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胡可璐 王忻)勞動是成長成才的必修課,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2022年,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不同的勞動目標,其中“烹飪與營養”貫穿整個九年義務教育期。
為貫徹響應國家對勞動教育的新要求,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勞動觀、價值觀,今年7月,在全國婦聯宣傳部指導下,新華網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共同發起2022暑期兒童美食啓蒙行動——“小圍裙”計劃。8月,新華網與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共同發起的“樂在禾下 尋味長沙”2022年長沙市暑期兒童勞動教育“小圍裙”計劃全面啓動。
這個暑假,“小圍裙”計劃引發全民參與熱潮,全國共有16.8萬名“小圍裙”參與此次活動。他們走進廚房,繫上小圍裙,學做美食,在勞動中發現生活的美好,體會勞動的快樂。截至8月30日,“小圍裙”計劃相關視頻、報道全網總曝光量高達10億,其中抖音平台視頻播放量達3.3億。
此次活動通過引導青少年兒童在暑期幫家長做飯、做家務等勞動教育,培養了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以“五育並舉”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展現了當代青少年兒童的蓬勃朝氣。“小圍裙”計劃響應時代號召,成為促進構建勞動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生態的一次成功探索。
繫上小圍裙,讓勞動精神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
從《尚書》中的“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到《國語》中的“勞則思,思則善心生”,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勤勞的民族,十分重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如今,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有新內涵和新形式,對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是“一課”,更是“一育”。
“小圍裙”計劃以“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為理念,將勞動教育與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相結合,讓青少年兒童繫上小圍裙、走進廚房、走向田間,積極參與家庭勞動、農業生產、手工製作等,上好勞動這一堂成長必修課,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進而實現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長、體質的強健……
“穿上我的小圍裙,勤勞的精靈;酸甜苦辣全都是,成長的證明。穿上我的小圍裙,向快樂靠近;家的味道在手心,幸福如影隨形……”伴隨着“小圍裙”計劃主題曲《我的小圍裙》清新明快的旋律,今年夏天,全國有16.8萬名“小圍裙”參與活動,他們在營養專家和知名大廚的指導下,製作出了一道道美味的菜品。
主辦方介紹,此次活動於2022暑期檔向全網發起挑戰賽,徵集孩子們在暑期下廚做飯的創意視頻,同時啓動新華網全媒體平台資源,助力“小圍裙”上頭條。通過“小圍裙”體驗勞動的精彩短視頻,在勞動中以食啓智、以食樹德、以食育人,用榜樣力量輻射影響中國1.56億適齡青少年兒童和家庭。
江蘇無錫的10歲女孩孫佳瑞因“特別會炒菜”被全網熟知。孫佳瑞小的時候就喜歡在廚房裏看着家裏大人炒菜,有時還會主動幫忙揀菜,她學做菜是為了以後可以做給父母吃。這個暑假,她來到了長沙,在瀏陽葛家鎮辣椒基地和寧鄉花豬產業園體驗了摘辣椒,喂花豬,學做辣椒炒肉。她説,這是一次關於勞動的愉快之旅,辣椒炒肉不僅是一碗長沙的鄉愁,更是長沙人民對勞動的熱情詮釋,快樂勞動才是美好生活的本味。
除了“小圍裙”們曬美食,學勞動外,這個暑假,更多的孩子們從書本走向自然,做農活、摘蔬果、做美食,體驗勞動的汗水和收穫。在浙江金華,11歲的張修聞在拉麪店後廚飛舞着勁道的麪條,拉麪手法嫺熟,有模有樣;浙江寧波的葉女士帶9歲的女兒回爺爺家,把暑假生活過成了“田園詩”,女兒已學會家常菜、西餐、甜品飲料等20多道菜品;江蘇泰州13歲少年陳梓慶暑假學着母親的樣子每天踩縫紉機幫媽媽幹活,分擔家務……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生活就藏在這煙火氣裏。暑假期間,孩子們通過參加烹飪、農作等勞動,成為家裏的小幫手和熱愛生活的人,在勞動漸漸長大,懂得感恩。
致敬勞動者,讓勞動教育在實踐中枝繁葉茂
