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AITO正式發佈了全新車型問界M7,作為品牌下的第二款車,問界M7定位於豪華智慧大型電動SUV,起售價為31.98萬元,採用全新升級的華為Harmony OS智能座艙,增程式動力系統。
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問界M7上市72小時訂單量數量便超過6萬台 ,雖然這只是小定,不滿意可以退,但即便有30%的達成率,這個銷售數字也非常可觀。
7月7日,餘承東在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表示,華為在汽車業務上一年花掉十幾億美元,汽車業務是華為唯一虧損業務,同時餘承東還補充稱“現階段應該加速淘汰純燃油車,全面推廣混動車型,理由是混合動力要比燃油車省油很多”
餘承東這番言論發到網上後,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有的人表示支持,也有人表示買混動也不應該買增程式動力,燒油發電純屬本末倒置。
增程式混動是不是現階段最優的選擇暫且不談,如果華為真像餘承東所説一年要虧損掉十多億美元,為什麼到現在還要繼續堅持?
對於一家企業來説,沒有利益是不願意這麼做的,能讓華為每年虧十多億美元,主要還是因為汽車業務一旦成了之後,所帶來的回報是源源不斷的,到時候就不是回本那麼簡單了。俗話説“小財不出,大財不出”,有投資才會有回報。
我們自主品牌汽車缺的是什麼?想必大家都清楚,那就是核心技術。過去很多新勢力説自己掌握了哪些核心科技,但這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法,它們依然是把供應鏈的東西買過來組裝在一起,只不過換了一個更“國產”的包裝而已。很顯然,這種類似汽車製造的方式可以賺錢,但不能賺大錢。而華為一直堅稱不造車,只求幫助車企造好車,這也説明了華為的目標是作為供應商。
未來除了電氣化之外,還有一樣就是智能化,目前汽車智能化更多體現在車機功能方面,比如看視頻、導航、聽歌之類,這些都是不足掛齒的簡單事,並沒有什麼難度。智能汽車的關鍵是自動駕駛,只要誰能最快掌握到高階自動駕駛技術,誰就能在汽車市場賺大錢,誰就能成為這片市場內的絕對核心。
其次,車輛上使用的軟件服務也是有利可圖,就像手機視頻軟件上的會員,以後在車上也會有類似的服務推出,這裏面存在着很多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車企即便再困難,也想自己做車機。
華為一直在公開場合稱自己不造車,只想作為供應商的身份存在,可以看出華為在向着博世這個方向發展,成為一家涉及各個部分的大型供應廠商,尤其是經過了之前手機業務被美國製裁之後完全奔潰的教訓之後,更能體會到關鍵的核心技術不能依賴他人。
華為目前為市場提供三種合作方式,第一種模式就是提供關鍵部件,比如驅動電機、電池管理系統、車機系統等,這種是最基礎的合作方式,相當於去買瓶飲料一樣,沒有太多後續聯繫。
第二種叫Hi模式,這裏面就包括了自動駕駛、鴻蒙座艙等一些關鍵部分,它需要華為參與到車輛的製造當中,方便以後的升級和維護。比如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就是依靠這個方式進行合作。
第三種就是華為智選車系列,這種模式下華為參與度非常高,相當於從零開始造一台車,並且也會放在華為的線上線下渠道進行銷售。問界M5、M7就是選擇這種方案。
總結
沒有人會投資沒有前途的領域,正因為華為看到了未來智能汽車這片藍海,才會願意不斷燒錢來打造自己的汽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