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相關部門正式通過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早在去年年底,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起草了《規劃》的徵求意見稿,從內容來看,《規劃》中的發展方向與徵求意見稿基本一致。
與2012年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相比,本次《規劃》則順應了時代潮流的變化,更注重網聯化、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發展,同時還將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下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通過《規則》後國內的新能源車市會有哪些變化。
五年後新能源車銷量至少佔四成
《規劃》對未來5年、15年的新能源車市定下了較為明確的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車的銷量佔比要達到25%左右,到2035年國內公共領域用車全面實現電動化。
根據乘聯會公開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的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而新能源車銷量的佔比不到5%。也就是説,根據這個規劃,5年內要將新能源車銷量佔比提升15%。假設總銷量保持不變,這就意味着2025年新能源車的總銷量至少要達到600萬輛這個級別。
目標是遠大的,具體執行則要靠各大汽車廠商助力。從今年前8月的累計銷量數據來看,特斯拉、比亞迪、廣汽新能源等品牌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無論是受益於大規模的租車、集團採購用車、出租車,還是乘用車市場,這些品牌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實現了以量取勝、以質取勝。
另外,越來越多汽車廠商公佈了燃油車停止銷售的時間節點,以及大批量新能源汽車上市的計劃。吉利到了2020年,90%的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長安和北汽表示在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通用持續挖掘中國電動車市場,承諾在2023年推出20款新能源車型;大眾在中國市場分別在2020年和2025年銷售40萬輛和150萬輛電動汽車。
不僅如此,賓利、勞斯萊斯、保時捷等超豪華品牌也紛紛宣佈其電動車計劃。可以肯定,新能源汽車已成大勢所趨,無論是自主、合資,乃至超豪華品牌,都不想錯過潛力巨大的中國汽車市場。買車君認為,在各大車企的推動下,2025年完成600萬輛的新能源車銷量目標是很有希望的。
技術和設施成為車企的機遇和挑戰
除了提出銷量目標外,《規劃》還確定了四個發展方向:加大關鍵技術攻關,加強交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以及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這麼來看,這四個發展方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提高技術水平和豐富設施建設。
根據最新的補貼政策通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可以預見的是,補貼不再是行業發展的動力,要想與燃油車在同一起跑線上比較,新能源車企必須要提高電動車的技術,其中電池安全性、續航里程錶現等尤為關鍵。值得誇讚的是,如今已經有不少強勁的新能源產品陸續先後上市,如比亞迪漢、廣汽新能源Aion LX等等。
此外,關於電動車市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充電設施。不可否認,縱使新能源車的環保優勢確實突出,目前消化新能源市場的“大頭”依然是出租車以及共享出行等車輛運營公司,以個人名義選擇新能源車的消費者偏少,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充電樁問題。
以買車君身處的廣州地區為例,據調查顯示,去年廣州市充電樁保有量在5萬個左右,部分公交車充電站也面向社會開放,但是新能源車與充電樁的比例約為3:1,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根據《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徵求意見稿)》,到2020年,全廣州市各類充電樁(機)保有量達10萬個。
如此一來,在強力政策的加持下,新能源車企將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自動駕駛的發展可能也因此獲得不少的滋養。
買車君從《規劃》中看到了新能源車市的樂觀。隨着越來越多精品新能源車推出,未來新能源車市的發展必定會往《規劃》的網聯化、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方向發展,未來的新能源產品的品質會更高,對於消費者而言只有百利而無一害。不過就現在車企的推新力度而言,當新能源車市完全脱離補貼後,可能會出現一波新能源車企被淘汰的現象,留給車企成長的時間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