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這個佳節,公安“書記”心裏最記掛的是……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綜合

“國慶中秋佳節將至,預脱貧户有沒有過節的月餅!”、“扶貧產業項目在佳節後能不能如期上馬運行?”、“公安機關扶貧專場直播活動‘引爆’網絡,過節好禮網上辦!”……

隨着佳節來臨,各地公安機關緊扣脱貧攻堅關鍵節點,駐村下鄉的扶貧書記的心裏也時刻裝着貧困户,通過下鄉走訪、直播帶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競展扶貧風采,讓羣眾切實過好節。

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三大隊教導員呂宗坤:心裏最記掛的是預脱貧户

中秋節前夕,外出務工的村民陸續回來,村裏的節日氣氛變得越來越濃。呂宗坤帶上兩盒月餅匆匆出門,他要趕着慰問自己聯繫的兩户預脱貧户。

呂宗坤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公安局特警支隊三大隊教導員,2018年3月來到博白縣新田鎮新塘村,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專門負責脱貧攻堅戰。

呂宗坤(右)在田間瞭解晚稻長勢。劉富攝

經過兩年多努力,村裏的146户貧困户已有134户脱貧。剩下12户36人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他心中最深的牽掛。

金銀山屯的周瓊家是呂宗坤聯繫幫扶的5户貧困户之一。2016年,周瓊的丈夫因車禍去世,留下她和4個孩子,其中大的8歲,最小的剛出生。由於肇事者是未成年人,其家庭根本沒有賠償能力,周瓊家一下子陷入困境。

為解決周家的困難,呂宗坤先幫她申請了低保和公益性崗位,給她聯繫鎮上的小工廠做些編織活,還引導她貸款養牛、種花生,全家人均年純收入從2018年的1000餘元提高到了5000餘元,預計今年就可摘掉貧困户的帽子。

呂宗坤帶着月餅走進周瓊家時,周瓊正在家裏幫工廠做小燈籠,每個燈籠可以掙2.5元手工費。她利用閒暇時間做,一天可以掙幾十元錢。呂宗坤跟她聊了一會兒,見她家過節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人也喜氣洋洋,終於放下了擔憂。

吳金勇家也是呂宗坤最惦記的預脱貧户之一。吳金勇今年70多歲,妻子有嚴重精神障礙,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讀小學,家裏全靠他一個人支撐。

呂宗坤剛接手幫扶這個家庭時,曾犯過愁:70多歲的老吳很難再申請貸款和公益性崗位,除了低保之外,再沒有其他收入。為了幫助老吳一家擺脱貧困,呂宗坤先為他申請提高低保等級,又為老吳的妻子申請殘疾人補貼。

去年年底,呂宗坤反覆做老吳的思想工作,動員他養牛,還幫他籌了幾千元錢買回一頭小牛。今年年初,呂宗坤又聯繫一位養雞的老闆,免費送給老吳20只小雞。中秋節前,雞養大了,呂宗坤通過朋友圈幫他把雞全賣了,收入2000元。

來到老吳家時,老吳高興地向他彙報:趁着節前牛肉價格高,他把那頭牛賣掉,得了1萬元錢。除掉成本,純收入4000多元。

呂宗坤跟他算了一筆賬:一頭牛能賣1萬元,同時政府還給4000元的產業獎補。養這頭牛總共賺了14000元,扣除買牛的成本,實賺8000元。

“你再買一頭牛回來養吧,這回就不用借錢、沒有壓力了。”他勸老吳。

老吳想了想:“對啊,養牛還是挺划算的。”

呂宗坤又鼓勵他:“今年你家人均純收入估計有4000元,年底就能脱貧了。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你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一番話下來,老吳聽得心裏樂滋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

固原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民警魏國棟:發展“牛產業” 帶動深貧村走上致富路

“小魏,我的西門塔爾下了牛犢子,是雙生!兩隻加起來160多斤!”中秋節前夕,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姚莊村養牛大户馬治山給牛接生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駐村第一書記魏國棟打電話報喜。

2017年,固原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民警魏國棟來到西吉縣姚莊村,成為第一書記。姚莊村轄7個村小組,建檔立卡貧困户202户871人,貧困發生率為37%,是深度貧困村。小魏到村的前2個月,跑遍了姚莊村的577户人家,為貧困户建檔立卡。

村民帶魏國棟(後)查看養牛棚。蘇婕 攝

姚莊村幾乎家家户户都養牛,但魏國棟發現,養牛所需的人力物力大大超出了收獲。村民蘇佔林感慨地説:“我們老兩口養5頭牛,夏天還好,到了冬天沒有飼料,就得買麥草稈,還得專門鍘草,一來費時費力,二來牛不愛吃,一頭牛養兩年才能出欄,還長不到200斤。”

魏國棟的妻子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在固原市原州區農科所工作,負責科學養殖、技術指導。魏國棟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決定將種植青貯玉米養牛作為姚莊村村民脱貧致富的敲門磚。

“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生活,世代養牛,還不如你一個外鄉娃娃?”姚莊村村民對魏國棟的介紹排斥又反對,“種的這玉米,不能當飯吃,又換不了幾個錢,還要挖池子醃草,我們養的牛從來沒吃過醃的草,肯定不吃,投資虧了,誰來賠,我們到時上哪兒找你去?”