作為煙火星城,長沙的街頭巷尾裏藏着各式各樣的人間風味,是一座充滿煙火氣的城市。此次活動,長沙市作為新華網“小圍裙”計劃勞動教育推廣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圍裙”集結長沙,體驗禾下勞作、和大廚學做長沙名小吃、溯源地理標誌產品、憶苦思甜尋味“英雄菜”,傳承英雄先輩的精神……在勞動中發現生活的美,體驗成長的快樂。
在長沙市隆平小鎮和隆平水稻博物館,陳汐、王渝然和金浩軒三位“小圍裙”通過禾下勞作,學習瞭如何插秧,瞭解了袁隆平爺爺是怎樣培育出的雜交水稻,還親手製作出了一碗香噴噴的米粉。“小圍裙”們説,在親身體會勞動之後,他們才真正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課本上的詩句,更體會到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
在長沙的火宮殿,“小圍裙”段依娜、伍卿源和彭俊欽和小吃大師學習如何製作糖油粑粑。“一塊小小的糯米糰,需要進行千錘百煉的手工製作,才能成為美味的糖油粑粑。我們才揉了幾遍米團搓了幾個糰子,手就開始酸了,而這些做小吃的師傅們每天要做的糰子不計其數。”這次勞動體驗讓他們體會到,美味的食物和城市的煙火氣離不開每位勞動者的辛勤創造。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止在課堂中、校園內,更是一場聯結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育人行動。這需要更多“勞動者”成為學生學習勞動、感悟勞動的領路人。
在“樂在禾下 尋味長沙”全國金牌小圍裙夏令營長沙之夜,活動邀請了湘菜大師、科學家、勞動模範、公安民警、消防員、教師、非遺技藝傳承人和奧運冠軍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他們帶領“小圍裙”們走進生活的課堂、走進勞動的現場,分享美食、分享故事,引導青少年兒童樹立尊敬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正確勞動觀。
湖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湖南省水稻產業體系首席專家趙正洪向孩子們分享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他説:“袁老的精神永存,將永遠激勵着後輩們沿着他的夢想不斷前行。科研人員要把心用在科技創新上,把根紮在試驗田裏,讓中國人的飯碗裏都裝滿中國糧!”
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老師劉建強深耕校園,甘做綠葉,經常在家給學生們做飯。他説,學生們都會進廚房幫忙,大家一起動手,每個人都吃得特別香,身體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
“小圍裙”們紛紛表示,通過參加“小圍裙”計劃及尋味長沙之旅,親手製作了美食,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在勞動中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磨鍊了自己的意志,發現了生活之美,體驗收穫的快樂,今後要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新華網“小圍裙”計劃最終推出20位全國“金牌小圍裙”,並在長沙評選出樸願有機農耕科普園、新石嘉園生態農業基地、貝拉小鎮、湖南湘都生態農業園、火宮殿研學實踐基地等10家“小圍裙”計劃勞動實踐基地。
這個暑假,“小圍裙”計劃掀起青少年兒童勞動教育熱潮。活動期間,“小圍裙”計劃相關短視頻在抖音平台共產生900萬次互動,點贊數超719萬,評論數超643萬,分享數超86萬。記錄“小圍裙”長沙尋味之旅和勞動故事的旅拍日記短片《小圍裙暑假勞動日記》和特別節目《小圍裙計劃之尋味長沙》(第一季)播出後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樂在禾下 尋味長沙”全國金牌小圍裙夏令營長沙之夜晚會播出總觀看量突破1000萬。活動還受到了多家主流媒體的報道,點擊量超1800萬。
匯聚合力,讓崇尚勞動成為一種風尚
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勞動讓孩子們的暑假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勞動不僅讓他們掌握生活技能,更助力他們獨立、成才。
長沙市作為此次“小圍裙”計劃夏令營活動舉辦城市,近年來積極推動素質教育、勞動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優化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020年4月,長沙市教育局發佈“普通中小學校勞動教育狀況評價指標”,是國內發佈的首個勞動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打造“立體校園”、建立勞動實踐基地、開發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家校合作,長沙市延伸勞動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將勞動育人的理念和價值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
