印度多民族、多宗教,印度軍隊也這樣,不但有信仰錫克教的錫克族,還有印度教、伊斯蘭、基督教、祆教、猶太教、拜火教等等,各有各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
為了方便管理,印度軍隊按照民族和宗教設立不同聯隊,一個大聯隊下轄管理20多個營,每個營都有自己的族長或大祭祀。
我們在遊戲裏,往往帶着法師出征,在印度軍隊裏,帶法師一起玩兒就是日常。
印軍官兵百分之百信教,兵營區中建有不同規格等級的神廟、教堂、寺院,每當祈禱時,神職祭祀人員,就換上宗教服裝,帶着大家一起叩拜神靈、乞求保佑。
印度軍隊的神職祭祀,和歐美軍隊的牧師還不一樣。
軍中牧師一般起心裏安慰作用,影響力侷限在個人,而印軍中的“法師”甚至比軍官還厲害,神權大於軍權。
最著名的就是1984年,印度前甘地總理命令軍隊攻擊錫克教神廟,結果被她身邊的錫克族警衞開槍刺殺。
當時警衞共打出30多發衝鋒槍子彈,其中8顆子彈射進腹部和胸部。
至於印度軍隊作戰能力,這始終是個未解之謎……
不過,我們可以從士兵素質和武器裝備,簡單估量一下。
印度常備軍總兵力,大約在135-140萬之間,號稱世界前三,種姓制度在那裏擺着,一般都是低種姓的人當兵,高種姓的做軍官,因此,整個印度國防體制還是文官治軍。
另外,印軍繼承了英國人的“僱傭軍”模式,採用募兵制而不是徵兵制,所以很多印度人,把當兵看成是一條掙錢養家的出路。
既然當兵如打工,做就要做得長久,印軍服役年限放得很長,正常情況下,士兵可服役到52歲,安穩退休。在軍隊中,士兵可以娶妻生子,也可以把父母接來一起住,往往一個士兵服役,還能帶來七八口家人,也算是為拉動經濟做出貢獻。
士兵的情況大概這樣,武器裝備方面,更加眼花繚亂,百思不得其解也解不開。
印度自稱軍工體系全面,小到一顆子彈,大到航空母艦,都可以自主建造,但是,印度也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買家,從武器到軍事技術,統統買買買,把俄羅斯、以色列、美國、法國各大軍工廠,緊緊團結在自己身邊。
自主研製方面,有開發30年後仍未裝備部隊的LCA戰機,開發41年的阿瓊主戰坦克,還有出海起火的航母、忽然側翻的驅逐艦……
鑑於印軍出現的情況,都比較不符合常理,可能誰也無法估計出他們的實際戰力。
總之,強弱不好説,反正挺嚇人。
軍人,為戰爭而生,不過,對於印軍來説,咱們還是一起祈禱世界和平吧,用愛發電,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