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郭涵】剛剛過去的週日,泰國示威者繼續無視緊急狀態令,佔領並癱瘓曼谷市中心的地標場所。他們對社交媒體的利用,示威活動的組織、溝通乃至“擺拍”手法,令人回想起此前亂港分子在街頭“黑暴”活動中的熟悉身影。
有西方媒體稱,泰國示威者已經學會香港暴徒“像水一樣”的戰術,如去中心化組織、與警方周旋的手段等,但對其“借鑑”過程卻語焉不詳。同時,黃之峯、羅冠聰等“港獨”分子蹦出來“搖旗吶喊”,還號稱要與泰國示威者“站在一起”。
10月18日,泰國總理府發言人表示,政府很擔心抗議活動被別有用心、試圖挑起暴力的人士所利用,願意與示威者展開對話。
泰國示威改變戰術,受到香港示威活動影響 截圖:《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18日稱,泰國自7月初以來持續爆發的街頭抗議,最近幾天突然“變調”。示威者從“追求民主”到開始質疑王室,要求現任總理巴育下台。
抗議的形式也發生變化:與早期的小規模遊行、聚集並派代表依次演講不同,自從15日泰國政府在曼谷地區宣佈緊急狀態以來,示威者持續違反禁令,開始以集中佔據並癱瘓公共空間為目標,期間甚至與警方發生衝突。
16日,曼谷示威者違反禁令上街、衝擊警方防線,被水炮車驅散 圖自:澎湃影像平台
18日,示威者不顧公共交通中斷,佔領了曼谷兩個最繁華的地標:勝利紀念塔與阿索克大街。警方透露,當天在勝利紀念塔約有1萬人聚集。示威者做好了與警方衝突的準備,有“志願者”在現場指導如何利用雨傘,使用手勢溝通等。
但警方最終並未採取行動,結果人羣於當晚8點左右散去。
《華爾街日報》與路透社均指出,泰國的示威者
這部分源於上週以來,多位知名抗議代表人物被抓,間接導致新一輪示威活動的發起者中缺少“老面孔”,故而呈現去中心化的特點。有律師宣稱,自10月13日以來,至少80名抗議者被泰國警方逮捕,其中27人仍被拘留。但警方並未公佈抓捕數字。
此外,示威者還在社交媒體上呼籲同伴隨身攜帶麥克風與防護設備,通過頭盔、面罩等統一裝束來隱蔽自己。此類“畫風”在去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已是司空見慣。
18日當天的勝利紀念塔前,一名示威者就向現場數千人喊話:“他們認為逮捕領導者就能阻止我們。這是沒用的,今天我們都是帶頭人。”
示威者穿戴的頭盔、口罩是香港“修例風波”期間的熟悉“畫風” 圖自:澎湃影像平台
路透社形容,泰國示威者很快適應了所謂“香港模式”,即暴徒當初宣稱“像水一樣”的戰術。
一名30歲泰國男子Sarawut Tawan承認:“我從香港的示威活動中學到了一些技術,比如如何通知與指揮別人。”他還説使用雨傘“並不算攜帶武器”。“現在是多雨季,所以我們帶雨傘。”
而構成泰國示威者主體的大學生與高中生,與香港暴徒同樣熟悉並充分利用了社交媒體。他們不但在羣組中投票決定示威集合地點,
18日當天,示威參加者被要求提前分散在各公交車站等候指示,直到下午3點才收到此前保密的集合地點,然後迅速向目標靠攏。路透社稱,警方疲於奔命,趕到現場時已經有數千人聚集。
泰國皇家警察發言人基薩納週日晚表示,示威者在公共場合聚集會製造動亂,且違反了政府的緊急狀態令。他承認,當前的局勢“快速變化”。“現在我們只能警告公眾遵守法律。”
有網友發現,各地示威者的“擺拍”存在相似之處 圖自:微博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歷史系教授、“中國問題專家”傑弗裏·瓦瑟斯托姆(Jeffrey Wasserstorm)在《日本經濟新聞》上宣揚:“從明斯克到(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從貝魯特到曼谷”,全球各地的示威者“顯然受到了香港示威者的影響與鼓舞”,尤其是後者所鼓吹的“戰術靈活性”。
他還選擇性失明地稱,“很難準確追溯香港示威者是從哪些國際渠道部分借鑑了對抗警方的戰術與策略”,但曼谷等地示威者的思路中“也能看見他們的影子”。
18日,正被香港警方通緝的亂港分子羅冠聰就在社交媒體上慫恿泰國示威者“靈活制定戰略,堅定行動”;黃之峯19日則跑到泰國駐香港總領事館門前,號稱要與示威者“站在一起”,還欲搞所謂“奶茶聯盟”。
泰國總理巴育的發言人阿奴察向路透社表示,
“政府希望展開對話、共同尋找解決方案。”不過,他並沒有列舉具體會與哪些抗議者代表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