“學生不能只在試卷中、紙面上獲得所謂的成長,勞動教育也不能只在課堂中發生。”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説,讓孩子們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必須抓住衣食住行的細節處,重視日常生活的點滴處,切實將勞動教育落實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推動勞動教育從“必修課”向“基礎課”轉變,促使勞動意識深深根植於他們的內心,成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不竭“源動力”。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勞動將逐漸成為中小學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南京師範大學勞動教育研究院院長、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顧建軍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勞動既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成長的載體,還是人健康的基礎。勞動實踐應當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支點,成為學生成長生涯的重要回憶。近些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成為教育中的短板,對此,家長要予以重視。力所能及、安全適度、目標適當的勞動,合理安排勞動實踐的強度、密度、難度等,不僅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而且會為孩子成長增添翱翔的翅膀。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顧建軍認為,首先要營造家庭良好的勞動氛圍,形成人人都要勞動、人人都應勞動、人人都能勞動的家庭生態;其次,家長要鼓勵孩子協同完成或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讓孩子敢於實踐、善於實踐;最後要強化價值引領和精神培育,形成價值認同,引導孩子體驗勞動中的樂趣,體會勞動中的成長,形成勞動實踐感悟。
2023年寒假,“小圍裙”計劃(第二季)將繼續舉辦,帶領孩子們在勞動中接受鍛鍊,增強生活技能,開闊文化視野,培養勞動觀念,形成積極的生活情趣,開拓豐富的生活智慧,感知勞動樂趣,體會勞動光榮,將勞動“種”進孩子心中,讓崇尚勞動、熱愛勞動成為一種風尚。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胡可璐 王忻)勞動是成長成才的必修課,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2022年,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根據不同學段制定了不同的勞動目標,其中“烹飪與營養”貫穿整個九年義務教育期。
為貫徹響應國家對勞動教育的新要求,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勞動觀、價值觀,今年7月,在全國婦聯宣傳部指導下,新華網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髮展研究所、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共同發起2022暑期兒童美食啓蒙行動——“小圍裙”計劃。8月,新華網與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共同發起的“樂在禾下 尋味長沙”2022年長沙市暑期兒童勞動教育“小圍裙”計劃全面啓動。
這個暑假,“小圍裙”計劃引發全民參與熱潮,全國共有16.8萬名“小圍裙”參與此次活動。他們走進廚房,繫上小圍裙,學做美食,在勞動中發現生活的美好,體會勞動的快樂。截至8月30日,“小圍裙”計劃相關視頻、報道全網總曝光量高達10億,其中抖音平台視頻播放量達3.3億。
此次活動通過引導青少年兒童在暑期幫家長做飯、做家務等勞動教育,培養了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以“五育並舉”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展現了當代青少年兒童的蓬勃朝氣。“小圍裙”計劃響應時代號召,成為促進構建勞動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良好生態的一次成功探索。
繫上小圍裙,讓勞動精神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