眼看就到春耕,魏國棟急了。他一方面給第一批願意種植青貯玉米的村民免費挖池子、爭取種子補貼,一方面聯繫固原市扶貧辦,租車組織養殖户去原州區參觀。

一天的參觀中,原本挑頭反對的馬治山問得最勤。一畝地種麥子產200斤糧食,種青貯玉米產三噸草,200斤糧食賣不了幾個錢,可一畝地的草喂一頭牛不成問題……他邊看邊盤算,眼珠子一轉,忙扯過魏國棟,問:“魏書記,你説挖池子村上給補貼,青貯種子也不要錢,當真?”

“這還有假,我來咱村,哄過幾次人?”魏國棟説。

馬治山興奮難耐:“回,回,不看了,耽誤時間,快回!”第二天,他就在技術人員指導下挖了全村第一口青貯池。

魏國棟“徇私”,託妻子買了最好的青貯玉米種子,免費發放給村民。不負所望,青貯玉米比普通玉米個頭高,綠得晃眼的玉米地讓村民喜笑顏開。為了教村民科學醃製青貯玉米,魏國棟不僅在村“講習所”開辦科學醃製青貯玉米課,還帶着技術員挨家挨户指導。

天漸漸涼了,青草斷頓了,醃製的玉米稈能吃了。“種了20畝,全醃了。有這池草,老伴一個人輕輕鬆鬆就能把這8頭牛喂到明年鮮草出來。”蘇佔林説,原來牛喂兩年也長不到200斤,現在6個月就長到五六百斤,一頭牛就賣了1.7萬元。

“黨的政策好,誰先遵循,誰先享福。‘講習所’的課我一節都不落,草長到啥時醃、麥草稈拌幾公分,人家講得清清楚楚,給咱老百姓把道兒指得明明白白!”村民鐵正榮説,“姚莊村的老百姓確實嚐到政策的甜頭了。”

如今,姚莊全村牛存欄量2076頭,實現全村常住人口户均5頭牛;青貯玉米種植面積8000餘畝,青貯池達到200餘座,貧困發生率降至1.25%,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9160元。靠着“牛產業”的帶動,姚莊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養殖示範村。

貴州省公安廳派駐貞豐縣龍場鎮三河村第一書記雷遠軍:用十分力氣幹出一流成績

“最近雨水比較多,要抓緊把稻穀收了,不然大半年的心血就泡湯了。”10月1日上午,貴州省公安廳派駐貞豐縣龍場鎮三河村第一書記雷遠軍來到三河村爛泥組李朝英老人家裏,拿起農具幫忙收稻穀。雷遠軍告訴記者,李朝英老人的丈夫在3年前去世了,兒子在外地打工,眼看到了收割季節,擔心老人家一個人忙不過來,他就叫上村民王世初一起,幫忙把稻穀收回家。

雷遠軍(右)幫貧困老人收割稻穀。陳忠彪攝

3年前,剛到村裏時,雷遠軍看到很多村民勤耕苦做,卻只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一到晚上村裏漆黑一片,為了節約電費,很多村民捨不得開燈。面對眼前的貧困景象,雷遠軍暗下決心:“既然來了,就要用十分的力氣幹出一流的成績。”他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走遍全村21個村民小組和所有貧困户。

緊接着,雷遠軍和三河村村幹部商定,從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產業着手,讓村民真脱貧、脱真貧。到2018年底,三河村累計修建通組路13.8公里,硬化率達100%;安裝自來水管道16公里,全村安全飲水問題解決。

為了讓老百姓在短期內增收,雷遠軍經過多次考察,發現富含硒、鋅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的原生稻紅谷品種比較適合三河村。2019年4月,雷遠軍與某公司商定,公司與三河村合作社簽訂以每公斤6.2元價格收購紅谷的協議。這個收購協議讓羣眾心裏有了底,當月底,羣眾登記試種紅谷的面積達300畝。

半年之後,紅谷成熟,公司來收購的第一天,就支付現金10餘萬元。村民們一對比,種紅谷每畝收入比往年增加了2000元,大家紛紛感嘆:“原來找對了路子真的可以賺到錢!”

“從2018年雷書記來到三河村,三河村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都有了很大改變。”三河村黨支部副書記姜成高説。

2019年下半年,雷遠軍積極爭取到“林下養雞”項目建設資金70萬元。項目建設前,雷遠軍帶領村幹部四處學習養殖經驗,邀請技術人員實地指導,還多方聯繫商談成品雞銷售事宜。

目前,村裏的養雞場養了烏金雞和本地土雞3000多隻。“林下養雞”項目不但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輻射帶動周邊家禽養殖業、解決勞動力就業。今年6月,養雞場的第一筆收入已分紅給60户貧困户和6户土地入股農户。

據瞭解,三河村還將以“林下養雞”場為平台,充分發揮幫扶帶動效應,廣泛發動三河村乃至周邊村寨的農户大力發展養雞產業,惠及更多的貧困户和農户,幫助增收,鞏固脱貧成效。

“我所做的僅僅是為三河村的發展開了一個頭,成績是大家一起幹出來的。如果大家還需要我,我願繼續為父老鄉親服務,貢獻綿薄之力。”今年3月15日,原本為期兩年的駐村工作結束,雷遠軍選擇留下來繼續堅守。村民們説:“這個消息和當初聽説雷書記要來村裏一樣,都是個好消息。”

來源:鄔春陽綜合自人民公安報

編輯:鄔春陽 謝俊思

監製: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