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正在起變化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不少人可能還沉浸在過年的氣氛中。但過去這一週,世界其實發生了許多事情,包括一些深刻影響國際格局和中國國家利益的大事。

第一件,與中國合作的積極信號出現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峯會後表示,G7國家認為,推動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需要一個公平、互惠的全球經濟體系,G7在這方面希望同中國展開合作。

她説,要令後疫情時期經濟再度實現繁榮,必須以一種更加可持續的方式,因此當前不僅需要尋找到戰勝疫情的解決之道,同時也要尋找到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等挑戰的方案。

G7聯合聲明稱,本着幫助全人類擁有一個公平、互惠的全球經濟體系的目標,七國集團“將同其它各方展開合作,尤其是同囊括了中國這樣的大型經濟體的G20國家合作”。

這事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共同危機之下,再強大的國家靠單打獨鬥都沒法解決問題,必須攜手努力。這一點歷史和現實已經反覆證明過,不用再多説了。

再説,中國在防控疫情和重啓經濟方面都積累了不少成功經驗,現在又是全球經濟表現最好的主要經濟體,和中國加強合作是勢所必然。僅從去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這一件事,就能看出來疫情之下中國是多麼不能錯失的機遇了。

如果這一合作能儘快落到實處,對雙方、對世界都是好事。

第二件,美國又“回來了”。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在G7峯會上發表視頻演説,表示美歐將聯手共同對抗新冠肺炎病毒,恢復飽受衝擊的全球經濟。

他宣佈,美國將向世衞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提供40億美元資金支持。據報道,拜登承諾將先期投入20億美元,接下來兩年將在“其他國家履行對該計劃的承諾”前提下再投另外20億美元。

在這次演説中,拜登呼籲各國應協力對抗疫情及全球氣候變化,並要求G7擴大投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科技,以加速經濟復甦。

他還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對特朗普任內一度齟齬不斷的歐洲盟友説,“美國回來了”,“跨大西洋聯盟回來了,讓我們一起向前看”。

同一天,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説,美國當天正式重新加入去年11月剛剛退出的《巴黎協定》。

看樣子,拜登已經摒棄“美國優先”策略,轉而積極修補過去四年來美國一言難盡的國際形象和傷痕累累的盟友關係。

過去那個人們熟悉的美國,似乎又回來了。

但這對中國來説是不是好事,還很難説。

同樣在這周,拜登政府組織日美澳印四國外長舉行了視頻會議,並第一次參加了北約防長會議。

有分析人士認為,拜登政府一面希望在防疫、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與中國合作,一面又通過這些會議表達了與印太和歐洲同盟夥伴重塑關係來應對中俄的意圖。

第三件,全球疫情貌似露出了一線曙光。

據外媒報道,數據顯示,在世界各地每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數已經下降一個月,並在一度降至自10月中旬以來的最低點。

另據世衞組織最新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20日14時51分(北京時間21時51分),全球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81841例,而1月7日新增確診病例一度高達86萬多例;新增死亡病例10715例,比1月26日時減少了7000多例。

但不同國家和地區明顯“苦樂不均”。

2月以來,美國日增確診病例降到了近四個月以來最低水平,接種疫苗的人數也已經超過累積感染病毒總人數。

可在法國,最近一週平均新增感染人數增至19000人,比上一週增加了700人左右,特別是重症患者住院率正在增加。德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也仍然處於高位,而壓低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的進程出現了停滯。德國疾控機構負責人警告説,該國疫情可能再次反彈。

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病毒還在各種“花式變異”。繼英國、南非和巴西出現變異病毒後,日本18日宣佈發現一種新型變異病毒,其傳染力沒有變強,但有可能減弱抗體的作用。

用世衞組織新冠病毒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克爾克霍夫的話説,“現在還不是放鬆警惕的時候”。

實際上,不光是對疫情不能放鬆警惕,對其他事也得多留個心眼。

畢竟,現在正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切都有可能。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ICphoto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國是直通車 李曉喻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39 字。

轉載請註明: 事情正在起變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