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來在玉帝面前自稱老僧,太君在玉帝面前稱啥兩人地位一目瞭然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綜合


太上老君與如來

鬚髮蒼然,一襲白衣,手持佛塵,騎坐青牛,於三十三天上飄然而來,此為太上老君;身光普照,儀如泰山,雙手合十,威如金剛,座下蓮台,妙法自然,此為如來佛祖。

一個為道教三清之首,一個為佛教之主,兩人各為一教,其地位可謂難以比較,但是面對天庭四御的玉皇大帝,再是地位崇高也得讓他三分顏面。但從這三份顏面中我們卻可以看出兩人在《西遊記》之中的地位高低。

在《西遊記》原著第七回中,如來不費吹灰之力便降伏了孫悟空,其無邊的法力令眾神驚歎,玉帝見狀便打算邀請如來赴宴,來感謝他的出手相助。

本打算回到西方世界的如來只能表現出不敢違悖邀請的模樣,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

降伏孫悟空後便匆匆離開如來的行為自然是避免功高蓋主,引來玉帝的不滿。

引來玉帝不滿

而實在逃不掉的如來只能在玉帝面前自稱為“老僧”,可見其謙遜退讓,甚至貶低自己的法力來烘托玉帝的決策,其意圖自然是要給這天庭之主幾分顏面。

玉帝也是欣然接受,分頭請三清、四御等千真萬聖,來此赴會,同謝佛恩。

玉帝最後的救星,天庭眾神皆為如來的法力驚歎,這些皆可見如來在天庭之中的威望,而他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明面上如來雖不及玉帝那般統率天庭,但依舊在天庭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而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君看似對孫悟空無能為力,不比如來的法力,但他在天庭的地位依舊不容小覷。

且看那太上老君的住址,乃是三十三重天之上,遠離三界之外,而那天庭之主玉帝也才住於三十三重天的凌霄宮。從這不難看出太上老君地位的尊貴,竟能居於玉帝之上。

太上老君

再看孫悟空潛入太上老君宮中的描寫:“那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台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

那些仙人的尊敬暫且不提,那同講的燃燈古佛一名足以證明太上老君的地位之崇高。

據記載,燃燈佛乃是三世佛之一的過去佛,與現在佛釋迦牟尼,未來佛彌勒並稱,而釋迦牟尼正是如今的如來。這般看來,老君能與如來同名的佛陀一同講道,其本身的地位不僅僅在道教中崇高,且在對於佛教來説也是不凡。

待到太上老君發覺自家丹藥被孫悟空盡數吃光,連忙會見玉帝。而太上老君的登場卻不同尋常,四大天師對玉帝奏上:“太上道祖來了。”玉帝即刻同王母一起出宮迎接老君的到來。

玉帝的出迎可見其對太上老君的重視,而老君朝禮畢,“老道宮中,煉了些九轉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會,不料被小偷偷去,特地來此啓稟陛下知道這事。”玉帝見奏悚懼。

此處的老君卻是與那如來一般謙遜,自稱“老道”,看似尊敬玉帝,可後續話語中的興師問罪之意卻是讓玉帝不由膽寒。

左:太上老君

文中更有一處細節將老君的地位展露無疑。“時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後。”此為各方臣子聽從玉帝號令來至靈霄殿時的情景。

老君在上,即為“上坐”,這乃是古代的“尊位所在”。玉帝的妻子都只能居於後,可見在靈霄殿中除了位居皇位的玉帝之外,地位最高的便是這太上老君。

縱觀這老君和如來在玉帝面前的自稱以及細節,難以體現出他們真實的地位究竟有多高,但通過別的神仙對玉帝的神情和話語,便可以輕鬆得知兩人在天庭的地位。

在《西遊記》中其餘神仙與玉帝談話,皆寫為上奏,且自稱都為“臣”,亦如凡間的皇帝臣子一般。而老君和如來的自稱反倒成為了天庭之中的異類,由此可見兩人雖在玉帝面前盡顯謙卑,但其地位依舊是天庭的無上存在。

既然他們不是玉帝的臣子,地位與玉帝並駕齊驅,又為何卻始終尊稱玉帝為“大天尊”抑或是陛下,而不像玉帝僅僅用神情和行為來表現出他對兩人的尊敬。

太上老君

這就不得不提及玉帝在天庭之中的地位以及為人。玉皇大帝作為天庭唯一的君王,其臣子有四大天師,四大天王,還有託塔李天王和三太子哪吒,有自然星宿如二十八宿,文臣武將的拱捧讓玉帝成為了天庭毋庸置疑的統治者。

但是玉帝的統治異常粗暴,七仙女見齊天大聖要下跪,無好桃可摘又怕王母娘娘責怪,管蟠桃園的土地要對欽差齊天大聖磕頭迎接,太乙天尊的獅奴要給天尊叩頭討饒免打,御馬監的人員怨養馬不力可能被責、問罪而牢騷滿腹。

捲簾大將則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便將其打下凡界來,又令人每次用飛劍穿胸百餘回,其殘暴展露無遺。

玉帝既暴虐無道,且又昏憤無能。作為天宮的一把手的神,遇事無主見,對周身的威脅,又毫無法力對抗。日子更是得過且過,表現的無能姿態可掬。

玉帝

同時缺乏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鎮定,他聽奏蟠桃被偷,老君丹被盜,大聖又假傳聖旨,便已經是“悚懼”,毫無天庭之主的模樣。

正因為玉帝的無能,才需要如來和老君的幫助,若沒有法力無邊的如來和煉丹無數的老君,那麼天庭必將天翻地覆。

儘管如此,如來在玉帝面前自稱“老僧”,老君在玉帝面前自稱“老道”,皆可以看出他們在天庭之中的地位。對於如來和老君來説,只需要給予三分顏面,再適度打壓,便保玉帝以禮待之,且無心管之,只安心統率天庭。

説到底,這兩位能居於西方極樂世界和三十三天外,皆是對於玉帝的不作為。

身為佛教,慈愛無疆的如來何嘗看不到天庭中的腐朽,眾神的長生享樂,但是他卻始終不曾在天庭有所逗留,甚至會落於凡間的雷音寺中,這般行徑皆可以看出如來的逃避。

如來

身為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君講究無為而治,從不管理任何道教之事,坐騎青牛精逃跑都是最後才得知,因此他雖然在天庭上受盡尊敬,但是他並無實權。

從西天取經一事,可以看出如今佛教獨大,道教相比之下已然式微。為此,太上老君只能廣收弟子,講經論道,為的是壯大道教,在天庭與佛教分庭抗禮。

就在這三方此消彼長下,共同鑄就了這座仙不為仙,佛不如佛的天庭。或許也正是三方互相獨立,互相牽制,才使得如來與老君的地位可謂是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