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出席《紐約時報》主辦的一場論壇時大放厥詞,稱如果大陸對台灣地區動武,那麼美國將會讓台灣地區有能力“自衞”。布林肯還宣稱,“該地區和其他地區的許多國家”,也將採取行動,不過他拒絕進一步解釋“行動”的具體內涵。
就在本次論壇前夕,美國國會多名議員竄訪台灣地區,乘坐美軍C-40A行政專機降落在當地機場。外界推測本次竄訪可能與11月初美國國會推出的一系列涉台草案有關。
近些日子,美國在台海局勢上頻頻放出試探中國紅線的危險言論。
10月底,拜登在接受一檔美國電視節目採訪時,在被問及“美國是否會保衞台灣”的問題時,回答“我們有此承諾”,引起輿論譁然。白宮發言人隨後闢謠稱,拜登的表態只是一次口誤,美國並沒有改變長期以來堅持的對台政策。
這個“對台政策”,指的是美方在台海問題上的“戰略模糊”,即在討論大陸“武統”台灣地區的可能時,美方不會做出清晰表態,也不會承諾自己將會採取什麼行動,主要目的是給美國在亞太地區流出更多的斡旋空間,從而爭取利益最大化。
不過,從特朗普以來,受美國政壇反華情緒高漲的影響,美國國會頻繁傳出要走向“戰略清晰”的聲音。11月初,美國國會更是接連推出兩份涉台草案,分別是“武裝台灣法”草案和“台灣威懾法”草案。這兩份草案聲稱,美國應當加大對台灣地區的軍售力度,同時強化與台灣地區之間所謂的“軍事交流”。
這兩份草案曝光的幾天之後,部分參與制定草案的美國議員隨即竄訪台灣。緊接着,布林肯又公開強調,美國將會確保台灣地區能夠“自衞”。
不過,無論是草案還是布林肯放出的狠話,其實都是空頭支票。首先,這兩份虛張聲勢的草案能否通過、最後通過的時候會被刪減成什麼樣子,都是個未知數。其次,布林肯的表態看似強硬,其實依然含糊其辭。
他反覆強調的一些內容,包括美國將確保台灣地區有能力“自衞”,本質還是“豪豬論”的延續,屬於陳詞濫調。此外,他雖然強調將“採取行動”,但一來“採取行動”的主體不是美國,而是除了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二來,他也並沒有説明採取怎樣的行動,所以本質還是在玩文字遊戲而已。
這種文字遊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荷槍實彈下不堪一擊。就在美議員竄訪台灣同時,解放軍2天之內直接派出12架戰機繞台巡航,彰顯大陸實現祖國統一的堅定決心,向民進黨當局和美國國內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下達通牒。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