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毛病給你找毛病,造個毛病別人修不好,早晚你還得往我這裏跑”。坊間常倜儻,汽修老闆最愛德系車,隨便整整幾百上千,最恨的是啥?大家都懂。
但汽修店老闆不傻,為了在日系車身上賺點錢,竟放言“你進口的皇冠再好,來到我這汽修廠就修不好,還得天天往這跑”~
作為一個只懂換玻璃水的日系車主也要被 “訛詐”,説明了汽修行業競爭相當激烈,不過這種競爭也是公平的,畢竟私人和官方修理廠都能把同一問題解決。但在不久的將來,一些很不公平的事劇情可能要上演,有些車也不再為傳統汽修行業留活路。
剛踏入21世紀,汽車逐漸成為普通家庭的出行工具,全國各地汽車保有量瞬間飆升,正因如此,國內汽修行業進入嶄新階段,很多大型的國有修理廠開始成立合資汽車品牌的售後服務站,從而達到更專業的維修水平。
與此同時私人汽修店也不斷湧現,為全國各地的車主提供維修服務。而當年恰逢化油器向電噴轉型、自動擋也從高端汽車的代名詞走下神壇,新車技術更上一層樓,而汽修行業也逐漸定型。
在大量的用車口碑累積後,很多車主都認為日系車質量普遍較好,十年不出大毛病的特點更是讓汽修店煩惱,因此路邊的“德系專修”招牌越來越常見,反而沒遇上“本田專修”、“豐田專修”等。
日系車給汽修店帶來“威脅”,這句話現在看來還是合理的,但五年以後、十年以後?可不一定,純電汽車能取代傳統汽車不是開玩笑,到那時私人汽修店甚至會面臨“無車可修”的局面。
在討論新一輪汽修行業變革前,也先感受下十年來純電車的發展速度所產生的“危機感”。十年前中國車市一片紅火,人們帶着2009年汽車產銷世界第一的榮耀踏進2010年,在那年,國家就發佈了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政策,其中對滿足條件的純電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輛。
當然了,這項政策在那年沒有引起廣泛消費者的注意,有誰不喜歡大排量新車?更何況還沒嘗試過渦輪的快感,誰會背道而馳的買新能源汽車?
但是,早在2009年我國還頒發了《汽車產業振興計劃》,其目標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讓中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彎道超車”的概念浮出水面。那彎道超車成功了嗎?誰也不敢下定論,不過如今在路上碰到新能源車(純電車)的幾率是十年前的數十倍,這就敢肯定。
由於十年前的新能源車試點城市逐漸增多,再加上國家前期的“巔峯”補貼和部分地區補貼,以及環保和排放標準被重點提出,很多消費慢慢地解開了與新能源車(純電車)之間的隔閡。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車十年銷量變化非常明顯,特別是2013-2014年和2017-2018年這兩個時間點增幅明顯。
雖然2020年僅過去了半年,但不少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已實現多月連漲,甚至有不少傳統品牌開始涉及純電車領域,所以純電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將會讓傳統汽修行業發生什麼重大變革?
傳統燃油車的結構相對複雜,而且車身多種配件均來自不同的供應商,所以協調性不敵純電車。相反地就以當前的技術來看,純電車的主要部件為電動機、電池以及變速箱,同時這些大的零部件均由同一系統控制,整體性更強。
更重要的是,當前有不少汽車品牌已經推出了“三電終身質保”,或是多年數十萬公里電池質保的新車政策,這意味着純電車用户不必為最令人擔憂、維修費用最為昂貴的零部件所憂慮。而我們熟悉的機油、機濾和汽油濾芯等在純電車上也基本不存在。
正是因為車身零件的差異,目前許多傳統汽修廠並不能為純電車作深入保養。那麼純電車究竟要做什麼保養?大致包括:空調濾芯、剎車油、齒輪油、防凍液以及底盤/車身/電路檢查。 其中各項檢查就是私人、傳統汽修店的弱勢。
當一台純電車被抬起時,它不一定是在換“油水”,全車電路檢查以及做電池均衡才是重點。電路檢查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項專業的工作,就像以上談到的純電車整體性很強,同一個電子系統涵蓋了按鍵調節、大燈功能、多媒體車機甚至是輔助駕駛系統。這些由品牌一手一腳調試的系統,傳統的汽修店似乎沒有可插手的。
其次是電池均衡,它的目的是解決續航里程發生異常,例如表顯剩餘里程和實際不符等,這時就需要做電池均衡,還需要用到電池均衡儀。均衡儀通過對每個電池包的檢查,找出電池包的電壓差異並讓每個單體電池包達到統一平衡,以解決續航里程偏差的問題。
很明顯,不管是儀器還是技術方面,傳統汽修店也很難達到廠家的水平。當主要的“三電”不出現問題,附帶的相關問題還是交給廠家解決更放心,如果是你,想必也會這樣做。
就像當年全國多地的禁摩政策,一瞬間讓多少摩托廠商倒閉或轉行?就在他們以為頭盔賣不出去的時候,又有誰料到電單車的大力發展挽救了“頭盔行業”?
現在也一樣,誰又能猜測五年後,十年後的汽修行業將會如何,造車技術的進步總會讓汽車後市場跟着走。哪一天純電車大量普及了,電池電機都能享有終身質保,那麼鈑金噴漆的工人可能還可以保住職位。
但假如L3、L4輔助駕駛或是自動駕駛在某一天也大量普及,路上的汽車發生碰撞的幾率非常低,鈑金噴漆工位也會逐漸消失。
雖然新事物取代舊事物一定是趨勢,但傳統汽修行業將要全面倒退的説法就有點極端,或許在未來幾年大的變革還不會發生,畢竟純電車也要也得洗車、貼膜、補胎等,只是一些重要的維修傳統汽修店幫不上忙。隨之而來的就是競爭趨於白熱化,三個和尚都想喝水,除非有三桶水。
不過“三桶水”又談何容易,當前純電車依然要面對電池安全、續航里程以及充電樁佈局等幾大問題,而傳統燃油車的保有量也相當龐大,短時間內消失也不太可能。所以,待到這些問題被一一解決後,汽修行業該想想變革,大修發動機/變速箱的“修車藝人”也該重新規劃人生了。
純電車迅速發展,是利是弊?作為汽車消費者,誰都贊成新車的質量有所提升,綠色出行簡化後期保養,既省心也省錢。而對於官方/品牌的售後維修也是好事,畢竟能把專業技術當作“殺手鐧”。
汽修行業將要發生的變革,是喜是憂?對於傳統/私人的汽修店而言,是憂大於喜了,就算堅持本行也得挖掘新出路。同時忠於燃油車,動手能力特強的一類人,當然也希望能繼續享受修車的樂趣,為更多的燃油車服務。
但身處21世紀要的就是雙贏,“壟斷”從來都不是利潤最大化的途徑,五年後、十年後的純電車與汽修行業想要互利共贏,兩者都需要作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