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領兩份公益崗補助,人卻在省外……新苗頭警示脱貧攻堅“收官戰”勿歇腳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綜合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字強)9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微信公號刊發題為《領兩份公益崗補助,人卻在省外……新苗頭警示脱貧攻堅“收官戰”勿歇腳》的評論。

  脱貧攻堅進入衝刺階段,部分地區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卻有所抬頭。這不僅影響脱貧攻堅工作成效,也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值得警惕。

  當前,隨着多地脱貧攻堅普查現場登記結束,少數基層幹部不同程度地暴露出盲目樂觀、疲憊厭戰、鬆勁懈怠等情緒。

  有的基層幹部抱有“大功告成”“躺着迎接勝利”的心態,出現放鬆休戰、歇歇腳的苗頭;有的基層幹部認為扶貧項目已實施、扶貧資金已兑付,就在人員到崗、措施問效等方面做減法、打折扣;有的地方統籌疫情防控與脱貧攻堅不力,一些基層幹部以疫情影響為藉口,對脱貧攻堅工作消極懈怠、能拖則拖,致使部分扶貧項目工期滯後,扶貧項目開工率低,扶貧產業恢復生產慢。

  從雲南省紀委監委近期通報的案例來看,雲南省個別貧困縣移民搬遷安置計劃工期滯後,工程建設進度緩慢,安置點羣眾僅在新的安置房內添置桌椅、板凳、牀褥等物品,未能“真搬實住”,難以穩定安居,在新家老家、山上山下“兩頭跑”。還有一些地方轉移就業不力,一定數量的貧困羣眾未外出務工或出去找不到工作又返回農村,收入急劇下降。

  不同於歇腳鬆勁的“慢節奏”,個別地方則出現了“用力過猛”現象,大搞突擊快上,政策落實不精準。比如,雲南某貧困縣對低保對象識別認定不精準,實行“大進大出”,今年3月納入低保人員數量與去年底相比減少了51.04%,而6月份與3月份相比又增加了54%,少數村仍存在外出務工青年吃低保問題。雲南某市則存在公益崗位變形走樣現象,個別貧困户被聘為護林員又兼清潔員,享受兩份公益崗位補助金,但貧困户卻不在公益崗位上工作,而是去外省打工。

  少數基層幹部避諱查擺問題,懷有“捂蓋子”心態同樣值得注意。記者調研採訪發現,少數基層幹部認為脱貧攻堅收官之年要多講成績,不能再説問題,否則就是給黨和政府抹黑,因而有的縣鄉村在迎接檢查時報喜不報憂,刻意隱瞞問題和困難。整改問題時也敷衍應付,深查細改不夠,整改措施層層套用、照抄照搬,上下一個樣,排查問題“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比如雲南某貧困縣對“名股實債”問題認識不到位,舉一反三排查不深入,不僅沒有正確認識和解決“一發了之”“一股了之”問題,反而將其當成經驗做法進行宣傳。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貧攻堅越到最後緊要關頭越要響鼓重錘,決不能放鬆休戰、急功近利,搞虛假政績。基層幹部歇腳鬆勁,不僅會造成既有脱貧攻堅成果得不到鞏固提升,也會耽誤“臨門一腳”、乘勝追擊的戰機,個別地方搞突擊式“大水漫灌”則會造成政策落實粗放,政策效果和公平性打折扣,而個別地方盲目追求虛假政績,對現實問題採取“鴕鳥”政策,勢必會給脱貧攻堅埋下風險隱患,不可不察。

  以上不良苗頭雖反映在具體工作中,但根子還在領導幹部犯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毛病,缺乏擔當、不敢作為。各級主責部門和紀檢監察機關還需強化監管引導、監督執紀,推動黨員幹部以優良過硬的工作作風履職盡責、善作善成、慎終如始。

  脱貧攻堅“收官戰”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取勝,在今年剩餘100多天時間裏,廣大基層幹部應沉下心、俯下身,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奮勇衝刺“最後一公里”,全力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確保如期完成脱貧攻堅歷史性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