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錢鋒委員:加快工程學科結構調整,創新跨學科培養方式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綜合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能源化工過程智能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錢鋒日前在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於加快構建數字經濟時代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與機制的提案》。

錢鋒指出,當前中國工程教育存在高端領軍人才短缺、關鍵核心產業人才培養質量亟待提高、人才培養與新興產業發展需求脱節等問題,亟需優化高校學科設置和佈局、健全跨學科人才培養體制機制、強化卓越工程師師資隊伍素質建設。

他建議加快工程學科結構調整和專業知識體系再造,探索多元化複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跨學科培養方式,加強一流師資隊伍建設。

錢鋒,受訪者供圖。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新經濟發展對中國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帶來新挑戰。”錢鋒説,中國高校學科設置和佈局亟待優化,“中國學科專業結構調整週期較長,高校對學科專業設置自由度不高,學科專業結構往往滯後於知識更新和實際需求,理論教學及工程實踐內容的前沿性仍有欠缺,無法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工程科技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無法滿足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需求。”

此外,高校各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阻礙了跨學科知識體系的建設與實施,教學資源在學科和專業之間缺少流動和共享。從高校的工程教學來看,工程實踐導向不足,培養模式單一化,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無法支撐對複合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

“目前,高校教師多數從學校到學校,工程實踐經驗和能力不足,工程教育仍存在較嚴重的工科‘理科化’現象。”錢鋒指出,工程教育領域“重科研、重論文、輕教學、輕實踐”等現象突出,高校現有考核評價機制不利於建立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

為此,錢鋒建議加快工程學科結構調整和專業知識體系再造,構建學科動態調整機制,圍繞5G、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現代信息技術領域,加快專業知識體系的迭代更新,探索設置前沿性、綜合性、學科交叉型、問題導向型和創新創業教育類等課程,形成全新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和知識體系。

未來的工程學科,在錢鋒眼中應該是這樣的:工科生可以修讀“工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雙學位、主輔修的課程,他們既要掌握工業生產、工藝、控制、裝備、研發、質檢等專業知識,也要了解物流、法律、環保、安全、項目管理等多學科知識,他們的導師應該是製造專業與信息技術領域跨學科的“雙導師”或“導師組”,學生有機會與不同專業的導師、校企導師等共同開展工程實踐問題的研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