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出席新聞發佈會。 | 視覺中國
上週末韓國大選風向發生突變:最大在野黨——國民力量黨總統候選人尹錫悦受妻子履歷造假醜聞的影響,在民調結果中支持率首次被執政黨——共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李在明反超,但兩人支持率相差僅為2%。而蓋洛普韓國公司12月17日發佈的最新民調數據顯示,李在明支持率為36%,領先尹錫悦的優勢縮小到一個百分點。
韓國明年3月舉行總統選舉,尹錫悦和李在明在多項民調中各自領先,所獲支持率總體而言不相上下,形成了“兩強爭霸”態勢。
這兩位主要候選人在外交戰略設想上存在明顯差異,誰當選新一屆韓國總統將對未來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產生較大影響。
外交戰略設想上差異巨大
李在明和尹錫悦在外交戰略設想上“差異”巨大。首先圍繞對朝政策問題,李在明發表了“大變革時代的統一外交構想”,闡述了他的對朝戰略基本思路,即有條件放鬆制裁與分階段棄核應同時進行,內容包括:一是以“撤回機制方案”為平行保障。第二,通過經濟合作建立和平經濟體系,引領半島無核化進程。第三,通過積極斡旋朝美對話,掌握朝核問題的主導權,發揮解決問題的作用。
與李在明“先保障後無核化”的主張不同,尹錫悦主張對朝鮮採取“先無核化後保障”的極限施壓政策。他認為不能放鬆對朝制裁。因此,他建議加強韓美防禦態勢以發揮威懾作用,並將朝鮮的實質性棄核進程作為提供經濟援助的前提。此外,他還建議在韓國、朝鮮和美國之間常設一個三邊聯絡處,因為這將為幫助解決朝核問題提供一個窗口。
其次在中美之間選擇的問題上,李在明主張“平衡外交”,不應選擇其中一方而導致自身的外交活動空間受限,提倡在中美戰略競爭中靈活應對,爭取韓國自身的最大利益。相反,尹錫悦的政策就帶有“親美疏中”的特徵:雖然強調要與中國在經貿、公共衞生、文化交流等方面進行實質性合作,但他也強調“應該全面加強韓國和美國之間的全面戰略聯盟,以應對台灣和半導體供應鏈等問題”。尹錫悦表示中韓關係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他聲稱文在寅政府在薩德問題上對華“三不政策”既不是與中國的協議,也不是承諾,而僅僅是文政府的一個立場。部署武器是一個與主權相關的話題,這一立場可能根據國家安全局勢隨時發生變化。尹錫悦還尤其強調美日印澳四方機制和“五眼聯盟”的重要意義。
三是在對日外交戰略上,李在明主張沿襲文在寅政府的“雙軌思路”,即解決歷史問題與發展韓日雙邊關係相分離。但尹錫悦表示考慮到韓美日安全合作的重要性,應儘快推動與日本就包括歷史、貿易等問題在內的一攬子解決方案進行磋商,韓日領導人之間也應積極發揮“穿梭外交”作用,構建面向未來的韓日關係。
對東北亞政治格局可能帶來的影響
李在明目前的外交戰略計劃與文在寅政府有着更多的相似之處。如果他當選為下一任總統,有理由期待韓國將扮演地區安全“穩定器”的角色。不過,這個“穩定器”存有較大侷限性:一方面,能否有效推進朝鮮半島無核化取決於美朝對話進程。另一方面,韓國決不會放棄與美國的聯盟,隨着美國“技術聯盟”構建過程中經濟、科技合作紅利的不斷湧現,韓國還可能加強與美國的合作,對中國造成戰略壓力。李在明曾在11月5日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韓國將發展同全球領先國家的多邊外交,尤其關注高科技和經濟外交領域。
但尹錫悦的外交戰略設想顯然與現任文在寅政府不同,可能給東北亞政治格局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一方面,半島局勢可能再度走向緊張。若韓國對朝採取極限施壓政策,不僅會使得圍繞半島問題的對話再次陷入僵局,而且文在寅政府對朝外交努力的成果也將付諸東流。歷史證明,一味對朝施壓只會造成“制裁→ 核試驗→ 再製裁→ 再核試驗”的惡性循環。且因為2021年5月美國解除了韓國自主研發導彈的禁令,東北亞地區新一輪軍備競賽因此有可能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危險地展開,區域安全將進一步受到威脅。
其次,東北亞地區的大國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區域合作將面臨更大的阻礙。為了應對中國,美國引入了“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將實施第三次抵消戰略“嵌入”亞太同盟體系中。文在寅政府鑑於美韓雙邊摩擦、日韓關係惡化和經濟對華高度依賴等因素,在與美國聯合對抗中國上持相對保留態度。但根據尹錫悦的戰略構想,韓國將進一步加強美韓同盟關係、改善韓日關係,尋求加入所謂的“自由和民主價值觀”同盟,進一步甚至完全倒向美國組織的“反華陣營”之中。中國面臨的周邊戰略壓力也將大大增加。此外,韓美如果加強聯合防禦合作,甚至採取措施追加薩德系統和部署中程導彈,這將極大地衝擊東北亞地區的戰略平衡,使中韓關係再次陷入全面倒退的境地。
作者:劉嘉瑜(繫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全球安全治理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編輯:沈欽韓
責任編輯:宋琤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