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同胞冀朔爾茨訪華進一步增進中德情誼

  中新社柏林11月2日電 (記者 馬秀秀)德國聯邦總理朔爾茨將於11月4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其就任以來首次訪問中國,也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歐洲國家領導人首次訪華。

  對此,旅德文化界同胞給予關注。作為溝通中德兩國的“架橋人”,無論是華僑華人還是中方派駐的工作人員,都期待朔爾茨此訪能夠進一步增進中德兩國情誼,同時冀為兩國人文交流、民心相通貢獻力量。

  《歐洲時報》德國版主編胡旭東指出,朔爾茨訪華前先是批駁“脱鈎論”,指出與中國脱鈎“是一條完全錯誤的路”,接着又支持中遠海運入股漢堡港集裝箱碼頭。這兩個積極信號表明了朔爾茨對此行的重視。

  他表示,當前在逆全球化和“脱鈎論”盛行、烏克蘭危機持續、歐洲深陷能源危機、多國政局不穩等多重危機交織背景下,作為新聞工作者,將對朔爾茨訪華給予持續關注。“期望此行能夠讓中德關係更上一層樓。”

  胡旭東同時認為,作為媒體需尊重客觀事實,多從中德關係互利雙贏意義出發,正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差異,但不刻意誇大,以使中德關係實現健康發展。

  在中國留德學者計算機學會執行主席、德國紐倫堡中文學校校長李立看來,朔爾茨在德國聯邦政府中對華態度比較務實,此訪展現了其對中國持續發展的認可,亦為兩國關係務實互利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不同國家之間存在差異在所難免,期望中德雙方在求同存異基礎上相向而行,實現共贏發展。”他表示,海外華人聯結着祖籍國和住在國,自身將把個人夢想融入中德兩國發展進程中。

  李立介紹,每學期學校中學習中文的德國孩子數量都在增加。每當問起為何要學中文時,他們普遍回答希望未來能夠擁有更多機會。“他們把中國視為象徵世界未來發展的重要一環。”

  “國家間關係的滋養與發展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與傳承。”李立坦言,語言作為交流的必要工具,為增進理解互信提供了重要基礎,海外華文教育工作者由此肩負着重要使命。

  施特拉爾松德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孫建安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週年,50年來中德關係穩步向前發展。他期待朔爾茨此訪將為新時期中德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深入發展注入新動力,進一步促進兩國經貿務實合作,同時也期待此訪能夠推動中德兩國人文交流進一步發展。

  孫建安介紹,施特拉爾松德孔子學院成立於2016年。在其發展過程中,自己深深感受到學習中文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德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孔子學院在德國,如同歌德學院在中國,為兩國民心相通作了積極有益的貢獻。”

  他表示,教育文化交流在增進兩國情誼方面正發揮着積極作用。孔子學院將繼續做好人文交流及民心相通工作,為中德友好貢獻力量。(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2 字。

轉載請註明: 旅德同胞冀朔爾茨訪華進一步增進中德情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