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好風正勁
近期,一組數據備受全國關注:
2020年1月至10月,白雲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約3389萬人次,根據全球主要機場公佈的數據比較,該吞吐量在單個機場中位居全國機場第一名,全球機場第二名。
航空業作為經濟風向標,最先感受到國內大環境的復甦。
城市更安全,人們更安心。作為一個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200萬,流動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及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廣州經受了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機場的穩健折射出城市的韌性:今年前三季度,廣州聚焦“六穩”“六保”,發動數字經濟和城市更新雙引擎,經濟增速已經由負轉正。
依託這座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户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鏈接着全國市場與全球市場,廣州國際航空樞紐能級不斷躍升。從2004年到2019年、從2000萬到7000萬,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實現了平均每三年就有一次“千萬級”的跨越。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機場是體現經濟聚集效應極佳的場所,臨空經濟提出者卡薩達甚至將機場視為下一個經濟增長的中心。圍繞機場做文章,也是中國城市搶抓機遇、塑造優勢的時代命題。
隨着RCEP的簽訂,亞洲經濟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快;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動工,劍指世界一流樞紐機場。邁向新發展階段,擁抱新發展格局,一座加快復甦的機場對於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廣州而言,支撐巨大,意義非凡。
白雲機場復甦為什麼快?
今年1月至10月,白雲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約3389萬人次,位居全國機場第一名,全球機場第二名。民航資源網公佈的數據也顯示,10月中國大陸11家3000萬級以上機場出港準點率榜單中,廣州白雲機場準點率排在首位,同時也是實際出港航班量最多的機場。
過去幾年,白雲機場一直穩居中國客流量第三大機場,今年緣何超過北京、上海,客流領跑全國?
“疫情是最直接的原因。”民航資源網專欄作者韓濤分析説,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客流常年位居一、二名,但在疫情影響下,這兩座城市都是雙機場的配置、會有分流,加上國際旅客一度近乎“斷流”,所以影響明顯。與之相對,白雲機場去年國際航班佔比儘管也較高,但略低於前者,加之部分遊客從香港機場分流到白雲機場,此消彼長之間,受衝擊相對較小。
白雲機場自身的發展勢頭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部環境的負面影響。近年來,白雲機場更是步步為營,2018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距離7000萬人次只差臨門一腳,2019年終於突破7000萬人次“大關”。這一數字在2004年還是2000萬,這意味着十五年來白雲機場平均每三年就實現一次“千萬級”的跨越。
白雲機場的復甦快體現在兩個維度:
一個體現是人流、物流的恢復。數據顯示,今年國慶中秋假期白雲機場出港航班量全國機場排名第一,八天共接送旅客133.13萬人次。白雲機場發佈10月生產經營數據快報也顯示,儘管10月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22.07%,但其中國內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1.34%。
另一個體現是臨空經濟的發展。今年以來,廣州空港委全力打好“組合拳”,推動疫情防控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1-10月,白雲機場綜保區進出口179.0億元,同比增長30.2%。其中,進口127.3億元,同比增長51.4%。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
“疫情影響下,廣州復工復產的速度領跑全國,也讓人流、物流率先選擇迴流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原副校長、教授董小麟指出,廣州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行業,產業門類豐富程度領先全國,面對疫情,容易出現“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情況,這股韌性也投射到空港經濟上。與此同時,廣州採取一系列措施落實“六穩”“六保”,加速了經濟回暖。每日經濟新聞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旗下的道口金科,早前發佈了《中國經濟復甦城市排行榜》指出,廣州經濟復甦指數實現三個領跑:領跑一線城市,領跑萬億GDP城市,領跑人口超千萬城市。
“衝擊小、恢復快。”韓濤進一步表示,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屬於疫情期間的特殊狀態,總體來看,白雲機場還位於全國第三的水平,但躋身全國前十潛力巨大。白雲機場的真正“上位”還看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預計到2030年,將實現機場年旅客吞吐量1.2億人次、年貨郵吞吐量380萬噸。
“東風”吹向何方?
