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研究證明男女傾向於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做伴侶,但卻總被與自己截然相反的人吸引。
明星夫妻應採兒和陳小春性格完全相反,如今成為了大家眼中的模範夫妻。
在遇到應採兒之前,陳小春沉默寡言,到哪兒都是一張臭臉,吃飯被狗仔偷拍直接就爆粗口、錄節目被惹毛立馬會摔道具走人;
而應採兒的性格大大咧咧,活潑愛笑。
自結婚之後,雖然陳小春不會説花哨的情話,但他會很聽應採兒的話。
陳小春漸漸變得柔和,而應採兒的性格反倒比之前多了一些霸氣和灑脱。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應採兒在陳小春演唱會上跳舞的樣子。
見到那一幕,一向嚴肅的陳小春也不免發笑,真是“一個在鬧,一個在笑”。
和他們類似組合的夫妻,還有劉嘉玲和梁朝偉。
梁朝偉是典型的“憂鬱型男”,寡言、內向敏感、甚至不接地氣。
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去紐約看雪,去倫敦喂鴿子,甚至連自己大婚籌備,都全權交給劉嘉玲自己去旅行;
而劉嘉玲熱情圓融,一身煙火氣,她喜歡呼朋喚友唱K、泡吧、喝酒。
這些活動,梁朝偉幾乎從來都不參加。
劉嘉玲情商很高,而梁朝偉不屑於人情世故,但兩個人攜手相伴了整整30年。
男女之間,總是在敏鋭地尋找那些能與自己琴瑟和鳴、三觀與自己或多或少相似的人。
但不得不承認,人真的會愛上與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人。
不僅僅是出於互補性格的深層需求或是外表的欣賞,而是方方面面的相互吸引。
也就是説,我們愛上的那個人,其實與內在的自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1
從愛情關係本質看“影子人格”
相似的兩個人難免會感覺厭倦,於是會需要找到一個人來彌補自身的缺陷。
在尋找長期伴侶的時候,我們也渴望對方具有與自己互補的性格,但並不是隨便一種互補的性格就可以。
就像劉嘉玲和朋友在家打牌時,她和其他人都玩得不亦樂乎,而梁朝偉竟一個人躲在一旁喝茶。
但她依然説:“我就是欣賞他那份享受孤獨的隨性自由。”
可見人們需要的,是那些有趣或讓人生更加完整的性格。
這就涉及到了愛情關係的本質,一種我們先天設定的關係體系。
其關係的本質,是雙方在一起的時候,自身感覺非常好,和誰沒有太大關係。
這樣看來,其實更像是與自己相處的感覺,即與自己隱藏的那部分影子人格的感受。
【影子人格】,是指人自身的隱形人格特徵,被壓抑到潛意識深處變成隱性的人格。
每個人,其實都身具“顯性”與“隱性”(或稱“影子”)人格。
即人除了表現在外所見的顯性人格外,還有個正好相反、潛躲在心底的影子人格。
很活潑的人實際潛藏着很抑鬱的一面,而很安靜的人在陌生環境下很有可能變得躁動不安。
心理學上有句話:“告訴我,你愛誰,我就知道你是誰。”
在對方的舉手投足或行事風格之間,突然看到深埋在潛意識中的另一個自己,就是【影子人格】。
正因為和擁有自己影子人格的人相戀能夠促成更加完整的素質,人們才會情不自禁地愛上對方。
2
無法做自己,才愛上自己的替代品
之所以期待找到能彌補自己不足的戀人,其實是為了幫助自己達到完美。
女生小雪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公司的大小活動都由她組織,活潑開朗、擅長社交。
但她卻有一個不怎麼愛出門的男朋友,經常宅在家裏不是打遊戲,就是看小説。
公司有時組織帶家屬的活動,小雪經常一個人出現。
當公司同事問她怎麼不帶上男友一起時,她總笑笑説:“沒事,他比較居家而已。”
剛戀愛時,小雪和男友甜甜蜜蜜,但很快矛盾開始頻發。
每次她有情緒,男友只會給她作分析、指出錯誤,極少給予安慰。
小雪希望他能更熱情、體貼一點,但並沒有太大改變。
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日子簡直過不下去。
小雪一開始所期待的另一半,就是不用總陪她出席各種社交活動,因為她以前並不愛這樣的活動。
只是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為了更加適應社會,她無意識地將自己慢慢變成活潑開朗的樣子。
因為無法做內在的自己,“沉默寡言,不願跟別人打交道”的人格便被她壓抑到了潛意識深處。
這種情況下,當她遇見和自己的影子人格一樣的異性時,就產生了愛的感覺。
她男友所擁有的,正是自己她所缺乏或者被壓抑的人格。
雖然她潛藏的內在自省且不愛説話,但她願意去成全男友這樣的行事作風。
她男友對她這樣不強求的態度和活潑好動的性格也覺得舒適,雙方都給彼此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能量。
雖然“影子人格”與“顯性人格”整合能促進發展出一個較完全、較成熟的自己,但對方是誰也就會變得沒那麼重要。
但這個人實際上適不適合發展為長期關係甚至結婚呢?
