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是非洲經濟今年的兩大變數。
非洲國家南非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和報告奧密克戎毒株的國家。2021年11月,南非首次向世界衞生組織(WHO)報告了奧密克戎變異株,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5個月,整個非洲大陸還好嗎?
世界衞生組織非洲區域辦事處在4月14日發佈公報表示,非洲地區新增確診病例數已連續16周下降,這是自疫情開始以來,這一數據保持下降趨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不過,非洲經濟民生並沒有因為疫情的好轉而改善。根據世界銀行上週(13日)發佈的最新版非洲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將增長3.6%,低於2021年的4%。
當前的俄烏衝突是拉低今年非洲經濟增速的一大重要因素。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地區合作室主任祝鳴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俄烏衝突對於非洲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糧食和化肥供應上,同時衝突推高了能源的價格,當前非洲國家正在努力減緩這些不利因素對其國內市場的傳導效應。
“激烈而短暫的”疫情
在奧密克戎毒株傳播的初期,非洲國家確診量大幅上升。2022年年初,每週的新增確診病例數為30.8萬例,歷經數月的波動下降,截至4月10日,確診病例數已經降至不到2萬例。
WHO非洲區域主任穆蒂(Matshidiso Moeti)表示,因奧密克戎毒株引發的非洲第四波疫情是“激烈而短暫的”,但破壞性不容小看。
WHO非洲區域辦事處近日表示,非洲大陸的新增確診病例數連續16周出現下降,死亡人數在過去8周也持續下降。這種低感染水平是自2020年4月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此前最長的一次回落發生在2021年8月1日至10月10日之間。
非洲疫情持續好轉,部分也建立在“羣體免疫”之上。
穆蒂7日在線上新聞發佈會上説,非洲新冠真實感染人數遠超報告病例數,非洲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可能感染過新冠病毒。WHO對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間發表的151項新冠血清研究報告進行薈萃分析,得出了上述結論。
研究表明,非洲國家接觸過新冠病毒的人口比例在2020年6月為3%,到了2021年9月已經大幅飆升至65%。這表明非洲新冠真實感染人數可能已經達到8億,是當時報告確診病例數820萬例的97倍。
據非洲疾控中心14日最新公佈的數據,當前非洲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1100萬例,累計死亡超過25萬例。
非洲國家新冠病例報告數低,除了醫療基礎設施不足外,還在於67%的病例沒有症狀,這是非洲大陸與其他地區在疫情上的最大不同。
由於非洲國家傳染病眾多,普通民眾只有身體和免疫力較好的才能在歷次疫情中挺過來,所以在非洲國家中,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人羣較少,同時非洲人口年輕也是一個保護因素。在全球範圍內,新冠肺炎的死亡患者大多在80歲以上,而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非洲擁有世界上最為年輕的人口構成,平均年齡為19歲。
不過WHO依然警告稱,隨着南半球即將進入6月至8月的寒冷季節,出現新一波疫情的風險很高。非洲之前經歷的幾波疫情恰逢低温季節,人們大多留在室內,通風不良。
南非國民議會衞生委員會主席、醫學專家雅各布斯(Kenneth Jacobs)14日説,南非即將進入冬季,鑑於其他剛經歷冬季的國家曾出現新冠病例增多等情況,南非擬出台衞生法規,幫助本國應對可能出現的新一波新冠疫情。
隨着南半球天氣變冷,博茨瓦納和南非科研人員日前還檢測到奧密克戎毒株的新亞型BA.4和BA.5,在歐洲的比利時、丹麥和德國也已發現了這些新亞型。目前對新亞型毒株是否比原始奧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和傳播力更強,尚無結論。
鑑於非洲地區仍面臨發生新一輪感染潮的風險,WHO專家呼籲非洲各國進行風險評估,並做好應對未來疫情惡化的準備。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非洲只有約16%的人口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種。
俄烏衝擊波
新冠疫情並不是影響非洲國家經濟民生的唯一因素。在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的今天,一隅的風雲突變,往往能讓遠處泛起漣漪。世界銀行在非洲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俄烏衝突正在對非洲經濟造成衝擊。
俄烏衝突對於非洲國家最大的影響就是糧食危機。俄羅斯和烏克蘭是非洲小麥和其他穀物的主要供應國,2015年至2020年間,俄烏兩國供應了非洲小麥進口總量的25%。
根據聯合國全球糧食、能源和金融危機應對小組發佈的報告顯示,2020年有36個國家超過一半的小麥從俄烏兩國進口,其中就包括埃及、索馬里和納米比亞等非洲國家。
從去年開始,非洲之角國家(東北非洲地區)在多個雨季缺少降水,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等國正經受着嚴重的旱情,上千萬民眾糧食短缺,俄烏衝突更加劇了非洲地區的糧食危機。
盧旺達總理恩吉倫特(édouard Ngirente)日前表示,嚴重依賴從俄羅斯進口小麥的盧旺達正尋找其他替代市場。盧旺達的小麥進口至少有64%來自俄羅斯。
埃及超80%的小麥進口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物價上漲和進口受阻引發了埃及的擔憂。埃及目前已決定從印度等國進口小麥。
面對危機,一些非洲國家通過擴大小麥種植的方式試圖緩解需求。近日,埃塞俄比亞政府宣佈了一項提升小麥種植計劃,將2022/2023年夏季小麥生產目標提升為40萬公頃。這一規劃面積是目前該國專用小麥種植面積的兩倍多。
這一場糧食危機,不僅僅在於減少了非洲國家進口的糧食,還同時影響到了非洲本地的產出。因為非洲國家還嚴重依賴於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化肥供應。
俄羅斯對全球化肥市場至關重要。在生產方面,俄羅斯化肥年產量超5000萬噸,佔全球化肥產量的13%。在出口方面,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俄羅斯氮、磷、鉀三種肥料的出口貿易值均位居世界前三,佔比均在15%~20%,是國際市場重要的化肥供應方。
非洲不缺合成化肥的原料,但缺乏相應的產業鏈。危急關頭,尼日利亞耗費25億美元(約合160億元人民幣)建造的拉各斯新化肥廠正式啓動,將主要為非洲和部分國外市場提供尿素和氮肥。南非農業商會首席經濟學家西赫洛博(Wandile Sihlobo)對此表示,坐擁能源優勢的非洲,若要解決糧食問題,還需要利用自身的優勢。
隨着烏克蘭局勢溢出效應可能會將數百萬人推向饑荒,聯合國在14日決定,撥款1億美元用於抗擊非洲和中東地區的飢餓。這項來自中央應急基金的撥款將用於六個非洲國家和也門的救援項目,將使聯合國機構及其合作伙伴能夠提供關鍵支持,包括食品、現金、營養幫助、醫療服務、住所和清潔水。
祝鳴還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俄烏衝突的次生影響同樣不容忽視。如衝突推高了能源價格,目前非洲國家內部正在通過“減法”緩解造成的衝擊——減税降費,減緩國際能源價格在各國的傳導效應。
世界銀行在報告中指出,如果俄烏衝突持續,相關貿易可能停止。燃料和糧食價格上漲將推升非洲地區通脹,傷害貧困和弱勢羣體。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當前政治不穩定加劇的環境下,通脹正加劇社會動盪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