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建設,北京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中心城區口袋公園遍佈,平原地區大尺度森林濕地持續涵養生態;而在廣袤的鄉村,一處處郊野公園為首都綠色版圖提供着重要支撐。
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多名委員圍繞如何利用好家門口的生態空間展開了熱烈討論。
為市民提供一塊放風箏的場地
放風箏是一項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在北京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但隨着城市快速發展,高樓林立、鐵路交錯、高壓線塔縱橫,城市社區廣場等已不具備施放條件。來自體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奧運冠軍陳穎認為,對於這類市民喜愛的傳統娛樂健身項目,應該在場地規劃、技術指導、展示平台等方面予以保護。
以放風箏為例,可以在體育局和園林局的協商和共同指導下,梳理可以放風箏的公園,劃定專門區域,通過官方渠道向社會發布,引導市民選擇規範的場地,避免隨意施放帶來的安全隱患。
陳穎建議,在新建和改擴建公園的過程中,要充分調研周邊市民的健身需求,結合公園主題、特點、景觀等,統籌規劃、合理設置體育運動場所和設施。
讓孩子們有地方“動起來”
隨着“雙減”工作不斷深入,中小學生對校外運動場所的需求日漸增強。目前,本市大多數公園中建設了學齡前兒童遊玩設施,以及適合成年人休閒健身需求的設備,但適合中小學生的健身設施還不充裕,不能夠滿足中小學生對於跳躍、攀爬、球類等運動的需求。
來自民進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趙曉晨認為,當前的教育更強調孩子們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中小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也越來越重視。“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運動需要持之以恆,功夫要下在平時。”為此,趙曉晨建議,應當加強青少年校外運動場所建設,新建和改造一批能夠滿足中小學生需求的體育主題公園。此外,在現有公園內也可以增建三級跳沙坑、攀爬梯、籃球場、足球場等設施,豐富孩子們的運動空間。
小小衞生間不容忽視
越來越多的街心公園和郊野公園,深受廣大市民喜愛,成為節假日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來自工會界別的市政協委員、首都師範大學工會副主席於麗萍在調研走訪中發現,一方面部分公園衞生間太少,甚至沒有衞生間;另一方面現有的很多衞生間衞生條件較差,不能及時清掃,給休閒娛樂的市民平添了不少煩惱。
“比如,海淀區的玉東公園、房山區良鄉的刺蝟河公園均沒有衞生間,良鄉的小清河公園雖然配有移動衞生間,但常年不開放。”於麗萍建議,應對全市街心公園和郊野公園的衞生間設置情況進行摸底,對於衞生間佈局做出合理規劃,沒有衞生間和衞生間不能滿足需求的公園要儘快增設。已投入使用的衞生間,也要補齊洗手池、消毒液等防疫設施,並安排專人及時打掃清理,保持整潔衞生,讓市民遊園不再有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