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達一直有優先權,老 明鋭是大眾第一批使用MQB平台的車,當時比速騰、朗逸、寶來都更先進。正因如此,當時老明鋭月均銷量能過萬台,單一車型最高年銷量紀錄去到15.5萬輛。
那是斯柯達的高光時刻,之後大眾給旗下大部分車型都用了MQB,老明鋭的光環也逐漸退去。
2021年曆史再次重演,大眾最新的MQB EVO平台,目前只有高爾夫8、奧迪A3、明鋭PRO誕生於此,斯柯達再次拿到了優先權。但這次,斯柯達聰明瞭,不再只滿足喝“頭啖湯”,而是賦予了新明鋭更多的獨特性。
見到明鋭PRO實車的第一眼,被它的大尺寸嚇到,放到歐洲市場這就是一台不折不扣的B級車。
這當中其實有一段故事,加長明鋭PRO,原本歐洲的設計團隊是不同意的,畢竟標軸的明鋭已經比高爾夫八的軸距長一截,再加長擔心會影響車身比例。
但上汽斯柯達團隊先做了一個油泥模型,將全新明鋭加長了44mm,再讓歐洲人看,結果歐洲人一看覺得ok,才有了我們面前這款加長的明鋭PRO。
它給你的這種大車感,還不只是尺寸帶來的衝擊。以往的A級車拿老明鋭舉例,你會發現它的前門面積明顯大於後門,給人明顯一種頭大尾小的感覺。到了明鋭PRO,前後門大小相當,三廂車這種穩重感終於出來了。
除了優先權,其實在大眾內部,斯柯達其實是作為一個年輕化的品牌去打造的,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年輕人很難接受。綠色發光的儀表、綠色的車標,富有年代感的配色,讓我想起小學時泛着綠光的電子錶。
好在這次斯柯達終於想明白了,新明鋭上你看不見半點綠色,很多物理按鍵都變成了觸摸式的,儀表也用了全液晶儀表,而且和大眾平起平坐,分辨率以及UI都是同一套,還有金屬換擋桿。這也是MQB EVO平台車型的共同特徵,數字化大幅提升。
最終的成效,去油效果顯著,明鋭終於不再是那台油膩的“老人車”,甚至有點奧迪數字化座艙的意思。
上車調整好後視鏡,掛擋,一切都和之前試駕過的高爾夫8非常相似,就連轉向撥杆的手感都和大眾的如出一轍,就像一台卡片機一樣,你讓任何人使用都沒有難度。
一切都很大眾,所以在我將它開起來之前,先入為主認為會和高爾夫8很像,結果卻截然不同。它不是大眾一貫敏捷和乾脆的風格,有些遲鈍,好像和你在説操控不是它的主要任務。
先説轉向,明鋭PRO延續了斯柯達一貫沉穩的手感,評價大眾MQB車型我們會説它的方向輕得可怕,一隻手指都能轉動,但明鋭PRO保留了較多的阻尼,它更像是如今豐田TNGA新車的轉向手感,保留了一定的回中力和虛位。
動力系統用的是1.4T+7速乾式DSG,很多人聽到乾式雙離合就轉頭走,其實經過了這麼多年的不斷優化,大眾這套7速雙離合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都在不斷提高,畢竟你擔心,大眾比你還要擔心。
甚至後來的乾式雙離合索性都被調的舒舒服服,沒有激進的換擋,能換來更好耐用性。雙離合1、2擋常見的咔咔異響和頓挫,在我試駕了明鋭PRO一天時間裏都沒有出現。
反倒是早前試駕使用7速濕式雙離合的大眾探嶽還會偶爾異響,大眾對這台乾式雙離合有點矯枉過正,過於平順也給它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就是油門延遲。
每次踩下油門都會有等待換擋轉速攀升的過程,這點不曉得是否因為開多了電動車和混動車的緣故,各種零延遲寵壞了我們。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缺點,畢竟耐用性才是家用車應該追求的,更何況明鋭PRO也沒想過讓你將它開得很快,轉速超過3000轉以後,發動機的噪音、路噪聲會接踵而來,會打破本來非常越級的行駛質感。
底盤是它一個突出的長板,很多次遇見凸起的井蓋我準備咬緊牙關硬抗過去時,底盤很輕描淡寫的就通過了顛簸,似乎離懸掛極限還很遠,爛路舒適性哪怕和更高級的凱美瑞、雅閣相比都絲毫不落下風。
試駕完明鋭PRO以後,我由衷開心,斯柯達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它很像一台中國特供車,這不是什麼貶義詞,這意味着它更適合國情,有了大賣的潛質。
它既有不輸自主品牌的配置,同時也有合資品牌非常不錯的底盤調校功底。如果你不在乎那零點幾秒的加速,只是想要一台有品質感的生活伴侶,那斯柯達明鋭PRO比同價位任何一台合資車都更適合你。
對我們內容感興趣,記得點擊上方“關注”按鈕噢!
愛車/選車/買車/用車 給你最想要的乾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