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霖鬱
編輯 / 孟 為
設計 / 趙昊然
每一條人事變動背後都有一個沉默的故事。
有時,不僅涉及個人,還暗示了企業甚至是行業和環境的風向。
2022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上海和長春兩地封城多日,對於地處這兩個城市的車企以及上下游供應鏈都是一次嚴苛的考驗。
傳統車企的轉型之艱難以及新勢力的融資能力和可持續性都成為從業人員的焦慮,這不只是在國內,國外車企同樣如此。大家都在不確定性中摸索確定性,或者在確定的目標下經歷不確定性。
這一背景下,從企業到個人,都在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和自我刷新,人事變動是最為直接的表現。
從公開和非公開的渠道,汽車商業評論整理了2022整個上半年的人事調整名單,其中涉及116位行業人士的職業選擇或調整。
“我們無法控制環境,也無法準確地預測它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培養我們的柔性,從而在商業週期的起伏中倖存下來。” 近100年前,面臨經濟蕭條以及競爭力衰退的通用汽車CEO斯隆(Alfred Pritchard Sloan)曾説過這樣的話,到今天仍然是個鼓勵。
內部調整
2022年上半年,大部分的人事變動主要來自於央企和國企的內部調整。從這些調整中,可以看到在當下轉型期,傳統車企都在既定的轉型路線上持續深化改革,有些是核心崗位大換血,有些做局部調整,有些是整合各業務板塊,也有一些是重新劃分核心團隊的職權邊界。
2022年,長安恐怕是人事變動規模最大的。從總經理到L15級及以上副總經理級、再到分管公司以及合資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72小時內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從全體解聘到、重新優化聘用。從高管層面,汽車商業評論統計到的至少有15人左右職位發生變動。
廣汽集團的核心領導班子也進行了調整,新增了三位副總經理:鬱俊、閣先慶以及鄭衡,原常務副總經理吳松以及兩位副總經理李少和陳漢君因接近退休年齡而卸任;集團總會計師兼財務負責人從江秀雲轉任給王丹。
廣汽集團這場人事體制的變革是從2018年開始,也由此激活了這家地方國企,加大了體制內的靈活性和積極性。
上汽集團2022年上半年則把變革的焦點放在了研發資源的整合上,它成立了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整合了集團自主品牌從平台、硬件到軟件的所有資源。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傑擔任創新研究開發總院院長,蘆勇和康華平分別出任常務副院長和副院長。
姜德義在2020年7月接任北汽集團董事長之後,持續放權給其他核心管理人員。今年上半年,他自己卸任北汽集團旗下二級公司北汽股份董事長職務,同時各業務板塊的負責人有了更大的權限,新能源板塊由劉宇全權負責。鞏月瓊在升任為北汽集團副總經理之後,也把北汽福田董事長的職位給了常瑞,之後合資業務北京現代董事長由他兼任。
中國一汽自2017年底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變革之後,內部機制的驅動力和激勵機制得到提升,5年內紅旗銷量的猛增已説明變革的有效性。2022年上半年,沒有大的組織架構上的調整,只有一些單個的人事調整,比如紅旗銷售公司總經理陳旭調往中國一汽營銷創新院出任院長,而他原職位由中國一汽奔騰銷售公司總經理王勝利接任。
東風公司旗下嵐圖品牌核心團隊一直在發力打造這一高端品牌。7月18日,嵐圖內部召開幹部大會,重新分工了核心團隊各成員的職權。盧放不再兼任首席技術官,汪俊君接任。另外,秦捷擔任嵐圖汽車臨時黨委委員、黨委書記;柳明教任臨時黨委委員、紀委委員、紀委書記;鞏雪松和邵明峯掛職嵐圖汽車總經理助理。
股比生效後的外方
加大了人事力度
2022上半年,合資企業的外方中,人事調整級別最高的恐怕要算大眾中國的一把手。
