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外交家、有“李光耀智囊”之稱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卓越院士馬凱碩。圖/受訪者供圖
金句:
十年前我預測世界經濟重心移到東亞,事實證明我的觀點依舊是正確的,而批判我的人是錯的。
東亞國家繼續擁抱全球化,這是亞洲國家在全球化中展示領導力的最佳方式。
中美關係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困難狀態。中美間的競爭也許將持續10年。
東盟國家可以通過幫助建立中美橋樑來發揮寶貴作用。東盟國家希望與中美兩國都保持良好關係。
關於新冠疫情的好消息是,疫情阻止了國家間“孤立”,讓我們活在一個可以相互依存的世界裏。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長期以來以西方為世界中心的全球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也對人類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資深外交家、有着“李光耀智囊”之稱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卓越院士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對新京報新京智庫表示,過去10年裏,亞洲經濟的顯著增長表明,世界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了東亞。“事實證明,我在十年前的預測是準確的。東亞國家正在繼續擁抱全球化,這是亞洲國家在全球化中提供領導力的最佳方式。”
馬凱碩,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資深外交官。1971年至2004年,供職於新加坡外交部;1998年至2004年,就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被推選為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
全球權力東移的標誌是什麼?中美關係將如何變化?在中美競爭態勢下,新加坡與東盟將採取怎樣的策略和立場?為此,1月13日,新京智庫專訪了馬凱碩。
1月13日,新加坡著名學者馬凱碩接受新京智庫專訪。馬凱碩表示,自己十年前預測世界經濟重心移到東亞,如今事實證明這個預測是對的。
亞洲國家將領導全球化
新京智庫:你的新書《亞洲的21世紀》在這周全新出爐,你在書中強調了亞洲對於世界的巨大影響。早在2010年,你在《新亞洲半球:勢不可當的全球權力東移》一書中提出“全球權力東移”的論斷,認為亞洲將取代西方,重新迴歸世界中心。當時有西方學者質疑這一觀點,認為該觀點缺乏足夠證據,而且忽視了亞洲自身的缺點。十餘年過去了,你如何評價自己這一觀點?是否有改變?
馬凱碩:10年後,事實證明了我是對的,而批判我的人是錯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裏,亞洲經濟增長顯著。
比如,2009年,中國零售商品市場規模約為1.8萬億美元,美國約為4萬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兩倍多。2019年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因為這時特朗普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已經兩年了。儘管如此,中國零售商品市場規模依然從1.8萬億美元增長到了約6萬億美元,漲了三倍多,而美國只增長到5.5萬億美元。以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品市場規模,現在是中國擁有最大的市場規模。這是權力東移的標誌。
另一個指標則是東南亞的高速增長。2000年,日本的經濟規模是東盟國家的8倍。到了2020年,日本經濟總量僅約為東盟國家的1.5倍。到2030年,東盟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將超過日本。
所以可以看到,這個地區的國家是如何持續增長的。我在書中預測的世界經濟重心移到了東亞,這些數據能證明我的觀點依舊是正確的。
新京智庫:你認為亞洲國家未來在全球化過程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馬凱碩:亞洲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主要領導作用就是繼續擁抱全球化,而不是遠離全球化。這是真的,東亞國家並沒有對全球化失去信心。中國在邁向世界市場、推進全球化的過程中,“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這是所有東亞國家的經驗。
同時,東亞國家不斷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也是擁抱全球化的最好證明。例如,2022年1月,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啓動了。很多貿易伙伴都對加入RCEP充滿熱情。相比之下,美國沒有能力簽署任何自由貿易協定。所以,東亞國家並沒有對全球化失去信心,而是繼續擁抱全球化。這是亞洲國家在全球化中展示領導力的最佳方式。
“希望拜登政府官員讀一讀我的書”
新京智庫:你的另一本新書——《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中文簡體版在2021年9月已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書中,你説美國犯了一個巨大的戰略錯誤,即在沒有一個全面、長期對華戰略的情況下,就與中國展開地緣政治競爭。為什麼這麼説?
