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説了什麼
3月初,拜登政府發佈了上任以來關於國家安全的首份重磅文件《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發佈國家安全戰略是新任美國總統上任後的慣例,但時間大多在任期滿1年前後。拜登政府在上任1個多月即發佈此類文件有些不同尋常。
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主要包括對美國所面臨國家安全威脅的判斷,以及應對威脅的策略和舉措。美國新總統及其行政團隊上任後,會對既往國家安全戰略進行系統審視和檢討,對美國國家安全形勢進行全面考察評估,隨後提出新執政團隊的判斷和政策。
眾所周知,此次美國大選是在美國內部存在巨大分歧與爭議中落幕的。特朗普雖然敗選,卻仍然擁有強大的民意支持,拜登雖然勝選,卻面臨特朗普留下的“爛攤子”及其支持者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必須彌合選舉分歧,快速扭轉困局以贏得民眾支持。在專業性較強、也是受特朗普執政影響相對較輕的國家安全政策方面尋求突破,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與此同時,特朗普執政時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在貿易上以“公平貿易”為由將炮火對準全球貿易伙伴,在軍事上也以“交易”思維處理與盟友的關係,此類做法不僅讓西太平洋地區的韓國、日本等盟友寒心,也激發德國、法國等歐洲主要盟國大力推進歐洲防務自主化,任其發展有讓美國的全球霸權同盟體系分崩離析的危險。
在錯誤的方向上,停止就是進步。拜登政府急於推出國家安全戰略的原因,就是希望儘快止住特朗普執政帶來的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的內外負面影響。
在拜登政府發佈的《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中,有15處提到“中國”,5次提到“俄羅斯”。與特朗普版國家安全戰略將“中俄”並列為“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的國家不同,美新版《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武斷地認為“中國是美國的頭號競爭對手”。
2月10日,拜登上任後首次視察美國國防部時,就宣佈要在國防部內設置專門機構“中國特別工作組”,並部署一項需要“衝刺”完成的任務:深入研究美軍在亞洲的部署、技術、情報、盟友、夥伴等是否足以應對中國的軍事部署和能力;研究如何協調美國政府的經濟、政治、外交和軍事等部門職能,形成“對抗中國”的合力。拜登要求這項工作在4個月內完成,然後向美國防部長奧斯汀提交報告。
《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從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科技等方面已經提出了一定的應對舉措。其中,軍事方面的對策主要包括:優化軍力部署,除了在中東地區留下應對伊朗和恐怖勢力所需必要兵力,將美國武裝力量的主要部分集中部署在印太地區。同時,鑑於俄羅斯仍然是威脅之一,將在歐洲保持大部分現有美軍。
拜登聲稱,他的政府“唯一從前政府繼承下來的政策”,就是將中國作為主要競爭對手和聚焦“大國競爭”的軍事戰略,但其應對“威脅”的政策和策略與特朗普政府存在明顯差異。
拜登更加強調與盟友的聯合。《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報告表示:“我們將加強和支持我們的盟友,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彙集我們的集體力量,以促進共同利益,遏制共同威脅。”
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方面,也展示出了某種靈活性和緩和姿態。在七國集團領導人峯會和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拜登一方面強調“我們必須做好和中國長期戰略競爭的準備”,一方面又表示他本人甚至“歡迎這種競爭”。
在《臨時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中,則明確中美競爭的領域包括經濟、軍事、外交、科技等各方面,但也明確了合作的領域包括氣候變化、全球衞生安全、軍備控制和核不擴散等方面。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特朗普的“亂拳”,還是拜登政府的“組合拳”,體現的都是對抗和以對抗為主的思路。在冷戰早已結束,全球化日益發展,和平與發展成為世人期盼的現代社會,對抗思維是非常不合時宜的。
當地時間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雙方圍繞各自內外政策、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長時間、建設性的溝通。
中方表示,中美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中美兩國並不必然相互構成威脅,差異分歧並不構成中美對抗的理由,中美雙方誰都無法承受衝突對抗的後果。中美兩國應當相互信任而不是猜忌、相互理解而不是指責、相互合作而不是拆台,確保雙方集中精力處理好各自國內的優先議程,實現各自的發展目標。兩國可以在抗擊新冠疫情、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等當前國際社會最緊迫的三大任務上開展合作,更多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
同時,合作應該是雙向、互利的,平衡解決雙方關切。中方對美政策保持高度穩定性和連續性,致力於同美方實現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同時堅定捍衞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兩國有責任、有能力、有智慧找到不同政治制度大國相處之道,這將是中美兩國為人類文明作出的歷史性貢獻。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