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俗語親家登門,不值半文,是何意如今是否適用看看專家怎麼説!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綜合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成家都是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一個人開始步入成熟的標誌。“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古人心目中,嫁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們對其的重視程度,不亞於中榜做官。
古人嫁娶時,成親前後有許許多多儀式,雙方的下聘與回禮隱藏着不少講究。新人進入婚姻之後,人們都會盼望新人夫妻和順,一大家子和和美美。久而久之,民間百姓中誕生了很多關於婚姻的俗語,這些俗語往往來自於生活,但卻暗含深意,甚至被當作先輩傳家的秘訣。
有一句話,別看只有8個字,但卻很有深意,聽完專家對這句話的分析,剛過門的兒媳婦瞬間沉默了。這句話究竟是什麼?話裏的含義又是什麼?專家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新兒媳為什麼要沉默呢?這種做法如今還存在嗎?

“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相信很多人都在父母那裏聽到過這句話,這句話來自古代民間,是一句廣為流傳的婚姻俗語。從這句話不難看出,人們對待兒女的親家時,態度非常“不近人情”,甚至有些冷漠。
專家仔細研究這句話後卻認為:這句俗語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更是先輩的傳家秘訣。中國人講究血濃於水,從古至今,人們都對親情、血緣非常重視。只要是親戚,不管遠近,都會經常走動,保持親密。
每逢春秋佳節,人們還要準備好各式各樣的禮物,不遠萬里走親訪友,看望他們。如果親人遇到了困難,相互之間都會非常關心,彼此幫襯。

一開始,這句話是針對雙方的,漸漸的,這句話發展成了單指女方的家人。有專家認為,這句話暗含的意思是:如果女方家長登門拜訪男方,就會自降身價,被男方所瞧不起。內心看不起這種行為,對待女方父母時也就不會有什麼好態度。
在古代人的思想裏,“男尊女卑”再正常不過了,古代的女子要想結婚,婚前必須接受“三從四德”的培訓。不僅要把自己的丈夫當做天,以他為主,而且還不能頻繁回孃家。
如果哪位新媳婦敢這麼做,就會被其他人指指點點,還會被人指責沒有家教。面對這種只針對女方父母的“有色眼鏡”,剛過門的兒媳心裏肯定不好受,也會瞬間沉默。

除了這層原因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思想背景,那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古代,不管父母如何疼愛女兒,一旦女兒嫁到男方,就會自動與孃家沒有關係了。
自家的女兒成了別人家的人,親家之間也沒有什麼血脈關係,兩家也就不會有什麼來往,更不會有什麼親密的關係。既然兩家之間用不着禮尚往來,那麼親家也就不會主動上門。
平白無故不去女兒的夫家,一旦上門,那就一定是女兒做錯了什麼事。父母登門是專門來調和關係的,自己的女兒犯了錯,在別人面前自然得不到什麼好臉色,還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能惹男方的家長生氣。

如果女方家長登門,不是因為以上兩種情況,那麼就只剩下最後一種原因——女方家的經濟有困難。雖説女兒已經嫁為人婦,理應少和父母來往,可父母畢竟有生養之恩,見到他們不好,心裏難免一陣苦澀。
如果女方家庭遇到難事,需要男方接濟的話,父母也會硬着頭皮上門,向女兒尋求幫助。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親家登門”,男方難免會心生厭惡,女方父母此時的處境非常尷尬,眼下的拜訪也就“不值一文”了。

時代發展讓人類進步的同時,也淘汰了很多落後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社會中,女性有着很高的地位,婚姻生活裏,也很看重男女平等,人們的思想裏再也不存在“親家登門,不值半文”的觀點。
男女比例失衡的現狀,導致很多男子難覓佳偶。女方登門,再也不是避之不及,反而成了求之不得。結婚前,如果一個男孩子想去女方家,那麼他們的內心會非常緊張。生怕未來岳父岳母挑出了毛病,不滿意自己,不同意女兒嫁給自己了。
好不容易把媳婦兒娶回家,再也不會因為女方回孃家,而不情不願,過去,如果一個女子和丈夫吵架回孃家,那夫家和婆家都會覺得臉上無光,非常抬不起頭。現如今,如果一個人吵了架回孃家,那麼往往是因為男方做了錯事。大多數情況下,老公都會去丈母孃家賠笑臉,親自把老婆接回家。
如果老公真的欺負了老婆,女方父母就會訓斥女婿,以此為女兒討回公道。總之,現代社會的男性,不管是談婚論嫁,還是老婆吵架,都會表現得非常積極,主動上門女方家,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男方對夫妻關係的重視。

本來不認識的兩家人,因為兒女的結合,這才變成了一家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為人態度,不同的教育背景等等,這麼多的不同,導致兩家人相處時,經常存在摩擦。
親家之間究竟該如何相處?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兩家父母關係的好壞,往往也會影響孩子們的生活。如果每個家庭都遵守這種死板的傳家秘籍,相信剛過門的媳婦,一定會瞬間沉默的!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説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