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隨着工作人員啓動南沙河翠湖補水泵站的開關,源源不斷的南沙河水通過管線逆流而上,開始為上游四條多年缺水的溝渠補水。這標誌着海淀北部地區首個循環水網已經“織”好。海淀水務局正在同步開展稻香湖片區、永豐片區補水及循環工程,未來南沙河將帶動12條支渠循環流動,水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
循環補水工程
今天完工通水的翠湖片區補水及循環工程位於翠湖濕地與京密引水渠之間,涵蓋南沙河及前柳林溝、後柳林溝、前沙澗溝、後沙澗溝4條溝渠。“這四條溝位於南沙河上游,雖然沿線完成了綠化改造,但因為長年缺水,水環境一直不佳。”海淀區水務局工程科工作人員李玉明説。
為了讓4條溝渠實現水體流動、水清岸綠,海淀區水務局啓動了翠湖片區補水及循環工程,工程在南沙河設置取水泵站1座,並鋪設了11.85公里管線勾聯4條溝渠。每日,泵站從下游南沙河取水10.7萬立方米,將河水加壓打入管線,水在管線中逆流而上,為四條溝渠“解渴”,溝渠中的水再通過自流回到南沙河,實現水體循環。“俗話説水流不腐,水體有了動力,河道生態系統將更加健康。”
李玉明告訴記者,溝渠寬窄、深淺不一,實現水體循環之後,四條溝渠的水面寬度將在10米至30米之間,水深將在1米左右。溝渠周邊既有回遷房,也有村落,通水後,居民和村民都將可以享受到補水帶來的水清岸綠的水環境。
除了翠湖片區,海淀北部地區還正在建設稻香湖片區、永豐片區補水及循環工程。未來,海淀北部將充分調動南沙河內的水體,與上游12條支渠實現聯動,形成一個生態循環水網,從東向西、從南到北實現水體循環流動,為中關村科學城北區構建全新水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