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槍口下民眾的命,美國治不好的“病”
中新網5月17日電 (記者 孟湘君)加拿大的8倍、歐盟的22倍、澳大利亞的23倍、英國的近100倍……
這些數據不是在説美國GDP如何領先於他國,而是華盛頓大學對2019年美國槍支暴力死亡率與西方國家對比的研究。
“仇恨是美國靈魂上的污點”,美國總統拜登形容道。即使這個國家平均每天就有超過116人因槍支暴力喪生,控槍為何仍難如登天?
【喋血布法羅】
5月9日以來這一週,美國幾乎每天都有登上報章的槍擊案發生。其中一起大規模血腥槍擊案在網絡遊戲平台上直播,引發軒然大波。而直播發起者以及槍手本人,是一名年僅18歲的白人男青年,佩頓·金德倫。
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紐約州布法羅市一家超市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當地警方已封鎖事故現場。
當地時間14日,金德倫驅車前往紐約州布法羅一處非洲裔社區附近的超市,用半自動步槍槍擊民眾,導致10人喪生、3人受傷。種種跡象顯示,這是一起預先謀劃、精心準備的襲擊:
一、槍手身穿迷彩服、防彈背心等軍用裝備,遭超市保安射擊後未受傷;
二、槍手戴有帶攝像頭頭盔,並登陸網絡賬號,短暫直播行兇過程;
三、行兇前,槍手疑在網上發表長達180頁“宣言”;
四、槍手駕車前往特定地點,非裔是其挑選的襲擊對象,死傷者中共11名黑人,2名白人。
目前,金德倫已被拘留並被控一級謀殺罪,這是紐約州最嚴重的謀殺罪,如罪成其將遭終身監禁,無權利假釋。
資料圖:挪威於特島槍擊案兇手安德斯·佈雷維克。
金德倫曾在所謂“宣言”中自稱“法西斯主義者、白人至上主義者和反猶主義者”。他聲稱犯案受到多名罪大惡極的槍手“啓發”,包括:
2011年,在挪威殺死77人的安德斯·佈雷維克
2015年,在美國教堂殺死9名非洲裔的迪倫·魯夫
2019年,在新西蘭清真寺槍殺51人的布倫頓·塔蘭特
這一事件被列為美國國內恐怖主義行為。美司法部正調查,這起帶有“白人至上主義和種族暴力極端主義”色彩的仇恨犯罪案。美國政要及聯合國秘書長等,均表示譴責。
美國總統拜登:
“仇恨仍是美國靈魂上的污點,美國社會消除仇恨的決心不動搖”。
美副總統哈里斯:
“對受害者及親人表示慰問。出於種族動機的仇恨犯罪或暴力極端主義行為,是對所有人的傷害”。
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社交媒體公司必須處理並追蹤其平台上的極端主義行為,保持警惕,提醒當局”。
美國參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
“種族主義一直是美國的毒藥,美國迫切需要解決槍支暴力問題。種族歧視及隔離、白人至上觀點,長期對美國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紐約州州長霍赫爾:
呼籲制定國家法律來控槍,“社交媒體需對其平台內容負責”。“不受限制地獲取槍支和在網上分享仇恨信息,是一個致命組合”。
資料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法爾漢 哈克:
秘書長古特雷斯對事件造成10人死亡“感到震驚”。古特雷斯“強烈譴責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以及基於種族、宗教或族裔特徵的歧視,並希望公正審判將獲勝”。
【管控“幽靈槍”】
就在上月,62歲的美國人弗蘭克·詹姆斯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發動襲擊,在朝地鐵內投擲兩枚煙霧彈後,他使用手槍朝乘客射擊數十次,打傷10人,另有10餘人因吸入煙霧、跌倒等受傷。
據外媒報道,槍手詹姆斯經常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仇恨言論,批評紐約市政府為打擊犯罪而大規模驅趕地鐵流浪漢,並抨擊上任3個多月的紐約新市長亞當斯控槍政策“註定失敗”。
當地時間4月12日,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36街地鐵站發生槍擊案,大批警力和相關部門人員趕赴現場。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而這一切,就發生在拜登政府反對槍支暴力的總統令出台後僅一天。
4月11日,拜登簽署行政令要求監管及取締“幽靈槍”,並計劃在2023年預算中增加警務支出。
