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貫通現場。
核心提示
昨日,伴隨着盾構機刀盤旋轉切割圍護樁體發出的轟隆聲,“和建號”盾構機刀盤從1#檢修及通風結合井接收端頭破壁而出,順利完成了它的榮耀掘進之旅,標誌着8公里長的鐵崗-石巖水庫水質保障工程(二期)項目排出隧洞盾構施工順利貫通,至此,該項目所包含的盾構隧洞、礦山法隧洞、明挖箱涵工程已全部“洞通”,為鐵崗-石巖水庫水質保障工程(二期)項目順利完工奠定堅實基礎。
鐵崗-石巖水庫水質保障工程(二期)是改善鐵崗-石巖水庫水質,讓居民喝上更安全的放心水的民心工程。該工程建設兩段共8公里的隧洞,以及兩個調蓄庫容的生態庫,將把不達標的雨水隔離在鐵崗-石巖水庫之外,未來即使發生50年一遇降雨,也能確保不達入庫標準的雨水不“犯”飲用水。
2019年5月,首台盾構機始發施工該隧洞,2020年12月,首台盾構機出井。貫通之後的8公里隧洞,將串聯起利用九圍河口、應人石河口的庫尾空間新建的兩個生態庫。工程完工後,附近山地的初期雨水和九圍河、應人石河的入河雨水將首先進入生態庫的人工濕地,經濕地處理後的雨水將進入生態庫調蓄,生態庫內水體可通過相連隧洞流動,通過鐵崗排出隧洞排進西鄉河進行生態補水。
讓居民喝上安全水的民心工程
鐵崗-石巖水庫區內的建成區建成早於水源保護區劃定,所劃定的水源保護區40%以上是城市建成區。九圍河、石巖河、應人石河等13條入庫河流及支流大部分流經建成區,入庫河流面源污染問題突出,威脅着供水安全。
為改善鐵崗-石巖水庫水質,讓居民喝上更安全的放心水,2018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態優先、保護為主、水質為重”的方針,寶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動,在省、市、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寶安區水務局主動謀劃、積極探索、反覆論證、創造性提出“物理隔離、清污分流”的治理新思路,並向區委區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彙報,最終確立了以“保護水質、釋放土地”的目標,“流域統籌、分區處理”的原則,“物理隔離、清污分流、生態修復、調蓄補水”為策略的工程總體方案。工程將通過修建清水截流溝及修建河口生態庫,來實現飲用水水庫與入庫河流及河口生態庫的物理隔離、生態區達標清水與建成區未達標雨水或河水的清“污”分流。
據瞭解,鐵崗-石巖水庫水質保障工程是深圳市重點工程項目,也是水源保護區規劃調整的基礎性工程,共分四期工程。其中二期工程主要包含應人石河口生態庫、九圍河口生態庫、應人石河口-九圍河口生態庫連通管(涵)工程、鐵崗排出隧洞工程、水源保護區覆綠工程等5個子項。
此次貫通的8公里隧洞,是二期工程的重中之重。施工方介紹説,為加快施工進度,兩段隧道採用隧洞盾構+礦山法綜合施工工藝,整個工程由3台盾構機作業施工,從兩頭相向作業建設。該施工工藝成規模用在建設水務隧洞,在國內仍屬首次,能壓縮關鍵線路工期1年。
“隧洞+生態庫”模式節約城市空間
工程採取的“隧洞+生態庫”的模式,在業界得到認可。
“生態庫”起到隔污和調蓄的作用:九圍河口、應人石河口庫尾空間新建生態堤隔離出兩個生態庫,通過建設生態堤切斷了不達標水體與水庫的水力聯繫。兩個生態庫內新建人工濕地,將山地初期雨水和建成區入河雨水引入濕地,雨水經淨化後進入生態庫進行調蓄。8公里長的隧洞,則將水體排放至西鄉河進行生態補水。
為何要採取“隧洞+生態庫”這種創新的工作理念?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水體對地面的影響,節約了寶貴的城市空間,保護了珍貴的地面自然生態。工程統籌解決了水源地保護和城市發展問題,破解都市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源保護難題。
工程建成後,不僅將實現對飲用水源水質的保障,更為周邊市民建設了一個水清岸綠、休閒宜居的生態環境。比如,一期工程規劃的石巖河口生態庫,未來將建成深圳市面積最廣、庫容最大、生態系統最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最徹底的都市型河口濕地公園。二期工程規劃的九圍河口生態庫,可對九圍河、西鄉河及鐵排河進行補水,保障水位及生態環境的穩定,在九圍河口設置表流濕地,營造生態植物島,對生態庫水質進行淨化。通過水源涵養工程,進行對林地的生態修復,形成特色的林下漫步空間。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