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雷科技,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近期,在蔚來車主林文欽開啓了NOP輔助駕駛系統遭遇車禍身亡後,蔚來的NOP領航輔助系統就因此受到了消費者的質疑,一時間,“自動駕駛”這個話題就成為吃瓜羣眾們熱議的焦點。
然而,近兩天內蔚來粉絲因為此事引發的關於聯合聲明與反聲明的對決大戲,所帶來的輿論效果卻已經隱隱有些超過了事件本身。
聯合聲明與反聯合聲明為了證明蔚來的“清白”,亦或者是為了“自證清白”,有500名蔚來車主在8月18日集體發聲,發佈了對蔚來汽車NP/NOP系統認知的聯合聲明。而這份聲明所要表達的大意大致有一下幾點:
其一,蔚來官方在NP/NOP的使用指南中明確將其定義成了輔助駕駛系統,並且對其輔助駕駛系統的性質和駕駛員的注意義務作出了明確提醒,蔚來並沒有作出誤導性宣傳,也就是説蔚來已經做好了它們該做的。
其二,蔚來的車主均通過了中國機動車駕駛員考試,知曉中國法對安全行車的基本要求。其三,呼籲媒體、自媒體在報道和評論前能夠對基本的事實,概念進行了解和查證,用嚴謹、理性、紮實的作風贏得公眾的尊重。
在小雷看來,這份《蔚來車主對NP/NOP系統認知的聯合聲明》,更像是這500人給蔚來簽下的一份《蔚來NP/NOP事故免責聲明》,他們在以這樣的形式告知外界,他們明確知道蔚來輔助駕駛系統的行駛,萬一在這方面出了什麼問題與蔚來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這份聲明,蔚來汽車方面表示,這是車主自發組織發出的一個聯合聲明,與蔚來官方無關。
雖然這份聲明像極了一羣粉絲應援自己的偶像,但是同時也強調了蔚來的NP/NOP並非自動駕駛,所以嚴格來説,如果這份聲明僅僅是針對簽署了聲明的這500人的話,小雷認為沒有任何問題。然而,蔚來的單月銷量都遠遠不止500輛,所以這份僅有500人簽署的聲明顯然代表不了所有蔚來車主。
8月19日,有超過7300名不想“被代表”蔚來車主在蔚來APP上針對《蔚來車主對NP/NOP系統認知的聯合聲明》發表《反對車主聯合聲明》。在這7300餘蔚來車主當中,有不少人認為大部分蔚來車主都是理性的,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他們並不需要被區區500人代表。
另外,也有車主認為這份聲明裹挾了眾多沒有參與且不知情的車主意願,純屬一廂情願,要求其主動撤回;還有車主認為這種不健康的飯圈文化簡直就是添亂,讓蔚來車主蒙羞,應當堅決抵制。在小雷看來,刨除引發事件的事故源頭,再排除官方操縱的可能性之後,蔚來絕無僅有的飯圈文化就是引發這起聲明與反聲明的鬥爭核心。
要知道,如今蔚來正因為安全問題陷入輿論沼澤,而車主卻頂着風頭自發維護品牌,這一幕確實也讓人瞠目結舌。另外,即便是有更多的蔚來車主對這份聲明持反對意見,他們大多也只是反感“被代表”,並沒有對蔚來本身提出質疑,這也體現出了蔚來品牌文化帶來的凝聚力。
飯圈文化才是事情本質説起來,飯圈文化其實已經是蔚來汽車的祖傳基因了。為了提高用户粘性,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飯圈文化,蔚來可謂是花樣百出。
從2017年開始,蔚來先後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舉辦了NIO Day。NIO Day俗稱蔚來日,是蔚來專門為用户而打造的年度聚會。雖然其它車企也有過一些類似的活動,但是它們做得遠遠不及蔚來做得那麼有參與感和儀式感。
以在今年舉辦的NIO Day2021為例,它單單是在申辦方案上就做得可謂是別具一格。和其它車企單方面拍板不同,NIO Day的申辦方案需要由5位用户顧問和當地的車友會一起組建籌委會來牽頭申辦,而申辦的城市必須要符合8年內沒有舉辦過NIO Day,同時申辦場地必須要擁有可以容納8000人以上的室內場館。
NIO Day申辦流程的儀式感也可謂是堪比申奧。申辦城市需要提前報名,接着進行場館勘測。場館符合申辦條件即可提交申辦材料,評選出三座候選申辦城市後再通過公開投票的方式,決定最終舉辦NIO Day的城市以及申辦場地。
別的不説,小雷相信蔚來單單從NIO Day的這一套複雜的參與感、榮譽感極強的申辦流程上就能夠加強不少用户的品牌凝聚力。更何況這套流程走完之後還有一場狂歡呢?
另外,早在2018年,蔚來就打造出了一個入會門檻高達千萬元的EP Club高端用户俱樂部。這個俱樂部以蔚來超跑EP9為名,更以EP9為入門門檻,為其樹立了一個高端形象。當然,售價近千萬元的EP9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消費得起,畢竟EP9車主總共也沒銷售出去多少輛。
為此,蔚來為用户開通了另外一條入門通道,那就是推薦買車。既然用户自己買不起售價高達千萬元的EP9,那麼推薦購車的金額達到了千萬元也同樣可以進入這個俱樂部,這樣的設定對於蔚來而言可謂是一舉三得。
EP Club給蔚來樹立起了高端形象,其高達1000萬元的入會門檻大幅促進了蔚來汽車的銷量增長。另外,通過轉介紹購車不但可以給蔚來帶來高額的收入,還能夠增加蔚來用户“飯圈文化”的品牌黏性。
總結很顯然,蔚來經營了幾年的飯圈文化到如今已經培育出了一批對其深信不疑的高粘度用户。他們就像是粉絲追星,成為了偶像最無私的宣傳大使,甚至自費為愛車打廣告,組織營運活動,把品牌當成家,把車企創始人當做是自己的偶像。
不可否認,這樣的飯圈文化確實能夠產生強大的凝聚力,但是請別忘記,並不是每一位用户都沉迷其中,還有一些用户始終保持着清醒。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