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新疆牌”打得花樣百出,又是在“民主峯會”上橫加指責,又是簽署所謂“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上躥下跳、聒噪不已。無視事實真相,將“強迫勞動”硬扣在別國頭上的操作,美國耍得是爐火純青。
烏茲別克斯坦棉花就曾淪為美國“強迫勞動”套路的犧牲品。棉花及棉紡織產業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重點產業,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沒有拿該國棉花説過事,還積極搞好兩國關係。2003年開始,美西方國家在中亞大搞“顏色革命”,然而,這股浪潮2005年在烏茲別克斯坦碰了釘子,美烏關係開始惡化,烏茲別克斯坦棉花的命運也發生了改變。西方媒體一哄而上指責烏棉是“強迫勞動”產品,美國更是對其實施制裁。近年來,在地緣政治利益的驅使下,美國又加大了與烏修復關係的力度,對烏棉的態度再次轉變,解除了相關制裁。
由此可見,在美國對烏茲別克斯坦實施“棉花禁令”過程中,決定性因素不是“強迫勞動”,而是美烏關係的好壞。所謂“強迫勞動”,不過是美國用於打壓他國的慣用藉口,是美國“霸權工具箱”裏的一件“趁手傢伙”。用得着的時候,高高舉起;用不着的時候,輕輕放下。殊不知,套路走多了,路就走沒了。國際社會看得越來越清楚:美國自身劣跡斑斑,根本沒有資格對別國指手畫腳。美國抹不掉棉花種植園裏強迫黑奴勞動的原罪,近5年來每年被販賣到美國從事強迫勞動的人口多達10萬,美國至今約有50萬名從事農業勞作的童工,有24萬到32.5萬名婦女和兒童遭到性奴役。化用黎巴嫩外交官穆罕默德·薩法一句廣為流傳的評論: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制裁美國,並要求美國改善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