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子村“28道拐”通村公路
封面新聞記者 曹菲 王秋萱 實習生 羅一致 涼山金陽縣攝影報道
全長13公里、垂直高差800米,28個回頭彎形成“之”字,如同白色絲帶在絕壁上蜿蜒。這就是涼山州金陽縣蘆稿鎮大灣子村著名的通村天路“28道拐”。
不遠處的金陽河畔,三峽連心橋8座橋墩拔地而起。其中,6號主墩高達196米,這也讓它成為世界上最高的鋼管混凝土格構空心橋墩。
從“28道拐”到“世界第一高墩”,兩處工程奇觀見證了金陽縣的交通鉅變。過去五年,金陽縣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完善的農村路網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運輸難的問題,打通脱貧攻堅“最後一公里”。
放眼未來,宜攀高速、西昭高速正在火熱施工,國道353、國道356建設也提上日程,制約當地發展的交通瓶頸將徹底消除,一條條致富天路正在延伸。
30公分寬 步行2小時
泥巴小路成山村發展最大制約
建在陡坡上的大灣子村
3月3日上午,記者乘車從208省道轉入盤山公路,車子在陡坡上環轉行駛,曲折卻平穩;道路一側就是筆直的山崖,沿路護欄增加了駕駛安全性。
不到20分鐘,一片藍瓦白牆的房屋出現在眼前,這裏便是大灣子村。
大灣子村村民王超成
“原來難走得很。”66歲的王超成在大灣子村生活了一輩子,見證了家門口這條村路的變化。他回憶,過去通往蘆稿鎮只有一條30公分寬的泥巴路,一下雨就打滑,必須拄着棒棒走,全程需要近兩個小時。
出行不便,物資運輸更是困難。
每年10月,青花椒收穫了,王超成家裏沒有馬匹,只能自己揹着去鎮上賣。“一次最多背100斤,要跑四五次,最多能賣2000元。”這是全家一年的收入。
每次賣了花椒,王超成都要幫家裏購買生活必需品,且一次買兩三個月的,為的就是少出門、少走山路。
大灣子村村支書鄒連均
“以前水泥的運費超過它本身的價格,村民連房子都修不起。”大灣子村村支書鄒連均説,一袋水泥16元,運費卻要20元,修房成本大大增加。
不僅如此,因為交通阻礙,村民連豬都不敢養。“有的村户原本有能力多養兩三頭豬,賣了就能增加收入,卻因為交通限制只能養一頭年豬,因為養了也運不到鎮上。”鄒連均説。
交通瓶頸成為大灣子村發展的最大制約。
盤山公路變致富通道
村民收入翻幾番
2005年,鄒連均當選村支書,同年,村裏通過自籌資金、投工投勞的方式,決心打通下山的公路。他至今記得村子裏修路時的火熱場景:“村民沒見過挖機,施工的時候都站在村頭看,盼着路趕緊修好。”
一年後,一條3米多寬的機耕道修成。但是,大灣子村山坡陡峭,下雨後機耕道依然濕滑難走。隨着脱貧攻堅的推進,2015年,當地交通部門投入826萬元,啓動大灣子村通村硬化路項目。
2016年,硬化後的“28道拐”繞山而上,大灣子村223户、832人出行不再難。年輕人開上了摩托着,條件更好的買了麪包車,只需20分鐘,就能開到山下的蘆稿鎮。
村路暢通後,當地特產青花椒、白魔芋銷路更好,農民收入大幅增加。
“過去外面的人上山收青花椒,會以運費高為由壓低價格;現在路通了,花椒的價格高了。”鄒連均説。通路之前村民人均收入為1000元左右,現在是5000元左右,增長了5倍。
大灣子村村民羅成平
不僅如此,還有村民抓住修路的機遇,另闢蹊徑找到致富的方法。65歲的羅成平就是其中之一。
16年前,羅成平得知村裏準備修路時,貸款買了第一台挖掘機,參與村路建設。如今,他家已經有3台挖掘機,兩個兒子的建設足跡從金陽延伸到昭通、布拖,雲南的昭通、昆明。
現在,羅成平的子女都在蘆稿鎮買了房,收入比普通務農家庭要多三四倍,生活水平得到質的飛躍。
世界第一高敦誕生
一座大橋連通新老縣城
金陽三峽連心橋
如果説通村公路打通了“脱貧最後一公里”,三峽連心橋則激發了金陽縣城的發展活力。
金陽縣老城區呈狹長形態,地少人多,人口密集;且地處半山腰上,屬於滑坡地帶,縣城發展正在向城東新區轉移。想要發展新區,就必須跨過橫亙在新老縣城之間的金陽河。三峽連心橋就此誕生。
