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上台不到24小時,對華態度正式曝光,中德關係將發生鉅變?
據海外網消息,12月8日,德國聯邦議院投票選舉新總理,社民黨人奧拉夫·朔爾茨成功贏得選舉,正式當選德國新一屆聯邦總理,取代此前執政16年的默克爾。隨後,朔爾茨前往總理府與默克爾交接。在告別儀式上,“鐵娘子”默克爾稱自己16年的總理生涯充滿了“挑戰”,如今朔爾茨從默克爾手中接棒,等待他的將是更嚴峻的挑戰。
躊躇滿志的朔爾茨會帶領“德意志戰車”駛向何方?中德關係又會有怎樣的變化?這可能是很多網友關切的話題。
根據媒體報道,本次德國大選的結果早在9月就已出爐,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贏得多數,社民黨僅以微小的優勢超越保守派聯盟,因此他們只能開始漫長的組閣談判。12月7日,在經歷長達3個月的對話後,德國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簽署聯合執政協定,這標誌着三黨組閣正式完成。
此前,這三個政黨就聯合組閣達成了一份協議,協議中12次提到了“中國”,措辭都比較強硬,一改默爾克執政時期對華“低調務實”的路線,將中國描述為“系統性的對手”,還稱新政府將尋求在所謂“基於人權的前提下”與中國合作。即將擔任德國外交部長的綠黨聯盟主席貝爾伯克,也在近日揚言要“對華強硬”。
這讓不少人擔憂中德關係會就此生變,但朔爾茨早些時候曾通過歐盟理事會主席向中方傳話,表示他將延續默克爾的對華政策,還稱儘管他的盟友“綠黨”和“自民黨”都主張“對華強硬”,但他會努力牽制這兩個政黨的對華決策。
對此,柏林中國問題學者對媒體表示,德國新政府對華政策走向,取決於是由較為務實的朔爾茨主導,還是由新外長貝爾伯克主導,最有可能的是兩者之間達成一個平衡,也就是對中國的批評會多一點,但是兩國合作仍是主流。
另外,在12月7日舉行的發佈會上,朔爾茨雖然對俄羅斯表態“非常強硬”,但在談及中國時卻相對温和,並回避了是否會跟隨美國拒絕出席北京冬奧會的問題,還對面臨重重阻力的中歐投資協定表示了支持。
總的來説,相比起默克爾,三黨聯合執政的德國新政府,可能會在對華決策中加重意識形態色彩,但鑑於中國的重要性以及影響中德關係的結構性因素不變,兩國關係可能會“穩中有變”,但不會徹底“掀翻船”。而德國作為歐盟中的核心國家,其對華態度勢必會影響整個歐盟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