貝瑞德(Ralf Brandstatter)將於8月1日上任,全權負責大眾集團在中國的所有業務,包括奧迪和CARIAD,而原大眾中國馮思翰(Stephen Woellenstein)或將同期卸任,關於他的去留目前大眾中國還未最後確認。原本由他兼任的大眾安徽首席執行官的人選也還未公開。
對於貝瑞德來説,迪斯(Herbert Diess)在7月22日的突發卸任是否對他的職權和任期有影響,目前存在着某種不確定性。
今年在75%的股比生效之後,華晨寶馬也出現了高層人事變動。
原華晨寶馬總裁兼CEO魏嵐德(Johann Wieland)在5月突然離職,他的繼任者是華晨寶馬技術及生產高級副總裁戴鶴軒(Franz Decker)。華晨寶馬和寶馬中國一直是兩套班子負責各自的產品和業務,但股比生效之後,兩塊業務以及人員將不可避免地進行重整,寶馬中國或將主導各業務單元。
從華為百度離職的人都去哪兒
從2022年上半年的人事變動來看,有一部分人自己創業。比如阿里巴巴副總裁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王剛,離職後在清潔機器人領域創業;百度智能交通大戰略下的車路協同和智能交通產品研發負責人陶吉出任千掛科技任CEO;百度自動駕駛開放平台創始人之一王京傲,離職後成為雲驥智行聯合創始人兼CTO。從百度出來的人似乎更願意選擇創業。
另一批人選擇加入本土創業公司。
博世中國副總裁朱光偉加入縱目科技;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智能駕駛產品部首席架構師陳亦倫去了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智能機器人方向出任首席專家。而當時因對特斯拉評價不當而被華為降級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智能駕駛產品部部長蘇箐目前去向不明,當時曾有媒體報道説他去了CARIAD中國,但汽車商業評論與CARIAD確認,工作人員在他們的員工系統中未找到“蘇箐”這一名字。
從這半年的離職數據來看,從華為和百度離職的人,去整車廠的人數偏少。
非汽車行業的專業人才正逐漸進入
最典型的例子是沃爾沃總裁兼CEO吉姆·羅文恩(Jim Rowan),他之前並沒有汽車行業經驗。他是生產加熱保温杯Ember技術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成員,也曾是戴森集團的CEO。但他挑起了整車企業沃爾沃一把手的職位,並且開啓了一系列的組織架構變革。
51world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張帆,原本是做仿真技術的架構師,今年他加入了禾多科技出任驗證平台架構師;瑞銀集團全球投行部亞洲副主席、董事總經理侯延琨出任禾多科技財務官;天貓國際市場營銷部總經理陳賜靚擔任哪吒副總裁兼首席品牌官。
汽車行業以外的相關專業人士在逐漸進入這個圈子,尤其是自動駕駛領域以及部分財務、營銷管理人員。
離開造車新勢力後的幾種路徑
第一個選擇是去投行。原理想汽車CTO王凱去了元璟資本擔任投資合夥人;拜騰聯席CEO丁清芬現在是復星聯席CEO特別助理、戰略投資發展部總經理。
第二個選擇是另一家造車新勢力或新創公司。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產品總監黃鑫到了蔚來,出任副總裁;蔚來用户互動娛樂部總監吳相融去了斑馬任運營副總裁。
第三是自己創業,這個對於一般人來講有些難度。蔚來自動駕駛助理副總裁章健勇成為輝羲芯片聯合創始人,但據説這家芯片公司是蔚來自己投資的。
從這半年的人事變動看,從新勢力離開的人很少回到傳統車企。
另外,造車新勢力中,今年變數最大的是愛馳汽車,整個管理層重新調整,創始人付強成為公司總裁,投資人陳炫霖成為愛馳董事長。團隊成員中,金新等仍在現任團隊。
以下是整個2022上半年汽車行業人事變動表,其中也包括了部分7月初的人事變動(按“調整前”一欄排序)。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繫説明
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