馬凱碩:雖然發起這場競爭的特朗普政府已經下台,拜登也推翻了特朗普政府的許多政策,但是仍然保持着對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我認為這是拜登政府的一大錯誤,因為他們沒有退一步問問自己,這場針對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的具體目標是什麼?美國是想試圖孤立中國嗎?這不會起作用。美國是要試圖阻止中國經濟增長嗎?這不可能。沒有一個潛在的目標是可行的。那麼,美國想通過這場競爭達到什麼目的?這一點美國從來沒有想清楚。
我認為拜登政府應該退一步思考,問問自己,對中國的地緣政治競爭能實現什麼,不能實現什麼。拜登政府應制定一個更明智的戰略,比如與中國合作,而且不傷害美國的利益,這樣就不必與中國展開全面的競爭。
新京智庫:拜登政府即將就職滿一年。你怎麼評價其對華政策?其對華政策未來會如何變化?
馬凱碩:最初拜登政府以一種非常自信的方式開啓其對華政策,因為美國政治體系中形成了一股非常強大的、對抗中國的共識和氛圍。拜登政府表示將繼續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但會做得更聰明,讓更多盟友加入美國與中國的較量之中。
我認為這一年對拜登政府來説是一次很好的學習經歷,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美國的大多數盟友和朋友對美國的“抗中”並不熱心,特別是當我們正處於新冠疫情時期。
美國總統拜登。圖/新華社
所以,當拜登政府官員來到東南亞時,他們會發現這些國家雖然是希望與美國建立良好的關係,但同時也想和中國保持良好關係。他們不會加入任何遏制、孤立或對抗中國的行動。
我們可以注意到,最近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態度變得不那麼有對抗性了。我認為這是一個小小的進步。因此,我希望拜登政府的官員能讀一讀我的書《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這本書已經在中國出版。拜登應該嘗試制定更明智的、周到的對華戰略。
新冠疫情阻止了國家間“孤立”
新京智庫: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了世界的運轉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你認為世界(何時)能恢復正常的運轉?
馬凱碩:我認為關於新冠疫情的好消息是,疫情阻止了國家間“孤立”,讓我們活在一個可以相互依存的世界裏。
在我以前的一本書《大融合:東方、西方,與世界的邏輯》中,我寫道:在過去,在全球化之前,我們生活在193個不同的國家,就像我們生活在193艘不同的船上,每艘船上都由一個船長和船員來保護船。
1月13日,新加坡著名學者馬凱碩接受新京智庫專訪。馬凱碩表示,世界從新冠疫情中恢復正常可能還要一兩年時間。儘管如此,新冠疫情給世界上了重要的一課。
今天,由於全球化,世界變得更“小”了,193個國家不再是193條獨立的船。193個國家變成了船上的193個船艙,我們都在同一艘大船上。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所有的193個國家都在同一艘船上,我們不能只是自私地照顧自己的船艙,而是要照顧好整艘船。
新冠疫情告訴我們,現在世界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新冠疫情在全球傳播得非常快。奧密克戎在南非最早被發現,之後很快就傳遍了全世界。這表明我們現在同一條船上。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完成這項“保護船隻”的任務。我希望世界各國從新冠疫情中得到的重要教訓是,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必須相互合作。如果我們理解到這一點,可能對人類來説是一件好事。
雖然全球可能還要花一兩年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但是新冠疫情給世界上了重要的一課。
中美競爭或將持續10年
新京智庫:世界也在面臨全球變暖等全球性挑戰。在此方面,中美兩國間如何開展合作?
