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挖掘老年勞動力市場

日本是世界上首批步入“超級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日本的結婚人數正在悄然減少,出生人數有可能出現大幅減少的現象,這將進一步加深日本的老齡化程度。為應對挑戰,日本在如何開發更多的勞動力資源方面可謂費盡心思。一方面,採取多種措施鼓勵結婚生育。比如日本政府計劃在下一財年撥款20億日元,支持地方政府引入人工智能婚配系統,以促成年輕人早結良緣。同時提高對生育的補貼,還特別加強對不孕不育治療的補貼,以期提高出生人口的數量。

另一方面,不斷挖掘老年勞動力市場,使更多的老年人蔘與到經濟活動中來。日本社會從勞動力界定入手,大大擴展了勞動年齡的範圍。比如日本老年學會在2017年提出了新定義,把65-74歲定為“準老年人”、75-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超老年人”。而隨着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日本成為能工作到70多歲的社會絕非虛言。聯合國2019年發佈的《世界老齡化2019》報告顯示,如果把平均預期壽命減掉最後15年定為“勞動人口”,那麼與韓國、意大利等同於被老齡化困擾的國家相比,日本就不是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日本老齡化帶來的困難也有可能被誇大了。

為了讓更多的老年人適應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日本高度重視對老年勞動力的再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知識技能。改革養老金和工薪税制度,同時大力開發更多的靈活就業崗位,使老年人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現就業。事實上,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的就業率持續上升,已經由2008年的19.7%升至2018年的24.3%。這也意味着,日本有將近1/4的65歲以上老年人加入了勞動力市場當中。其結果是,儘管日本的人口數量仍在下降,但受益於更多老年人蔘加經濟活動,就業人數卻不降反升,勞動力隊伍不斷擴大。目前,日本就業人數達到6800萬人左右,是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最高值。

中國同樣面臨着老齡化社會的衝擊。未來5年,隨着結婚率下降和少子化現象不斷加深,中國將由輕度老齡化社會向中度老齡化社會發展。與此同時,勞動力總量減少的問題也早在2012年就已經出現,招工難、用工荒現象蔓延至全國。如何拓展勞動力隊伍,延長人口紅利的期限,是一項重大的人口戰略。很顯然,日本的有益經驗值得借鑑。(作者李長安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

來源:環球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0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如何挖掘老年勞動力市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