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黨代表丨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張豔芳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這些鏗鏘話語,傳遍大江南北。新疆作為多民族聚居地區,這十年間發生了歷史性鉅變,這些成績,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祖國新疆的成功實踐。
新徵程上,如何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羣眾心靈深處,更好凝聚團結奮進的力量?來聽聽黨的二十大代表、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職業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和烏什縣依麻木鎮黨委書記王中華的對話。
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圖由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提供
創新載體凝聚人心
王中華:這幾天,我們鎮上各村村民通過電視、手機等關注着黨的二十大。作為基層幹部,我很想知道,我們要從哪些方面用勁兒,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做得更紮實?
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今年7月,總書記視察新疆時特別指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些年,新疆各地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和實踐載體,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創建了許多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建成了不少互嵌式居住的村(社區)。
雖然近幾年我在天津工作,但也聽説了很多我們新疆的民族團結故事,比如接力救治和田斷臂男孩的故事,疏勒縣的村莊開出36對“石榴花”的故事等,這些都説明,我們所作的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我們要進一步創新載體豐富形式,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深入挖掘民族團結進步模範故事、創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色活動,使之深入而持久。
王中華:您説得特別對,這些年通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鄉親們都有了自己的“親戚”,大家互幫互助,民族團結的故事説也説不完。今後我們要進一步豐富內容和形式,因地制宜創新,通過各種活動,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更好凝聚人心和力量。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生活
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另一方面,我們都知道,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我們要按照黨中央要求,推動文化潤疆,通過文化浸潤,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羣眾心靈深處。
王中華在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圖由王中華提供
王中華: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在依麻木鎮玉斯屯克和田村,依託“改革先鋒”庫爾班·尼亞孜的先進事蹟,打造的“民族團結展館+中華文化大院+國家通用語言小學”紅色教育基地很受歡迎。
每到週末或者農閒時,中華文化大院裏特別熱鬧,我們組織一些文化能人在這裏免費教鄉親們學習器樂、戲劇、書法、手工藝品製作等,大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國家通用語言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我們還打算組建一批農民文藝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點一滴浸潤各族羣眾心田。
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你們的做法很有創新性,我們就是要以羣眾喜愛的方式,讓各族羣眾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直接瞭解和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
王中華: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基石。我認為愛國主義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都要從娃娃抓起。
瑪日耶姆古麗·吾布力喀斯木:是的,就拿我自己來説,我從小在新疆出生長大,對我而言,民族團結就如空氣、陽光和水一樣不可或缺。
進入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工作三年,作為學校少數民族管理服務工作室的教師,我一直和少數民族學生在一起,關心他們衣食住行,為他們排憂解難,也常常用自己的成長經歷勉勵他們。令我欣喜的是,現在學校各民族同學交往交流更深入,彼此的心貼得更近,遞交入黨申請書、徵兵入伍、參與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的少數民族學生越來越多,還有不少學生選擇來疆工作。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引導更多學生做團結奮進的“石榴籽”,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王中華:我們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的老師們也跟您一樣在做維護民族團結的工作。在老師的引領下,各民族學生在這裏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古詩、打腰鼓、學剪紙、彈古箏……不斷鑄牢中國心、中華魂,讓民族團結的種子生根發芽。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言,“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我們要久久為功,讓孩子們成長成才,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努力建設美好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