“我們幾乎與RCEP中所有成員國都有貿易的往來,佔我們業務量的比例在50%至60%之間。”卓志跨境電商執行總裁李金玲説。
企業的業務繁忙是廣州的縮影。數據顯示,2019年,廣州與RCEP成員國間進出口總額3472億元、佔全市總量的34%,來自RCEP成員國的實際使用外資18.7億美元、佔比26%。
長期以來,RCEP中其他14個成員國,均是廣州傳統的重要經貿夥伴。
“廣州恰好處在RCEP各成員國所在區域的地理中心位置,平均距離具有優勢。”在董小麟看來,友好經貿關係背後的邏輯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他説,中國市場是最大的“蛋糕”,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看中的市場。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定位所包含的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户城市、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着力建設國際大都市等功能,完全符合“門户”與“樞紐”的角色。
“印尼希望加深與廣州和深圳的聯繫,深化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世界跨境電子商務大會上,印尼海洋統籌投資部部長盧胡特通過視頻“雲”參會,他表達了未來在電子商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模式業務方面的合作願望。
目前,白雲機場已奠定了面向東南亞地區及大洋洲的第一門户樞紐地位。同時,東盟已經穩居廣州外貿進出口份額第一位,RCEP的“東風”下,亞洲經濟的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快,預示着將形成更大的全球市場“蛋糕”。
對於一個城市的產業經濟升級來説,機場絕不是一個交通設施那麼簡單。實踐表明,一個航空項目發展10年後給當地帶來的產出比為1:80,技術轉移比是1:16,就業帶動比是1:12。飛機為廣州“載”來的生意,是近幾年“火”遍全球的臨空經濟。
臨空經濟是一種高端經濟形態。一個大型樞紐機場的功能可以輻射到與航空相關的旅遊業、跨點服務業、金融業、物流業、房地產業等領域,從而形成一個較大的產業鏈。
作為臨空經濟的新業態之一,跨境電商率先發力。廣州今年提出,建設空港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國際樞紐港(簡稱“跨境電商樞紐港”),其在鞏固提升國際商貿中心地位的同時,也將聯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以人才、資本、數據、線上平台等為紐帶,推動跨境電商樞紐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區域實現產業協作和創新協同,積極參與全球跨境貿易創新發展。
今年“雙十一”期間,短短的11天,廣州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處理進出口業務總量超1262萬票,金額超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廣州作為國家第二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截至2019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蟬聯6年全國空港第一,為廣東乃至全國跨境電商探索新模式,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首席專家、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原副會長張偉表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使傳統外貿受到了嚴重衝擊。但與此同時,跨境電商卻釋放出了巨大發展潛力,成為推進外貿發展,穩定國際產業供應鏈的紐帶,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貿易數字化轉型趨勢越發明顯。
是“節點”也是“支點”
當下,廣州正全力謀劃“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聚焦打造暢通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支點,引領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和國際競爭新要求的必然選擇,也是全球供應鏈的形成與重塑的必然選擇,更是中國消費市場的不斷成長必然選擇。
“大國需要國內大循環。”董小麟舉例説,像新加坡面積有限的國家,國內市場支撐不起經濟的發揮,重點在全球市場。中國市場巨大,國內大循環靠的不只是一兩座城市,廣州正是其中重要的節點。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是廣州進一步增強國家中心城市能級的重大發展機遇,是對廣州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考驗。
他表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這個邏輯同樣適用於新發展格局。“因為如果沒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就沒有支點,就會‘走不動’。所以不難理解,為何國內各大城市興起了機場建設的熱潮。”
國際航空、航運和高鐵樞紐,讓“節點”和“支點”在廣州形成重合。
白雲國際機場航線覆蓋全球230多個站點,是國家第三大航空樞紐。廣州港航線通達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去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居全球第四。以白雲機場為核心的“3060”軌道交通圈,即“機場與廣州市中心30分鐘通達,與珠三角主要城市60分鐘通達”,很快成為現實……南來北往、通達四方的航空線、航運線和軌道線在廣州交匯。
加快推進白雲機場三期建設,推進南沙港四期、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二期、5個國鐵、7個城際軌道、12個地鐵、6個綜合交通樞紐等重點項目,廣州力爭在全國經濟融入全球體系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伴隨着廣清城際和東環城際(新白廣)的開通,機場與廣州北站的聯通,廣州北部正從“空鐵樞紐”邁向“經濟樞紐”。通過空鐵聯運可把機場腹地範圍進一步擴大到泛珠區域,覆蓋人口超過4.53億,佔全國人口的35%,加上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全國人民“廣州出發,買賣全球”變得越來越容易。
廣州空港委副主任邱之仲表示,廣州空港經濟區正加快推進空鐵融合樞紐建設,建立空港現代流通體系智能平台,打造國際一流的商貿流通樞紐,引導跨境貿易企業和資金流、信息流、高端物流在空港全面集聚。“我們將跨境電商樞紐港打造成為國際貿易創新發展的樣板工程,實現立足廣州、輻射全國、買賣全球的目標。”
中心城市的極點帶動效應,對於實現一國及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牢牢把握構建新格局的發展機遇,發揮極點帶動功能,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新優勢。這是廣州這座立足改革開放前沿的超大城市的使命和擔當。”董小麟説。
南方日報記者 傅鵬 朱偉良 通訊員 穗空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