從《尚書》中的“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到《國語》中的“勞則思,思則善心生”,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勤勞的民族,十分重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如今,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有新內涵和新形式,對孩子勞動能力的培養是“一課”,更是“一育”。
“小圍裙”計劃以“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為理念,將勞動教育與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相結合,讓青少年兒童繫上小圍裙、走進廚房、走向田間,積極參與家庭勞動、農業生產、手工製作等,上好勞動這一堂成長必修課,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進而實現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長、體質的強健……
“穿上我的小圍裙,勤勞的精靈;酸甜苦辣全都是,成長的證明。穿上我的小圍裙,向快樂靠近;家的味道在手心,幸福如影隨形……”伴隨着“小圍裙”計劃主題曲《我的小圍裙》清新明快的旋律,今年夏天,全國有16.8萬名“小圍裙”參與活動,他們在營養專家和知名大廚的指導下,製作出了一道道美味的菜品。
主辦方介紹,此次活動於2022暑期檔向全網發起挑戰賽,徵集孩子們在暑期下廚做飯的創意視頻,同時啓動新華網全媒體平台資源,助力“小圍裙”上頭條。通過“小圍裙”體驗勞動的精彩短視頻,在勞動中以食啓智、以食樹德、以食育人,用榜樣力量輻射影響中國1.56億適齡青少年兒童和家庭。
江蘇無錫的10歲女孩孫佳瑞因“特別會炒菜”被全網熟知。孫佳瑞小的時候就喜歡在廚房裏看着家裏大人炒菜,有時還會主動幫忙揀菜,她學做菜是為了以後可以做給父母吃。這個暑假,她來到了長沙,在瀏陽葛家鎮辣椒基地和寧鄉花豬產業園體驗了摘辣椒,喂花豬,學做辣椒炒肉。她説,這是一次關於勞動的愉快之旅,辣椒炒肉不僅是一碗長沙的鄉愁,更是長沙人民對勞動的熱情詮釋,快樂勞動才是美好生活的本味。
除了“小圍裙”們曬美食,學勞動外,這個暑假,更多的孩子們從書本走向自然,做農活、摘蔬果、做美食,體驗勞動的汗水和收穫。在浙江金華,11歲的張修聞在拉麪店後廚飛舞着勁道的麪條,拉麪手法嫺熟,有模有樣;浙江寧波的葉女士帶9歲的女兒回爺爺家,把暑假生活過成了“田園詩”,女兒已學會家常菜、西餐、甜品飲料等20多道菜品;江蘇泰州13歲少年陳梓慶暑假學着母親的樣子每天踩縫紉機幫媽媽幹活,分擔家務……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生活就藏在這煙火氣裏。暑假期間,孩子們通過參加烹飪、農作等勞動,成為家裏的小幫手和熱愛生活的人,在勞動漸漸長大,懂得感恩。
致敬勞動者,讓勞動教育在實踐中枝繁葉茂
作為煙火星城,長沙的街頭巷尾裏藏着各式各樣的人間風味,是一座充滿煙火氣的城市。此次活動,長沙市作為新華網“小圍裙”計劃勞動教育推廣基地,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圍裙”集結長沙,體驗禾下勞作、和大廚學做長沙名小吃、溯源地理標誌產品、憶苦思甜尋味“英雄菜”,傳承英雄先輩的精神……在勞動中發現生活的美,體驗成長的快樂。
在長沙市隆平小鎮和隆平水稻博物館,陳汐、王渝然和金浩軒三位“小圍裙”通過禾下勞作,學習瞭如何插秧,瞭解了袁隆平爺爺是怎樣培育出的雜交水稻,還親手製作出了一碗香噴噴的米粉。“小圍裙”們説,在親身體會勞動之後,他們才真正感受到了農民伯伯的辛苦,體會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再是課本上的詩句,更體會到美好的生活來之不易。
在長沙的火宮殿,“小圍裙”段依娜、伍卿源和彭俊欽和小吃大師學習如何製作糖油粑粑。“一塊小小的糯米糰,需要進行千錘百煉的手工製作,才能成為美味的糖油粑粑。我們才揉了幾遍米團搓了幾個糰子,手就開始酸了,而這些做小吃的師傅們每天要做的糰子不計其數。”這次勞動體驗讓他們體會到,美味的食物和城市的煙火氣離不開每位勞動者的辛勤創造。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止在課堂中、校園內,更是一場聯結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育人行動。這需要更多“勞動者”成為學生學習勞動、感悟勞動的領路人。
在“樂在禾下 尋味長沙”全國金牌小圍裙夏令營長沙之夜,活動邀請了湘菜大師、科學家、勞動模範、公安民警、消防員、教師、非遺技藝傳承人和奧運冠軍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他們帶領“小圍裙”們走進生活的課堂、走進勞動的現場,分享美食、分享故事,引導青少年兒童樹立尊敬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正確勞動觀。
湖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湖南省水稻產業體系首席專家趙正洪向孩子們分享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他説:“袁老的精神永存,將永遠激勵着後輩們沿着他的夢想不斷前行。科研人員要把心用在科技創新上,把根紮在試驗田裏,讓中國人的飯碗裏都裝滿中國糧!”
