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暴雨中斷的信號,給通信系統提了什麼醒?

   人民網北京7月23日電(丁亦鑫)連日來,河南多地突遭大規模極端強降雨,部分基站受損導致通信不暢,從災區斷斷續續發出的信息,牽動億萬人心。暴雨為何導致通信不暢?災情給通信工作帶來哪些警示?人民網“強觀察”欄目就此採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

  電力中斷是導致通信中斷的關鍵原因

   “只有廁所有信號,公司其它地方都沒有。”7月20日下午,也就是鄭州市突降暴雨的第一天,滯留在公司無法回家的石女士説道。

   然而,窗外的雨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暴雨如注,道路積水到大腿根,通信、電力設施嚴重受損。鄔賀銓説,個別基站退服可能是基站受毀,光纜中斷也會影響較多基站退服,但大面積基站無信號則是電力供應故障,這次河南省多個地方通信中斷的主要原因是基站斷電。

   “基於以往應急經驗,一旦電力恢復,基站會很快恢復。”鄔賀銓強調説,不同於其它自然災害,洪災面前,恢復電力的關鍵還要取決於水什麼時候退、道路什麼時候恢復正常等多個因素。

   他表示,雖然每個基站都配備有蓄電池,但其容量是按應對短時斷電設置的,電池續航時間比較短,超出續航時間後,基站便無法繼續工作。運營商還有應急柴油發電機的手段,可以臨時調配到需要應急供電的基站,這次很多省就緊急調動柴油發電機支援河南,但也取決於道路能否通暢。常用的應急手段還有應急移動通信車,即車載移動基站,前提是道路可通行,而且應急移動通信車數量有限。在適於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地區,基站自帶風電或光伏並輔以蓄電池,可不受外部供電中斷的影響。

   除了城市之外,此次暴雨波及到的農村地區,受災情況更讓人揪心。

   對此,鄔賀銓表示,從資源調配的角度來看,農村相對城市難度會大得多。城市裏搶修,即便某條路車過不去,可以繞另一條路去。而且,城市的基站基本上都建在房頂、樓頂,不會被淹到,大型的工廠等重要設施也都是雙路供電。

  通信“神器”助力河南救災

   21日晚,一條短信振奮了黑夜裏通信受阻的鞏義市米河人。“翼龍無人機抵達你鎮上空,可暫時恢復公網通信,恢復時間只有五小時,請儘快報告情況、聯繫家人!”

   據應急管理部介紹,這架翼龍無人機空中應急通信平台搭載的移動公網基站,實現了約50平方公里範圍長時穩定的連續移動信號覆蓋。截至21日20時,空中基站累計接通用户2572個,產生流量1089.89M,單次最大接入用户648個。

   這一次,靠着這樣一座“空中移動基站”,給受災的百姓們帶來了希望。對此,鄔賀銓表示,無人機在這種導致地面交通不暢的災害面前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但由於續航能力有限,這次停留的時間也受到路程的限制,未來在配置上可以考慮每個省都有無人機基地,可實現近距離更快的應急響應。

   他還提到,低軌衞星也是通信科技的手段之一。“可以理解為把基站建在了衞星上,地面上使用專門的衞星電話來聯繫。這樣不論是洪災還是地震,信號都不會受到影響。”雖然目前衞星電話很難得到普及,但至少可以給救災指揮部門使用,將來低軌衞星成網,公眾網的移動通信的手機也可以兼容衞星信號,即具有接入低軌衞星的能力,那個時候就能在老百姓中普及。

  通信應急就是要提高快速響應的調配能力

   災情就是命令,搶險就是戰場。

   基站退服,就是給通信搶修人員拉響的第一道號角。災情發生後,河南省通信管理局緊急發佈調度令,全力開展通信恢復和應急通信保障工作。隨着汛情的發展,於21日凌晨啓動防汛應急通信保障一級響應,組織全省信息通信業全力開展通信搶修和恢復工作。

   據工信部官網消息,截至23日8時,河南全省因暴雨災害累計退服基站6.19萬個,已恢復基站4.43萬個(約佔72%),仍有退服基站1.76萬個(基站總數45.4萬個,佔基站總數的3.87%)。受損光纜3359條共3500公里,已搶修1599條共2291公里,影響固定網用户數32.6萬户,移動網用户數97.7萬户。

   近年來,極端天氣的頻發給各個應急系統都帶來了更大挑戰,通信行業也是如此。未來,通信系統的應急工作該如何開展?“所謂應急,並不是説把全國每個基站都按最高標準同時配齊多種供電手段和多種通信方式,而是要在有需求的時候,能夠快速調配資源來支持災害發生地的通信。”鄔賀銓説。

   除此之外,鄔賀銓還建議,未來可以在全國各省分別設立一個無人機基地,每個基地考慮配置上百台無人機。“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這些無人機不一定都是政府統一購買,可以是無人機公司的。它們在洪災時可以做通信的‘移動基站’,在火災時可以滅火,在地震時可以投放物資等等,這樣也能有效提升資源集約化的水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8 字。

轉載請註明: 被暴雨中斷的信號,給通信系統提了什麼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