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媒報道,台灣今日新增新冠肺炎死亡個案211例,再創新高。台大公衞教授詹長權便表示,憑單日的確診數就推測疫情何時翻轉的做法會誤導民眾,應將染疫死亡速度、死亡數作為主要關注指標,而台灣新冠死亡數倍增速度是全球第二,約13天就會翻倍相當驚人。
不過,對於台灣染疫死亡數平均每兩週翻一倍的説法,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有時間落差在,死亡數增加印象中應該是香港,快到令大家驚訝,若説現在台灣是比他們還快,還要比對一下。他也表示,目前台灣致死率約千分之1.05,意即萬分之十點五。
詹長權表示,世界各地開始採用家用快篩視同確診之後,都面臨用確診數來判斷新冠疫情走向比較不準的問題,因為快篩陽性者不一定會誠實通報,而且抗原快篩敏感度不足使得有些快篩陰性其實是確診者。
因此,使用死亡率來補充確診率作為防疫指標之一,是一個來協助判斷新冠疫情的嚴重程度的必要且適當的防疫作為。特別是將統計死亡率的期間從每天拉長到每週或每兩週之後,可以穩定的看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全世界的新冠疫情的長時間走勢和防疫的需求。且應分析本土的疫情數據,找出根本原因來減緩死亡速度。
他也進一步比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死亡數倍增速度,台灣位居第2名,以目前速度來看,染疫死亡數平均13天就會翻倍,遠比韓國81天、新加坡約192天、日本約298天高出許多;以現在的死亡速度來看,如果沒有更強的防疫作為,台灣的染疫死亡數平均每兩週就會翻一倍。
詹長權説,在疫情本土流行期間,“指揮中心”應擺脱過去清零的思維,記者會不應只報病例數、重症數,而是要分析更多數據,抽絲剝繭找出防疫不足的地方,發現問題所在,也應釋出數據讓學研界共同幫忙分析。
此外,有關最近爭議不斷的火化、無法見最後一面等議題,詹長權也認為,這都是清零時期的思維,應當有所轉變,目前越來越多科學證據證明,只要接觸者有做好適當保護,即便接觸到染疫死亡個案屍體,染疫風險也非常低,防疫思維應轉變併兼顧人權。(編輯:方豔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