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烈士羅盛教親屬:他的精神一直影響着我們
極目新聞記者 劉毅 見習記者 舒隆煥
提起羅盛教,人們都會想起小學語文課本中,那個躍入冰窟,為救落水朝鮮少年而犧牲的志願軍戰士。
9月17日,第九批88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70多年前,他們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以血肉之軀誓死保衞祖國,羅盛教也在其中。
17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探訪了位於湖南省新化縣的羅盛教紀念館。聽聞又一批志願軍遺骸歸國,羅盛教的弟媳陳純老人幾度哽咽道:“70多年了,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志願軍英魂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他永遠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17日早晨,一縷陽光透過雲霧灑向新化縣城,資江河畔的羅盛教紀念館莊嚴肅穆,不時有人進館參觀,緬懷先烈。“羅盛教烈士的事蹟,在新化縣早已是家喻户曉,代代相傳。”當地羣眾向極目新聞記者説道。
1985年4月22日,在羅盛教烈士誕辰54週年之際,羅盛教紀念館落成開館。紀念館展廳內,一幅幅圖片、一行行文字,講述着羅盛教不平凡的一生。
1931年,羅盛教出生在新化縣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寒,11歲才上小學。新中國成立後,羅盛教報名參軍,被送到湘西軍政幹校學習。
1950年,羅盛教被調到某部文書訓練班學習,之後分配到47軍141師直屬偵察連任文書,參加湘西剿匪。1951年,羅盛教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1952年1月2日清晨,因勇救不慎掉入冰窟的朝鮮少年崔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21歲。
“紀念館開館的第一天,我還在讀小學四年級,當天我戴着紅領巾在羅盛教烈士雕像前獻花,敬禮。” 紀念館館長張樹全是聽着羅盛教烈士的故事長大的,如今成為羅盛教烈士事蹟的傳播者。“羅盛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愛民模範、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張樹全説,70多年前,羅盛教犧牲在朝鮮,但他永遠活在中朝人民心中。
“他的精神一直影響着我們”
羅盛教跳進冰窟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犧牲的感人事蹟,迅速傳遍全朝鮮,朝鮮為其進行了國葬。從此,長眠於他為之戰鬥的第二故鄉,永遠陪伴在朝鮮人民身邊。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為表彰羅盛教偉大的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一級愛民模範”稱號。195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戰士榮譽勳章。羅盛教獻身的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獲救朝鮮少年的家鄉石田裏改名為“羅盛教村”,安葬他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
羅盛教犧牲了,但祖國從未忘記他,中國人民從未忘記他。2019年9月,羅盛教的弟媳、年過七旬的陳純走進人民大會堂,領取國家授予羅盛教烈士的“最美奮鬥者”榮譽獎章。
17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在紀念館見到了陳純老人。聽聞又一批志願軍遺骸歸國,已過古稀之年的陳純老人幾度哽咽,“70多年了,犧牲在異國他鄉的志願軍英魂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祖國強大了,沒有忘記他們。”
“羅盛教犧牲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影響着我們,他身後也湧現出了更多的‘羅盛教’。”陳純説。
“講好英雄的故事是責任”
英雄,不能淡忘,歷史,常寫常新。2021年,新化縣知名作家、教師袁傑偉發表了一篇3萬多字的報告文學。
“因為我是一名教師,新時代下如何向青年學生講述羅盛教烈士的故事,講好志願軍故事,我一直在思考。” 袁傑偉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在撰寫3萬多字的報告文學過程中,他認為羅盛教烈士的事蹟就體現在“熱愛”兩個字,熱愛祖國,方能保家衞國,熱愛生命,才會飛身躍入冰窟勇救朝鮮少年,這正是當代青年學生需要學習的。
在探訪中,極目新聞記者瞭解到,羅盛教紀念館已是聞名全國的“紅色旅遊”打卡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羅盛教是新化人的驕傲,講好英雄的故事是我們的責任。”張樹全表示,他們也在積極地探索,創新方法,積極擁抱互聯網,不僅要讓更多的青年學生了解羅盛教,更要向全國人民講好千千萬萬志願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