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學樓項目停工了,這幾個人的身影卻依然忙碌

臨近春節,位於清華大學校園內西北角的物理樓項目停工了。上午10點,清華大學物理樓項目測量員鞏思旭敲開了同事張浩宇的辦公室説:“浩宇,帶上全站儀該開始今天的監測了。”張浩宇立刻戴上安全帽,拿上全站儀來到了工地上。由於工地正處於基坑施工狀態,為防止發生地下水位上漲、邊坡傾斜等事故,已經封閉的工地內每天都有幾個身影在忙碌。

清華大學教學樓項目停工了,這幾個人的身影卻依然忙碌

鄭偉東(左)與鞏思旭(右)正在監測地下水位

清華大學物理樓項目於2019年年底開工,受疫情影響目前工地仍處於基坑施工狀態。春節前夕,15米深、佔地7000多平方米的基坑已經停工,基坑的表面鋪着綠色的苫蓋布,幾輛挖掘機停在上面。相對安靜的工地上,抽水泵的轟鳴聲尤為明顯,為了將地下水位控制在相對安全的範圍,抽水泵每天都要工作一段時間。

清華大學教學樓項目停工了,這幾個人的身影卻依然忙碌

清華大學物理樓項目工地現狀

長120米、寬60米的基坑周邊設置了10餘個點位,點位上固定了反觀鏡裝置,便於全站儀監測。張浩宇先將全站儀固定在基坑東側,然後把右眼貼在了觀測鏡上。“站在東面,是監測基坑西邊的點位,距離咱們有120米。觀測鏡上刻有十字,只要把中心對準點位就可以記錄數據了。”

張浩宇每瞄準一個點位,就會把數據報告給在一旁記錄的鞏思旭。得到最新數據後,鞏思旭還要和前一天的數據作對比。“如果邊坡發生傾斜,通過數據的對比就可以看出來。為了基坑的安全,傾斜的數據要控制在幾釐米之內。”鞏思旭説。

清華大學教學樓項目停工了,這幾個人的身影卻依然忙碌

張浩宇(右)與鄭偉東(左)正在監測基坑的邊坡

邊坡傾斜監測完畢,鞏思旭拿起鋼尺、水位計走進基坑。基坑內分佈着14處井口,地下水位每天的上漲或下降,都要通過井口監測。將水位計頂部的探針緩緩放入井口,10秒鐘後儀器發出了“滴滴滴”的聲音,此時水位計顯示深度為5米。

鞏思旭説:“基坑有15米深,所以水位是在地下20米處,屬於安全範圍。基坑施工期間需要保證地下水位距離基坑至少3米,如果發現水位過高,就需要用抽水泵排水。”

除了基坑周邊的監測點,鞏思旭和張浩宇每天還要對工地外的建築進行監測,觀察這些建築物是否會因施工發生傾斜。工地內外上百個監測點位,他們要用半天多的時間才能監測完畢,這項工作每天都要做。

鞏思旭的老家在河南,張浩宇則是內蒙古人,今年春節他們都不回家了。“基坑施工是整個項目的安全基礎,容不得一點兒馬虎,我們都給家裏打招呼了,今年春節就在這兒和工友一起過了。”張浩宇説。

清華大學物理樓的承建單位是中建二局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項目書記鄭偉東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工地上包括管理者、工人、測量員等有近20人留守,大家每天都要對工地及周邊環境進行安全監測,為春節後的復工打好基礎。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 張羣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8 字。

轉載請註明: 清華大學教學樓項目停工了,這幾個人的身影卻依然忙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