“幽靈槍”是指一種自制槍,由自由銷售的組件拼裝或改裝而成,通常沒有可據追蹤的序列號。其成為多名槍手的首選武器,比如2021年3月22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導致10人喪生的槍擊案中,槍手就使用了組裝的穩定支架。
2021年3月16日,21歲的美國人羅伯特·亞倫·朗用槍打死8人,被認為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他是合法購買武器的,槍店售貨員回憶,檢查其是否具備刑事責任能力,只用了一分多鐘。
資料圖:2019年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槍擊案槍手所持武器,被警方公開。
美國司法部統計顯示,2016年到2020年,執法部門在犯罪現場找到近24000支“幽靈槍”,這種槍數量的激增,無疑增加了警方辦案難度。
美司法部曾建議:
槍支零售商在出售槍支組件前,須核實買方個人履歷
槍械生產商須在槍械機匣上標示序列號,以便追蹤
槍支經銷商應對3D打印手槍或其他非量產槍支,標示序列號
針對可提高射擊準確度、穩定性、容易度的槍支零件,收緊銷售規則
地方政府可立法允許公民在發生衝突或存在自殺威脅時,請求法院限制親屬獲得武器
【觀念兩極化】
雖然拜登要求司法部使這類槍被視為標準槍支,有意對槍支氾濫問題“開刀”,但為何各方都不看好?
美國總統拜登。
第一,美國政治持續極化。
美國的競選政治與擁槍集團利益捆綁,民主黨主張嚴格控槍,共和黨則反對歷屆政府的控槍提議。隨着11月中期選舉臨近,涉槍議題必成“驢象之爭”焦點之一。
政治極化背景下,想要通過國會立法,過程漫長、博弈激烈。比如參院通過立法需60票,不僅需民主黨全部參議員贊成,還需至少10名共和黨人支持。有關增強購槍者背景調查的法案,至今仍卡在參院。
總統行政令不同於國會立法,拜登此次通過行政令繞開國會推出新規,就引發共和黨人批評和反對,擁有強大政治能量的擁槍組織也打算起訴。拜登如進一步改革,或失去中部、南部選民,因此掣肘不少。
資料圖:美國猶他州一所學校的教師,學習如何解除槍手的武器並反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第二,社會觀念進一步撕裂。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中,“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得予以侵犯”這一表述的危險性。但是,在槍支安全活動人士批評政府“做的遠遠不夠”,認為需確保最基本的生命權時,擁槍組織仍固守“人人持槍以促進社會安全”的觀念。
而且美國地方政府往往自行其是,許多州通過更寬鬆的槍支法,導致槍支氾濫問題仍然存在,甚至加劇。上行下不效,分歧反而越來越多。
第三,種族問題激化衝突。
《紐約時報》指出,受槍支暴力影響的羣體中,非裔仍情況嚴重,從2019年到2020年,該羣體受害者近12000人,與之相關的涉槍兇殺率增加39.5%。年輕非裔男性被槍殺可能性,是白人男性的20倍以上。
此次布法羅血案中的槍手,就自稱曾研究“如何殺死儘可能多的非洲裔”。
當地時間2021年5月25日,美國民眾紀念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去世一週年。
2020年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死亡後,美國爆發了大規模的“黑人的命也是命”示威抗議活動,社會影響深遠。此事過後,美國槍支銷量激增。
實際上,《社會科學季刊》援引研究顯示,每次大規模槍擊事件過後,步槍、手槍等武器銷售都比之前火爆。
【另一種“流行病”】
此外,還有特殊因素的疊加。比如新冠疫情大流行,導致美國民眾尤其是中下層民眾收入減少、心態變化、安全感進一步缺失。
美疾控中心報告顯示,2020年美國涉槍兇殺案“歷史性”增長,疫情暴發和貧窮問題或是主因。每10萬美國人的涉槍兇殺率為6.1,系25年來最高水平。
資料圖:一家售槍店鋪的內景。
而據“槍支暴力檔案”網站數據,截至5月14日,2022年以來美國已有15840人命喪槍下,13017人受傷,或將創新高。
據統計,美國平民在2018年就握有約3.93億件武器,近3.3億人口,人均持有1.2件武器。然而,這樣的國度,並沒有為自己換來更多安全。
“這個國家的槍支暴力是一種流行病。這是一種國際恥辱”,拜登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