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媒警告,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已經付出了巨大代價,希望美國總統拜登明白,遏華,最終必定嚴重失敗。
據環球網綜合美媒報道,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美國從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時期開啓的對華過高關税並沒有對中國起到多大效果,反而讓美國自己損失慘重。美媒甚至懷疑,儘管大量信息表明,拜登政府或許會宣佈取消部分對華加徵的關税,但是意義有限,美媒對此保持悲觀態度,認為取消的不僅少,而且太晚,對中美之間的關係不會起到決定性效果。顯然,美媒是在警告拜登,在取消關税這件事情上,美國行動的太晚太晚了,而且還過於保守,不願意放棄遏華野心,但事實上,遏華終將嚴重失敗。
為什麼美媒如此悲觀?根據相關分析機構穆迪公司的報告,從2018年加徵關税開始,90%以上的關税成本其實是由美國承擔的,全美零售聯合會主席馬修·謝伊甚至指出,2018年開始,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已經向美國進口商收取了1365億美元,相當於9200億人民幣,巨大的壓力施加在美國身上。
對於這一數據,恐怕無論是特朗普,還是現在的總統拜登,都會大為懊惱,從來只有美國製裁他國,豈有遭到他國反制裁之理?其實這一點我們是不意外的,因為美國從來沒有和一個綜合實力如此接近自己的國家展開對抗。
雖然中美之間體制、價值觀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但是其實,中國的經濟結構,恰恰是最像如日中天階段美國的國家。美國國際影響力最強的時期,是在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美國大舉吸納了來自蘇聯陣營的資本,加上中國還未完全崛起,那個時候的美國是真正的天下無敵,但也是那個時候,美國開始走下坡路了。隨着蘇聯解體,美國不再苛求核心競爭力,而是改為一味追求經濟數字上的高速增長,於是大舉發展互聯網產業、金融業和服務業,因此90年代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但這也導致美國本土製造業迅速走向衰弱,必須依賴發展中國家的製造業為美國提供商品。
美國真正綜合實力最強的階段,大概是在一戰結束到上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這幾十年,因為這個階段,美國一直都不是真正的世界霸主,僅僅只是世界最強的經濟大國和製造業大國,製造業是美國的核心競爭力,正是靠着強大且全面的製造業和經濟體量,美國打贏了太平洋戰爭,又硬生生和蘇聯展開了近半個世紀的冷戰。蘇聯為什麼輸給美國?一個根本性原因就是蘇聯的發展路線出了問題,重工業、航天工業格外發達,軍事異常強大,但事關民生的輕工業卻嚴重落後於西方集團,甚至於不要説輕工業,蘇聯就連農業也是嚴重落後的,糧食需要進口,要知道,現在國力遠不如蘇聯的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主要糧食出口國,蘇聯居然需要進口,可見蘇聯時期經濟結構問題有多大,人民生活落後西方多少。所以蘇聯在冷戰前中期,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八十年代以後,因為阿富汗戰爭和石油危機的影響,沒有輕工業作為支撐的蘇聯經濟增速迅速放緩,甚至被當時還處於黃金階段的日本給超越。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排隊領取麪包,最終解體崩盤。
而中國在吸收了蘇聯的經驗以後,就拒絕走蘇聯那種單一發展重工業的道路,走向一條全產業發展的道路,現在的中國,除了能源和糧食這兩大類重要戰略儲備不出口以外,在大量事關美西方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商品供應上,佔據着無可取代的位置,恰好和最巔峯的美國類似。而美西方,隨着蘇聯的解體,出於經濟發展,以美國為代表,除了一些相對高端的製造業還有所保留外,都陸續走上了以第三產業為主的道路,在一些中低端商品上,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同時,中國自身經濟發展潛力也是無與倫比的,這就造成美西方無論是基於經濟發展,還是民眾生活,都無法做到對華“脱鈎”。
當初特朗普誤以為對華追加過高關税,可以趁機打壓中國有關產業發展,但就是因為美國在很多商品上無法自給自足,導致還是要從中國進口。這就形成一種很尷尬的局面,過高關税在那擺着,中國大可以出口到歐洲、東南亞、日本、韓國等經濟體以此止損,而美國卻不得不選擇從中國進口。因此在中美貿易中,中國就有較高的話語權,關税高,那就由美國進口商來承擔,最後也就體現在美國的通脹上面。再加上從特朗普到拜登拼命印鈔,這兩點就是美國從去年開始通脹持續高企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事實上美國對華追加的過高關税,其實損失都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的,這對於美國的GDP而言固然有好處,但對於美國社會而言,是不折不扣的災難。
而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遏制通脹,拜登政府不得不考慮部分取消對華關税。但最近有消息顯示,拜登政府僅僅只是取消了部分關税。美媒就看出來,這樣既無法修復對華關係,也不能徹底解決美國經濟的問題,所以美媒只好撰文警告拜登,美國為了“懲罰”中國的高速發展,已經付出了巨大代價,遏華也終將嚴重失敗,希望拜登能夠儘早全面取消過高的對華關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