答案,往往會讓人陷入沉思。
然而,這也是部分人喜歡那些“渣男”、“綠茶”、“甘蔗男”的存在原因。
儘管知道對方渣且花心,但總有人會抱着僥倖説:“提高自我的辨別力就好啦。”
直到那時,辨別力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雙方在一起,自身無法表現的性格得以看到、大量地分泌多巴胺,誰還會想要遠離呢?
即使知道對方渣,但自我感覺如果良好,也會覺得沒有關係。
當然,我們並不排除有些人就是抱着“不利於建立長久,短期也可以”的玩玩態度。
這種人只是為了在性格上找個“替代品”,並不能真實地瞭解另外一個人的真實本質。
伊能靜在節目《我們戀愛吧》中説過:
“不要以為這樣就能透過他的某一點,以為這就是這個人的全部。
人是立體的,多維的、豐富的。”
畢竟追求影子人格愛上的這個人,並不全部是自己本身,還有屬於對方的那部分。
3
擁有自愛和愛人的能力
只有明白自己與對方是互相獨立的個體,才能更全面、更客觀地正視彼此的感情。
這份感情大多是來源於心底曾經的深層渴望,又或者是長久依戀的一份熟悉感。
親密關係互動中,在對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份陌生的熟悉感會在交往過程中增加認同和依戀。
但相處的過程,避免不了會經歷愛情中最痛苦的過程:磨合。
戀愛剛開始,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碰到了世界上最像自己的那個人。
可到了磨合階段,就會發現對方有無數缺點,以前的優點也會隨之變成缺點。
過去欣賞的內斂安靜,後來會覺得就是一個寡言、無趣、不解風情的人;
過去喜歡的陽光活潑,現在會認為幼稚地像個孩子。
這個階段,很多人都會想要努力去改造對方,使勁渾身解數試圖把對方變成內在自己理想的樣子。
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會讓雙方都不滿且痛苦。
當忍耐到了極限,愛情也就無疾而終了。
然而,如果世界上真有“另一個我”的存在,那影子人格一定是它的一種存在形式。
當然,影子人格既然可以在愛情中得到彌補和釋放,也可以像所有得到撫慰的創傷一樣,不會產生自我傷害。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那麼幸運。
如果影子人格沒有找到撫慰的窗口,在自我約束中就會形成“厭惡、害怕”的心理。
外在堅強的人,如果無法接受自己內在的軟弱,會活在糾結和痛苦中;
習慣滴水不漏的人,如果難以接受自己一時的失誤,會充滿懊惱。
這樣一來,被壓抑在內心深處、不見天日的那個“自己”,便會暗自滋長着矛盾和痛苦。
愛情本就是一種期待,源於我們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那份求而不得。
很多人都渴望在親密關係中,尋找和修復自己曾經那份缺失的自我,可這個世界本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真正治癒我們的,是那顆愛自己的心。
所以,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覺察自己被壓抑的影子人格,並將它釋放出來。
然而,也不用太快展露自己的互補性人格,只有在戀情比較成熟時才可以探索這些需求。
當一個人內心完整,擁有更多愛的能量,才能真正去理解接納乃至愛對方。
擁有自愛和愛人的能力,是愛一個讓自己更耀眼,而不是讓自己低到塵埃裏去開花的人。
這樣才能知道,撐起愛情的是相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