馬凱碩:在《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的最後一章,我寫道:人類自稱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如果猿類周圍的森林在着火,而不同部落的猿類在森林裏打架,我們會説猿類很笨,它們不知道如何合作。但全球變暖正在發生,全球變暖就像是森林燃燒,這對所有國家來説都很重要,我們應該停止所有分歧,集中精力對抗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化是中美兩國繼續合作的原因之一。我希望氣候變化將繼續為美國和中國創造更多的機會,相互對話和合作,一起應對氣候變化。到目前為止,有跡象表明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都非常負責任。我很高興看到美國前國務卿約翰·克里經常訪問中國。他非常清楚,除非中國和美國相互合作,否則無法應對氣候變化。
新京智庫:中美間下一個有望出現關係改善的領域是什麼?為什麼?
美國白宮。圖/新華社
馬凱碩:我要強調的是,中美關係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困難狀態。中美間的競爭也許將持續10年。美國想繼續保持第一,就會試圖阻止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同時,在短期內,中美關係可能在一些領域會有改善,比如貿易領域,因為拜登政府在2022年的主要關注點是贏得中期選舉。
現在,美國共和黨在民意調查中比民主黨做得更好。拜登政府面臨的一個挑戰是通貨膨脹。現在美國很難對抗通脹,非常難。但是有一點,降低部分中國產品的關税可以成為拜登政府對抗通脹的政策工具。降低關税可以讓中國的產品變得更便宜,也就更有利於拜登政府對抗通脹。因此,降低中國產品的關税符合拜登政府的利益。便宜的中國產品有利於降低通脹,因此也將有助於民主黨在2022年11月的選舉中獲勝。
東盟能夠在中美間發揮橋樑作用
新京智庫:過去幾年,中美關係陷入低谷。近來,美國在加強和東盟的關係。在中美競爭態勢下,新加坡與東盟有何更好的策略和立場?
馬凱碩:東盟國家可以通過幫助建立中美橋樑來發揮寶貴的作用。東盟國家希望與中美兩國都保持良好關係。因此,正如我之前所説的那樣,拜登政府官員來到東南亞是一件好事。通過到訪東南亞,他們會非常瞭解許多國家不想與中國對抗的想法。我認為這是東盟國家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的地方。
新京智庫:東盟正在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你能再談一談對東盟的看法嗎?
馬凱碩:我認為東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組國家。東盟是在歐盟之後第二成功的區域組織。我寫了一本書叫《東盟奇蹟》,它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發行的。在這本書中,我認為,在我們從一個由西方主導的單一文化現代文明世界走向一個多元文明世界的過程中,東盟國家是跨越多樣性進行合作的典範。我們需要多元文明合作的榜樣。
東盟是世界上唯一的多元文明“俱樂部”。東盟大約有6.15億人,其中有穆斯林、基督徒、佛教徒、印度教徒等。顯然,東盟是世界上最具多元文明的區域組織。因此,東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合作的模板,也為中美兩國跨越不同文明開展合作提供了榜樣力量。
增進理解的最好方式是對話
新京智庫:你提到了文化多樣性,你認為中國如何能在多樣性方面成為榜樣?
馬凱碩:中國支持在聯合國開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我覺得很棒。我認為中國要做的重要事情是繼續與世界各地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文化保持對話,同時繼續與美國人保持對話,因為美國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社會。
儘管拜登政府中的一些人對中國持批評態度,但美國也有其他領導人相信中國,願意繼續與中國對話。
1月13日,新加坡著名學者馬凱碩接受新京智庫專訪。馬凱碩期待,各國逐步開放邊境,人們可以像以前一樣去各地旅行。
新京智庫:2022年伊始,對新的一年,你有何期盼?
馬凱碩: 我認為2022年像2021年或2020年一樣,會有起伏。例如,我們還沒有完成對新冠疫情的鬥爭。因此,我對2022年的期盼是,希望各國逐步開放邊境。我也希望中國將逐步開放邊境,允許外國遊客來中國。我已經兩年多沒去過中國了,我想去中國,因此希望2022年,我們可以像過去一樣去旅行。這樣我們就可以再次訪問我們喜歡去的地方,比如北京和上海。
文 | 新京智庫訪談員 柯鋭 張笑緣
編輯 | 鄭偉彬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