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9日電 題:緩衝閥和潤滑劑:中美求同存異、管控分歧離不開人文交流
作者 肖茜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
11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在回答近日美中公共事務協會和美國乒乓球協會舉辦中美“乒乓外交”50週年紀念活動的相關提問時表示,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要鼓勵擴大兩國各領域人員交往,這是中美兩國元首在巴厘島會晤時達成的重要共識。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努力落實好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促進人文交流和民間往來,為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築牢民意基礎。
此前,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印尼巴厘島G20峯會期間舉行了雙邊會見。會晤釋放出的積極信號,為兩國關係“把舵定向”。在會見中,兩國領導人均對下階段中美雙邊交流予以期待,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勵擴大兩國各領域人員交往。兩國領導人並授權雙方團隊在已有共識的基礎之上繼續談下去,開展對話溝通,為中美關係轉折注入新的動力。
巴厘島會晤為中美關係帶來機會窗口
過去三年,由於新冠疫情以及中美關係緊張的緣故,中美兩國人文交流遭遇“寒流”,兩國間往來航班數量鋭減,人員往來數量大幅降低,兩國人民對彼此國家的觀感也降至低點。
美國國際教育學會(International Education Exchange)發佈《美國門户開放報告》(OpenDoorsReport)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學年,在美國就讀的中國大陸學生人數下降14.8%;2021至2022學年,在美國在讀國際學生人數上漲3.8%的情況下,在讀的中國大陸學生人數仍然下降8.6%。
2020年8月,環球網推出一項“中美關係調查問卷”,超過8萬多名網友參與投票。調查結果顯示,約96%的網友對美國印象趨於負面。美國卡特中心美中感知監測項目在2021年11月發佈的一項調查也顯示,62%受調查的中國人對美國非常沒好感或者沒好感。另一方面,2022年3月,美國皮尤中心民調顯示,2/3的美國民眾將中國視為美國的最主要競爭對手,82%美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拜登總統時所説,“當前中美關係面臨的局面不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國際社會期待。”當前中美兩國的人文交流現狀也頗讓人擔憂。作為中美關係的重要根基,人文交流過去一直被視為兩國關係的潤滑劑。如果兩國人文交流長此以往,兩國人民如何加強了解?增信釋疑又從何談起?
中美兩國領導人巴厘島會晤給兩國關係帶來機會窗口。近日來,兩國之間的民間交流出現一些“回暖”跡象,比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CraigAllen)訪華,200多家美國企業參加上海進博會;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王超率團訪美並與美國前政府官員、工商界人士、智庫學者和主流媒體等進行廣泛交流;美中公共事務協會和美國乒乓球協會在紐約舉行紀念中美“乒乓外交”50週年紀念活動。而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4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也頗為罕見地談到,“無論世界發生什麼,無論中美關係遇到什麼情況,人們總會記得愛和友誼,這份誠摯的情誼確實令人動容”。
為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重建民意基礎
雙方應抓住當前難得的機會之窗,共同落實好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需要超越意識形態分歧,有效管控競爭,使兩國關係重回務實合作的軌道。當務之急是促進人文交流和民間往來,為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重建民意基礎。
首先,應適時恢復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強化頂層引領。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是在中美兩國元首共同關心和支持下建立起來的,是兩國政府在人文交流領域開展合作的最高級別對話機制,對推動兩國人文交流和民間各領域交往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機制在2017年調整為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覆蓋教育、科技、環保、文化、衞生、社會發展(涵蓋體育、婦女、青年、社會組織)和地方人文合作等領域。但自2018年底以來對話一直處於中斷狀態。希望雙方團隊在領導人授權下開展對話溝通,早日恢復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為兩國人文交流注入動力。
其次,應大力鼓勵兩國智庫和學者間的對話和交流。雖然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兩國智庫和學者以線上會議的方式持續保持交流和溝通,但線上交流的效果與面對面交流無法相提並論。學者們在會議茶歇時間和在會議室外的交流往往更能拉進彼此的距離,增加相互瞭解,而這是線上形式所無法實現的。9月,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務和經濟項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訪華,成為疫情以來屈指可數的美國訪華人士中的一員。甘思德曾提出“迴音室”(echo chamber)的概念,認為由於中美雙方缺乏面對面溝通,加劇了關係緊張。當前,兩國之間存在的誤解和分歧僅靠“麥克風外交”已經無法妥善解決,需要兩國智庫和學者就廣泛議題開展面對面交流,就各自內外政策和戰略意圖進行解釋和説明,努力在分歧中尋求共同點。
第三,應備加珍惜中美交往中的積極力量,包括友好城市、民間機構和個人。10月26日,習近平主席向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年度頒獎晚宴致賀信,對委員會及其成員一直以來積極促進中美關係發展和兩國各領域交流合作表示讚賞,同時鼓勵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關心支持中美關係的各界朋友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助力中美關係重返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正如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在出席中美友城視頻對話會上所説,“穩定中美關係的力量是一大批長期致力於中美友好交流與務實合作的‘熱心者’、‘維護者’和‘推動者’”。即便近年來受到新冠疫情以及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中美兩國的有識之士仍在學術、人文交流領域扮演着橋樑和紐帶的角色,而他們的努力有助於遏制美國極右派反華勢力的聲音,使美國國內製定對華政策的環境更加平衡,有利於促進中美關係的穩定與改善。
第四,應持續推進中美教育交流與合作,尤其要加強青年之間的交往對話。美國是世界留學生規模最大的國家,所擁有的世界一流高校數量也首屈一指。黨的二十大報告發出了“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號召,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與當今世界教育強國的交流與互鑑。此外,青年人最具生機活力、最具創新精神,是各國人民交流、溝通、理解的先鋒和橋樑,應充分發揮他們在人文交流中的積極角色。近年來,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的“Z世代”中美青少年交流對話會,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大學共同舉辦的 “氣候變化青年在行動”中美青年對話活動以及與耶魯大學舉辦的“清華-耶魯”青年對話活動、中美交流基金會舉辦的中美大學生“中國周”對話活動等都是很好的嘗試,也應當繼續堅持。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拜登總統時強調,“中美是兩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的大國,過去和現在有差異和分歧,今後也還會有,但這不應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障礙”。拜登總統也表示,“美中關係如何發展,對未來世界走向至關重要。美中雙方有共同責任向世界展示,美中能夠管控分歧,避免和防止由於誤解誤判或激烈競爭演變成對抗甚至衝突”。當前,中美關係求同存異、管控分歧,離不開人文交流、民間往來的緩衝閥和潤滑劑。希望兩國能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窗口,促進人文交流和民間往來升温回暖,為雙方合作提供好的氛圍和穩定的關係,為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
肖茜,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2003年至2014年在外交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駐英國大使館工作,曾任三秘、二秘、一秘。2015年起在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工作,參與議會交往、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辦公室相關工作。
2019年入職清華大學,參與創建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持續跟蹤智庫建設、中美關係、人工智能與國際安全等領域研究,多次承接外交部、科技部等部委課題,組織出版《海外高端智庫研究前沿》,翻譯《美國衰落的迷思》、《文明進程與全球秩序》等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