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全副武裝的國民警衞隊員在國會大廈前集結。(圖片來源:Politico)
隨着1月20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就職儀式臨近,美國首都華盛頓緊張氣氛日益加劇。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報道稱,在首都華盛頓,大約有2.5萬名國民警衞隊員已經基本部署到位,數量超過阿富汗、敍利亞和伊拉克美軍的總和,華盛頓成了“軍事要塞”。還有多家外媒把此刻的華盛頓特區形容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綠區”。 美軍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設立的“綠區”位於巴格達市中心,重兵把守,戒備森嚴,周邊被混凝土高牆緊緊包圍,進出需要特別通行證和層層安檢。華盛頓部署森嚴安保並非沒有先例,但在總統就職儀式前夕出現如此高強度的警戒在美國曆史上實屬罕見。
在1月6日國會大廈遭衝擊後,華盛頓就陷入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狀態。1月18日,美國國會大廈警察發現建築周圍出現一場小型火災,現警方已封鎖國會大廈,並警告建築內工作人員由於外部安全威脅不可離開該建築以及遠離窗户。事後調查發現,警報是由附近流浪漢帳篷引起小火後觸發。一場小型火災卻導致國會大廈封鎖一個多小時,華盛頓安保神經的緊繃可見一斑。警方甚至還懷疑,前來協助安保工作的數萬名國民警衞隊士兵中藏有“內鬼”。在常規的軍隊自查之外,聯邦調查局也正在逐一審核2.5萬名士兵的身份背景。
與過去總統就職典禮熱鬧非凡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如今異常安靜的華盛頓處處透露着不同尋常的氣息。華盛頓特區市長、臨近的馬里蘭州州長、弗吉尼亞州州長聯合發佈聲明,強調將與聯邦政府合作確保首都地區在權力交接期間的安全,“鑑於之前的暴亂以及致命的新冠疫情,我們一反常態地鼓勵美國人民不要前往華盛頓特區”。《今日美國》雜誌援引一名來華盛頓觀看就職典禮的民眾的話説,雖然華盛頓現在看起來比上週更安全,但“這種安全既令人心安又令人毛骨悚然”,“它就像一座鬼城”。
不同尋常的華盛頓,成為“美國反對美國”的縮影。過去幾年,“社會分裂”“政治極化”成為美國社會的關鍵詞,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由於美國政府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導致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種族主義沉渣泛起。先是以2020年明尼蘇達州的弗洛伊德事件為導火索,引發全美範圍內的抗議示威活動。接着,今年1月6日,美國國會山騷亂導致5人死亡,其中1人是警察。儘管這兩起事件沒有直接聯繫,但卻都不約而同地折射出美國自身的撕裂——前者是種族之間矛盾的惡化,後者則是民粹勢力與政治精英的對決。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認為,過去4年裏被不斷煽動的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使本已分裂的美國社會矛盾更趨激化。國會山騷亂不僅是這種矛盾激化的集中爆發,還將成為美國社會很難癒合的新傷口、埋下美國社會進一步撕裂的新隱患。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社會的深度撕裂,也是美式民主功能性失調的投射。過去20年,特別是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以“茶黨”為代表的極端保守勢力和民粹主義崛起,美國政治中妥協和跨黨派合作逐漸被意識形態高度對立的“否決政治”取代,精英階層權力鬥爭激化。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更加難以解決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深層次問題與矛盾,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加劇了社會撕裂、拉大了貧富差距,這給那些善於煽動民眾情緒的民粹主義政客贏得選舉提供了機會,導致政治極化加劇。可以説,美式民主制度已陷入功能失調的惡性循環中,民眾對美式民主象徵的國會信任度更是屢創新低。
李海東認為,民粹主義的核心特徵是反精英、反建制,華盛頓作為美國首都,既是精英雲集的地方,也是美國製度的象徵。國會騷亂事件及其不斷髮酵的影響,不僅將美國民粹主義推向一個新高潮,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相當數量民眾當下對美國政治制度的不滿。
美國總統就職儀式本應是彌合大選後社會分裂、再鑄團結的重要契機,但對於現在的華盛頓乃至美國社會而言,現狀極其難堪,團結實屬奢望。儘管現在還難以知曉1月20日華盛頓會是怎樣一番情景,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深度撕裂的美國很難因為新總統的上台而迅速彌合分歧。(海外網評論員)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