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重振中產階級需從教育住房入手
《日本經濟新聞》11月17日發表題為《復興中產階級需要對教育和住房提供援助》的文章,作者是日本駒澤大學副教授田中聰一郎。全文摘編如下:
10月的日本眾議院選舉期間,朝野各黨曾一致主張“重建中產階級”。在安倍第二次擔任首相期間推行了“安倍經濟學”,但在家庭開支層面,經濟復甦並未帶給民眾實際的獲得感。而主打“新自由主義”的岸田政權將在不久後正式就實現增長與分配良性循環的具體政策展開討論。
那麼備受關注的“中產階級”未來將會走向何方?
收入分配的變化趨勢是思考未來再分配政策方向的前提。在其他發達國家,人們往往會説是收入兩極分化導致了中產階級縮小,但在日本,原因卻出在收入分配減少上。所以尤其應當重視的是推行提高低收入羣體收入的政策。
實際上中產家庭的開支狀況也愈發捉襟見肘。在這種精打細算的生活中,究竟哪一項開支對於家庭造成的壓力最大呢?我們依據2019年的《全國家庭開支結構調查》,對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家庭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
排除那些在任何年齡段都會佔據較大份額的食品、出行、通信、娛樂消費外,在夫妻處於青壯年期的“二人世界家庭(丈夫年齡在30-39歲)”和“夫妻+兩個年幼子女的四口之家(第一個孩子為學齡前兒童)”中,住房開支佔到了家庭開支的大頭。例如,一對沒有孩子的小夫妻,住房開支佔到全部家庭開支的14.5%。而在那些“夫婦年齡較大的四口之家(第一個孩子讀大學)”,教育開支佔比較高,達到26.4%。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年輕人為中心,擁有自己住房的家庭佔比呈現下降趨勢,加之全社會收入下降的大趨勢,作為固定開支的住房負擔不斷上升。此外,教育開支佔比較大可能是受到了大學入學率上升和學費高企等因素的影響。所以要想對中產階級家庭提供幫助,就要在住房、教育等領域加強政策支持。
圍繞增長與收入建立良性循環的問題,不能想當然地認為只要經濟增長,低收入羣體就會自然受益,而是要從一開始就建立起不讓任何人掉隊的“包容性增長”的思路。
的確,為了實現經濟增長,培養引領性產業不可或缺,重視綠色能源和數字化進程的增長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在海外很多國家,平台勞動者的數量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為其提供法律保護的相關討論也趨於活躍。為了適應層出不窮的新型業態,我們應當尋求通過建立更完善的安全網絡實現包容性增長。
作為一項分配政策,我們剛才提到了,應當將住房和教育作為援助中產階級的重點領域。接下來需要出台的是有關住房的政策。具體來説就是必須推出新的建住房補貼制度。由於住房補貼將以無力購房的有孩子家庭、臨時工或者租住房屋的低收入老年人為主要幫扶對象,所以將會是精準施策的有效補貼。此外,如果考慮到那些因為受到疫情衝擊而面臨同時失去工作和房子風險的人,住房補貼或許將成為抵禦危機的社會性基礎設施。
新冠疫情的惡劣影響主要體現在低收入羣體中。要想在後疫情社會兼顧增長與分配、復興中產階級,不能忘記包容性增長的觀點。
來源/參考消息網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