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本田,壯士斷臂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綜合

最近幾天,在電動化轉型上稍顯落後的日本車企陸續公佈了對相關業務的最新規劃:日產將停止為日本、中國和歐洲市場開發新的內燃機,而本田也計劃關閉旗下擁有近60年曆史的整車製造基地狹山工廠。

本田狹山工廠於1964年投產,推出了包括採用低排放引擎技術CVCC的思域,及雅閣等多款本田旗艦車型。這裏是本田的 “母工廠”,也是其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主要生產據點。

狹山工廠的關閉代表着,本田在電動汽車業務上要真正發力了。

最根本原因在於,全球電動化趨勢不可逆轉,重組汽車業務已成為傳統車企的當務之急。而首先面臨變革將包括中國和美國兩大汽車市場業務。

汽車製造業迴流日本是一道偽命題

在去年全球汽車銷量排名中,本田以448萬輛的銷售成績位居7位。在這個數字中,中國市場銷售為156萬輛,比重約35%。這一數字明顯高過其他日系車在華的業務份額。

猶記得2020年一則關於“本田決定將英國斯文頓工廠部分生產轉移到國內寄居町工廠”的新聞,使業界一度猜測,日本車企正在調整全球市場業務佈局。汽車製造業迴流日本或許是大勢所趨。

然而在汽車行業加速向電動化轉型的背景下,這一假設大抵不會成立。因為據瞭解,日本車企電動化轉型相對緩慢的原因之一是,日本國內充電設施網絡仍不發達,同時可再生能源在可使用能源中份額較小。

而對電動汽車普及和滲透率提高來説,基礎設施建設只是一個前提。沒有這個前提,自然也就沒有後續的發展。

相比之下,中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設施網絡。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國內充電基礎設施累計達222.3萬台,同比增長56.8%。

在政府補貼和不斷健全的基礎設施支持下,國內電動汽車市場催生出龐大的消費需求和規模,也吸引到各大汽車製造商加碼在華投資。

而在美國,有一家標誌性企業特斯拉的引領,汽車電動化變革同樣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數據顯示,本田2021年在美國的銷量增長8.9%,達到147萬輛,略低於中國市場銷量。中美兩大市場合計佔本田去年全球銷量接近7成。

與豐田和日產相比,本田在日本國內的銷量比重偏小,因此在早些時候制定“2040計劃”時,本田宣佈先從兩個主要市場——中國和美國開始推進電動化轉型。

根據規劃,到2040年,本田在全球市場銷售的所有車輛都將是電動汽車,其中包含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FCV)。未來五年,本田將面向中國市場推出多達10款電動車型,其首款SUV車型本田e:N將在4月份開幕的北京車展上正式亮相。

兩到三年內完全關閉生產母工廠

或許是基於這些那些原因,本田終於做出了這樣一個艱難的決定——關閉狹山工廠。

即便嘴上説不相信消費端的電動汽車需求,但本田顯然已經開始接受汽車市場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可以明確的是,本田未來的業務重心將偏向於電動汽車發展。

據瞭解,狹山工廠過去的年產能可達25萬輛汽車。截至 2021年底,本田在日本三重縣的狹山、寄居町和鈴鹿三家工廠的年產能共計約100萬輛汽車。

隨着汽車業務重組計劃逐漸清晰,本田國內年產能將被削減至略高於80萬輛汽車。

日媒稱,狹山工廠的整車生產業務將被轉移至寄居町或者其他工廠,以此達到提高工廠稼動率、降低製造成本的目的。至於該工廠的後續規劃,是用來生產電動汽車還是出售折現,本田還未作出最終決定。

目前,該工廠仍在生產汽車所需零部件,但根據規劃,本田將在未來兩到三年裏完全關閉該工廠運營,相應的裁員舉措也將陸續進行。

《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指出,狹山工廠的關閉對於本田汽車業務重組來説,是一個里程碑,有望為其成為一家既高效又具備競爭力的電動汽車製造商鋪平道路。

令人好奇的是,當本田決心放棄讓其引以為豪的發動機技術優勢時,真正的電動汽車業務風暴是不是馬上就要開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