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盧志強 紀超越 通訊員 紀超越 濱州報道
我叫李新軍,是濱城區秦皇台鄉司法所所長,也是一名普通的基層調解員,作為一名有着20年黨齡的老黨員,從2012年從事人民調解工作,至今已有12個年頭了。
基層最多的調解工作,大多都是因為一些“小事”,王家的樹礙李家的事了,張家的屋擋着趙家採光了,你多佔了我家的地了,還有夫妻打架的、贍養老人的、借錢不還的……
這些看似小事,如果處理不當,拖延久了,就可能會變成“大事”,甚至造成矛盾激化變為上訪甚至刑事案件。
俗話説:清官難斷家務事。在面對矛盾糾紛時,調解不像公安和法院一樣,具有強制性,調解完全是出於雙方當事人自願,並且最終要達到讓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我經常把調解比喻成“平衡雙方利益的藝術”,始終秉持着“調百家事,解萬民憂”的理念,在長期的工作中總結出了“耐心傾聽、真誠溝通、換位共情、誠心調解”四步調解法,用心用情去做好基層調解工作。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説過:“自然賦予人類一張嘴,兩隻耳朵,也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説。”作為一名人民調解員,當事人向你反映情況時,你就得認真地傾聽,這是一個收集信息的過程,也是對當事人的尊重。有時當事人很激動,也有時很無助,這就需要你表現出友善和耐心,這樣才能增進感情的相通度和信任度。
前段時間,一位年過七旬的張大娘來辦公室找我。看到老大娘焦慮的模樣,我急忙把她攙扶到椅子上坐下,然後倒上一杯水。“大娘,您慢慢説”。我一邊安撫她的情緒,一邊拿出本子詳細瞭解她的訴求。在聽完大娘的傾訴後,她的情緒也緩解了很多,同時,我也大致瞭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通過張大娘的講述,我瞭解到,在村集體土地調整中,張大娘與地鄰王大爺因地界產生糾紛,並強行進行播種,導致雙方爭吵不斷,矛盾升級,甚至動手,並撥打了“110”報警電話。
“所長,這個事,你可得替我做主啊!”
“大娘,您説的這些我都記下來了,您先回去,我向村裏瞭解一下情況,然後給您一個答覆。”
隨後,根據張大娘的講述,我通過電話向村“兩委”瞭解了一下情況,在有了初步的判斷之後,與村負責人約定第二天到實地進行測量查看。
雙方積怨已久,雙方隨時可能再次發生衝突。第二天,我召集村幹部,帶着土地分配底冊和鋼尺,到實地進行了進一步核實確認。最終確認地鄰王大爺多佔了張大娘的耕地。
事實已經很清楚了,隨後,我來到王大爺家中,講明瞭來意和整個事情的經過。
但是,王大爺性格倔強,認死理,拒不承認多佔耕地的事實。隨後,我拿出了實地測量的證據和村裏分地的底冊擺在他眼前,指出他的錯誤做法,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的相關條文講明瞭其中的利害關係。在經過近2個多小時的耐心溝通後,王大爺終於醒悟,同意了我的調解方案,並當場作出了承諾。
至此,一件因地界引起的爭議糾紛終於圓滿解決,而這也是我調解的400多件矛盾糾紛中的一件。
面對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形勢和新情況,為了給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務和保障,我先後倡導推行了“司法確認”和“警調對接”機制,在全區開啓了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模式的先河。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基層人民調解其實大多都是這樣的一件件小事,但對於羣眾來説,卻是最切身、最關注的大事,直接影響着廣大羣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甚至是社會的穩定,而這也是基層調解工作的意義所在。
一次圓滿調解,一句簡單感謝,都讓我內心充滿成就感和滿足感。對於我來説,人民調解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份責任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