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智庫:吉塔衝突背後隱現西方黑手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5月2日發表題為《軟實力和中亞邊境衝突》的文章,作者系俄羅斯軍事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弗拉基米爾·普羅赫瓦季洛夫。文章認為,近年來發生在吉塔邊境地區的衝突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佔據核心地位的是西方“軟實力”的有效投射。力量的載體就是美國大使館和西方資助的非政府組織網絡。全文摘編如下:

4月28日,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邊境爆發武裝衝突。在吉爾吉斯斯坦巴特肯州托克塔什村的戈洛夫諾伊配水站附近,邊境村莊的居民發生爭吵,繼而升級為衝突。隨後開始了縱火和槍擊。

吉塔兩國之間長達980公里的邊界線本身歷史沒多久,不超過30年,但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爭端。把人們記憶中本是同一個國家的東西分開並非易事,需要付出血的代價。

自2014年以來,吉塔邊境地區發生了10起嚴重衝突。2014年發生了5起跨界事件。2019年,衝突再起。在衝突又一次造成人員傷亡之後,時任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熱恩別科夫與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試圖達成協議,並舉行了會晤,但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編寫指南兩頭拱火

讓我們來看看外部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佔據核心地位的是西方“軟實力”的有效投射。力量的載體就是美國大使館和西方資助的非政府組織網絡。

2006年,英國“國際警覺”組織發佈的題為《中亞:建設和平戰略框架》報告,闡述了西方在中亞擴大影響的總體框架。該報告的編寫是由倫敦官方和瑞士發展與合作署提供的資金。

對非政府組織來説,該報告是一種行動指南:如何滲透,如何抵消俄羅斯等國家的影響,什麼是“衝突文化”。報告還舉例説明了在灌輸“衝突文化”方面的“成功案例”:英國資助的塔吉克斯坦“土地爭端第三方仲裁”項目;吉爾吉斯斯坦農村人口法律支援項目(由美國國際開發署和瑞士發展與合作署資助)。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在英國出台的這份報告把3個存在邊界爭端的國家——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定為“目標國”。提到要在這些共和國開設“解決爭端”的中心和培訓課程,吸引“國家官員、公民社會和學術界代表”參加。事實上,這是一個現成的特工網絡,已經建立並正在運行。

2019年,“德國之聲”學院為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記者舉辦的“跨界問題最佳報道獎”評比活動就採納了《中亞:建設和平戰略框架》報告中的建議。競賽所選用的題材值得玩味,包括邊境地區自然資源的利用;過境的條件、特點和問題;邊境貿易和經濟聯繫;邊境地區的生活。

煽動輿論動作頻頻

西方尤為重視的是建立一個受控制的媒體網絡。由美國資助的“吉爾吉斯斯坦國際新聞”組織的一份報告提到了工作人員的“磋商和培訓”,以及組織記者到吉爾吉斯斯坦巴特肯州實地採訪。該報告還分享了摩爾多瓦早先在打擊假新聞方面的一些做法,把在前蘇聯地區某一端獲得的經驗推廣到另一端。

英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的一份報告指出,2012至2015年,開展了“擴大公民社會研究潛在衝突的能力”“為邊緣化和弱勢社區(即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塔吉克人居住的飛地)的權利進行遊説”等工作。“吉爾吉斯斯坦國際新聞”組織花費了14.85萬英鎊(1英鎊約合人民幣9元——本網注),用於“加強地方機構解決吉南部萊雷克河流域持續存在的牧場資源衝突的能力”。

設在英國軍情六處的非政府組織“沃魯赫支援中心”正在持續監測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有爭議地區的局勢。該中心的部分工作是在巴特肯州進行民意調查。

根據《中亞:建設和平戰略框架》報告的建議,鼓勵地方當局“創造有利環境,在決策進程中獲得新的表達意志能力”。現在,塔吉克人和吉爾吉斯人正在“表達自我”。

可以準確無誤地推測,在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境內的西方軟實力中心佈設得如此稠密、又沒有相應的力量可與之抗衡的情況下,混亂的吉塔邊境是不會有和平的。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0 字。

轉載請註明: 俄智庫:吉塔衝突背後隱現西方黑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