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上門收集居民購藥信息,將醫保卡和藥盒等交給駐守在封控區外的工作人員,再交由專門負責“跑腿”的工作人員,到社區醫院為居民購藥。在東城區建國門街道的封管控區,“大白”和社工們“接力”服務保障居民的用藥需求。
5月20日,東城區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例,為同一家庭成員,住東城區建國門街道東總布社區頂銀衚衕13號。建國門街道部分區域第一時間被劃定為封管控區。三支應急隊伍也進駐封管控區,除了配送物資、買藥,他們連喂鴿子、養魚、澆花、種菜都管。
“大白”與社工“接力”,為居民買藥
5月20日,頂銀衚衕出現確診病例後,建國門街道第一時間啓動應急預案,抽調街道幹部、社區工作者、下沉幹部等70餘人的精幹力量迅速成立東總布社區、趙家樓社區兩個封管控區工作組,併成立臨時黨支部。
建國門街道趙家樓社區封管控區工作組為居民送快遞等物資。受訪者供圖
每個工作組成員進而細分為生活保障組、醫療保障組、消殺應急組三支應急隊伍,從生活服務、應急就醫、環境消殺等多方面保障封管控區內居民的生活秩序。
醫療保障組把整個封控區進行了網格化管理,有就醫需求的,轄區內相關醫院的醫師會來給居民進行診斷,幫助他們進一步治療;需要購藥的,就由社工登記他們的需求,幫他們代購。
5月23日,建國門街道商務樓宇黨羣服務站工作人員王秀芹開始了她的專職“跑腿”買藥工作。上午10點多,王秀芹在管控區外,從片區負責人王成手中接過用塑料袋裝好的社保卡和藥盒,記下購買的量,就騎着電動車前往建國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買藥。
為了保障安全,整個買藥的過程由大白和社區“接力”完成。“大白”負責在管控區內收集居民購藥需求,上門拿藥盒和社保卡,消毒後,交給管片負責人,再轉交給負責“跑腿”的社工。
大約10分鐘,她騎着電動車就到了社區醫院。王秀芹上午要給兩位居民“代購”,主要是心腦血管和慢性胃炎的藥。管控區已經將居民購藥需求提前與社區醫院溝通好了,居民在社區醫院的簽約醫生對他們的用藥情況十分了解,不用多説就開好了居民需要的藥。上午等候的人較多,買一趟藥她花了約40分鐘。
下午兩點,她又接到第二趟活兒。“從今天開始,我就待崗‘專職’幹‘跑腿’的活兒了。”王秀芹説。
穿着防護服送快遞,10分鐘衣服濕透
封管控區趙家樓社區工作組組長、建國門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波介紹,頂銀衚衕第一時間封控後,建國門街道又擴大了管控範圍,大羊宜賓衚衕以北區域,包括大羊宜賓衚衕31號院、33號院等共9個院、10棟樓納入了管控範圍。
封管控區劃定後,居民日常生活物資供應成為生活保障組的首要任務。
生活保障組進入封管控區內,一方面幫助居民到指定快遞點位領取網購的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幫助不會網上下單的老年人訂購一些生活物資。
封管控區在大羊宜賓衚衕東、西各設一個快遞集中投遞區域,以東口為主,快遞到了先送到貨架上,張波和同事們再把這些快遞標註好,分頭給居民送去。各種快遞按照急需程度,分別配送。比如,外賣屬於“生鮮產品”,要“快送”。
下午兩點,室外温度高達30多℃,套上防護服,不到10分鐘工作人員已經是大汗淋漓,手套裏都是水。張波從進入管控區,就穿了一身衣服。每天身上濕了又幹,幹了又濕。“我都不好意思走近跟人打招呼,身上都‘餿了’”。張波説。
生活保障組的工作人員每天都風風火火地幹活兒,怕居民急需這些物資,“熱點兒可以忍一忍,要緊的是趕緊把物資交到居民手中。”
但快遞確實太多了,兩個小時沒取,貨架上就滿了。有的居民等得急了,也會衝工作人員喊幾句。張波説,“平時多挨兩句罵都沒關係,我們只希望把服務都做好了,平安度過這段時期,大家都能好好的。”
還要幫居民喂鴿子、養魚、澆花
社工於蔚然進駐了頂銀衚衕10號、11號院封控區。每天他除了為居民配送快遞,還會到已經轉運去集中隔離點的居民家中,幫助居民照顧鴿子、魚和花草。
於蔚然説,封控區裏留下了約300只鴿子,還有7只貓,一窩倉鼠。“最費勁兒的是喂鴿子,300只鴿子分在三個院兒。”鴿子籠都在房頂上,爬梯子上去,梯子又窄,社工的個子比較魁梧,還穿着防護服,戴着鞋套、面罩,“全身武裝”地爬梯子,本就不利索,天氣炎熱又憋悶,每次喂完鴿子回來,手套裏都能倒出水來。
其中有一個“養鴿大户”,一人就養了150只鴿子,他在轉運之前,將鴿子鄭重託付給社工們:每天鴿糧的比例是多少、 哪些鴿子要精心養,都有交待。此外,這位居民還養了花、種了菜,養了一缸銀龍魚、一隻貓。社工喂完鴿子,還要幫着澆花、餵魚、喂貓。
“大白”幫轉運居民餵魚。受訪者供圖
“但是既然居民託付給我們了,那一定要管好管到底,讓居民回來以後,家裏的寵物安然無恙,也算是我們對居民信任的一種回饋。”於蔚然説。
“大白”幫助轉運居民澆花。受訪者供圖
建台賬,重點人羣服務管理心中有數
近期全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記者從東城區瞭解到,東城區第一時間升級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細化小區院落疫情防控工作,嚴格小區卡口值守、加強重點人羣服務、嚴格公共場所防控、加強工作統籌保障,從嚴從快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進一步織密社區疫情防控防線,堅決阻斷疫情傳播。
交東社區是有2500多户、將近8000居民的大社區。在位於交道口街道交東社區香餌衚衕的出入口,正在值守的物業保安嚴格落實往來行人的“一登三碼”——登記信息,查驗健康碼、行程碼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封管控區工作人員入户教居民正確進行抗原自測。受訪者供圖
在東直門街道清水苑社區門口,居民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有序“刷臉”進入小區。“清水苑社區自從2020年7月起在社區門口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後,一直在常態化使用中。”清水苑社區副書記劉鴻豔介紹。
隨着社區疫情防控管理升級,清水苑社區第一時間聯繫物業公司,在社區出入口加派人員值守,對進入社區的居民和訪客有序疏導,避免漏刷或跟隨人流進入小區的情況。進入社區的外賣員、快遞員及訪客等,則由專門工作人員進行掃碼、測温,查看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後進入。
對居住户數較多的院落,建國門街道動員小院院長、黨員、志願者發揮“鄰里守望”作用,進行輪流值守。
針對重點人羣,全區各街道指導各社區建立健全台賬,詳細登記居家隔離人員、特殊需求人員等重點人羣,全面掌握人員基本情況和核酸檢測、健康狀況、特殊需求等信息,每日動態更新台賬數據,確保精準、不漏一人。社區還通過小喇叭、提示牌、“明白紙”、微信羣等多種方式,及時宣傳最新防控政策,積極回應解答居民訴求和問題。
同時,加強了小區內和周邊的健身場地、小區花園、街心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疫情防控。比如,前門街道就在三里河景區出入口設立卡口,嚴格查驗信息。保安還隨時在公園內巡查,提醒居民佩戴好口罩、不聚集。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磊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