3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三峽連心橋施工現場,8座橋墩高聳入天。其中,6號主墩高達196米,相當於65層樓高,這也讓它成為世界上最高的鋼管混凝土格構空心橋墩。
該橋由四川公路設計院設計,相比於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管混凝土格構空心橋墩的抗震性更強,也更能滿足山區超高橋墩、大跨度和窄橋的設計需求。
“不過,這種結構的施工難度大,工期也更長。”四川鐵投川交公司三峽連心橋項目總工何鋭介紹,為了加快施工進度,項目部自主研發了多種施工設備,獲得二十多項專利。其中,自爬式多功能提升系統,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吊裝的效率,僅用一年時間,便完成6號主墩的施工。
“我們將於6月底開始合龍,10月份完成全部主體工程。”何鋭説。三峽連心橋全線預計於2021年年內建成通車。
大橋通車後,將極大方便兩岸聯繫,進一步激活金陽縣新城發展潛力,助推當地打造發展的新空間、構建發展的新格局。
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正在延伸
金陽縣交通局副局長石一火者
從135個建制村全通硬化路,到“世界第一高墩”誕生,金陽縣交通局副局長石一火者見證了家鄉交通鉅變。
2002年,成都交通職業學院畢業後,石一火者選擇回到金陽,助力家鄉交通發展。“當時全縣還有五條鄉鎮公路沒通,村路幾乎沒有通的。”從小在金陽長大,他對當地交通制約的體會尤為深刻,也希望以交通人的身份為家鄉脱貧貢獻一份力量。
他介紹,“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間,金陽步入交通發展的快車道。特別是2016年以來,金陽五年累計投資7.8353億元,建成通鄉油路13條275.3公里、通村硬化路135條537.9公里,全面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所有建制村通客運,村農路網基本形成。
“十四五”期間,隨着宜攀高速、西昭高速的建成,金陽縣將實現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西昌、成都的車程將分別縮短為2小時和4小時。
除此之外,國道356已完成初步設計,力爭2021年動工,國道353也將於今年下半年立項;白鶴灘下翻壩碼頭、對坪鎮作業區、春江作業區、雙龍壩作業區、蘆稿鎮岳家作業區5個碼頭建設,將大大降低物資運輸成本,推動當地青花椒、白魔芋、紫土豆等產業發展……
未來五年,金陽縣交通將進入“暢通內循環、貫通出境路”的高速發展時期,一條條新建道路如玉帶貫通縣城鄉村,沒了山川阻隔,金陽人的致富之路將更加通暢。
【縣城名片】
金陽縣
金陽縣地處涼山州東南部,東、南兩面隔金沙江與雲南省昭通市永善、魯甸、巧家三縣相望,北與昭覺、雷波接壤,西與布拖以西溪河為界。縣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海撥高差達3600米,交通瓶頸問題嚴重製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
為徹底打通疏通脱貧攻堅“毛細血管”,金陽縣以“鄉鄉通、村村通、通組路、連户路、產業路”等基礎設施為依託,構建了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逐步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交通問題。
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金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金陽全縣脱貧摘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