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老師劉建強深耕校園,甘做綠葉,經常在家給學生們做飯。他説,學生們都會進廚房幫忙,大家一起動手,每個人都吃得特別香,身體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
“小圍裙”們紛紛表示,通過參加“小圍裙”計劃及尋味長沙之旅,親手製作了美食,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在勞動中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磨鍊了自己的意志,發現了生活之美,體驗收穫的快樂,今後要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新華網“小圍裙”計劃最終推出20位全國“金牌小圍裙”,並在長沙評選出樸願有機農耕科普園、新石嘉園生態農業基地、貝拉小鎮、湖南湘都生態農業園、火宮殿研學實踐基地等10家“小圍裙”計劃勞動實踐基地。
這個暑假,“小圍裙”計劃掀起青少年兒童勞動教育熱潮。活動期間,“小圍裙”計劃相關短視頻在抖音平台共產生900萬次互動,點贊數超719萬,評論數超643萬,分享數超86萬。記錄“小圍裙”長沙尋味之旅和勞動故事的旅拍日記短片《小圍裙暑假勞動日記》和特別節目《小圍裙計劃之尋味長沙》(第一季)播出後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樂在禾下 尋味長沙”全國金牌小圍裙夏令營長沙之夜晚會播出總觀看量突破1000萬。活動還受到了多家主流媒體的報道,點擊量超1800萬。
匯聚合力,讓崇尚勞動成為一種風尚
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勞動讓孩子們的暑假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勞動不僅讓他們掌握生活技能,更助力他們獨立、成才。
長沙市作為此次“小圍裙”計劃夏令營活動舉辦城市,近年來積極推動素質教育、勞動教育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優化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020年4月,長沙市教育局發佈“普通中小學校勞動教育狀況評價指標”,是國內發佈的首個勞動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通過打造“立體校園”、建立勞動實踐基地、開發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家校合作,長沙市延伸勞動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將勞動育人的理念和價值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
“學生不能只在試卷中、紙面上獲得所謂的成長,勞動教育也不能只在課堂中發生。”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説,讓孩子們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必須抓住衣食住行的細節處,重視日常生活的點滴處,切實將勞動教育落實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推動勞動教育從“必修課”向“基礎課”轉變,促使勞動意識深深根植於他們的內心,成為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不竭“源動力”。
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勞動將逐漸成為中小學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南京師範大學勞動教育研究院院長、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顧建軍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勞動既是人的天性,也是人成長的載體,還是人健康的基礎。勞動實踐應當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支點,成為學生成長生涯的重要回憶。近些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教育被淡化、弱化,成為教育中的短板,對此,家長要予以重視。力所能及、安全適度、目標適當的勞動,合理安排勞動實踐的強度、密度、難度等,不僅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而且會為孩子成長增添翱翔的翅膀。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顧建軍認為,首先要營造家庭良好的勞動氛圍,形成人人都要勞動、人人都應勞動、人人都能勞動的家庭生態;其次,家長要鼓勵孩子協同完成或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讓孩子敢於實踐、善於實踐;最後要強化價值引領和精神培育,形成價值認同,引導孩子體驗勞動中的樂趣,體會勞動中的成長,形成勞動實踐感悟。
2023年寒假,“小圍裙”計劃(第二季)將繼續舉辦,帶領孩子們在勞動中接受鍛鍊,增強生活技能,開闊文化視野,培養勞動觀念,形成積極的生活情趣,開拓豐富的生活智慧,感知勞動樂趣,體會勞動光榮,將勞動“種”進孩子心中,讓崇尚勞動、熱愛勞動成為一種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