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澳大利亞與美國背景差不多,面積差不多,為何沒成為世界強國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綜合

提到世界強國,我們首先能想到的,應該就是美國。它不僅疆域遼闊,達到940萬平方公里,政治、軍事、經濟實力也遙遙領先於世界其它國家。正是憑藉其強大的實力和影響力,美國才得以在全球範圍內飛揚跋扈,對其它國家指手畫腳。

美國沒有悠久的歷史,截至目前僅二百多年。其賴以建國的北美13州,也是當年的殖民霸主英國,帶着英國印記的盎格魯移民,在不毛之地的北美大陸創造的基業。

同樣被英國開發的不毛之地,還有大洋洲的澳大利亞。

由於沒有其它殖民列強參與瓜分,早期來到這裏的英國盎格魯移民,得以擁有整個澳洲領地。

同是英國的移民殖民地,如今的美國,早已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超級大國,為何領土同樣遼闊的澳大利亞,卻始終默默無聞,沒有什麼存在感呢?


一、地理條件不同。

大航海時代開啓後,歐洲列強們首先瓜分的,無一例外是氣候適宜,利於開發的肥沃之地。而沙漠居多,嚴重乾旱的澳洲,根本引不起其它殖民者的興趣。

由於完全沒有冰川構造運動,再加上火災和高温引起的風化作用,澳大利亞的土壤極其古老。它即不像美國土地那樣肥沃,還嚴重缺磷、硫、銅、硒、鉛、錫等揮發性或半揮發性營養元素。而磷和硫是農作物生長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這使得澳洲並不利於大規模農業生產。

澳大利亞還極度缺乏水資源,是除南極洲外最乾旱的大陸。其境內僅有的墨累河和達令河水系,無論是長度、深度、寬度、流量和水源頭可靠性方面,都無法和美國的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及俄亥俄河相提並論。這些美國的河流不僅能用於生活及灌溉,還成為連接美國南北的航運體系,極大節省了運輸成本。

相比於美國豐富的土地資源,澳大利亞雖然國土面積不小,但是真正能用於農業生產的土地卻並不多。全國近7成的土地屬於乾旱地帶,還有11個沙漠佔去20%的土地。真正適合居住種植的土地,全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帶,只有26萬平方公里。

水資源不足及土地的貧瘠,並沒有阻止澳大利亞發展農業和畜牧業,只是遠程供水和大量使用化肥,使得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成本過高很難養活更多人口,從而進一步影響工業的發展。


二、歷史上的發展機遇不同。

相比條件落後的澳大利亞,美洲很早就成為殖民者爭搶的目標,英國人建立北美十三洲之時,澳大利亞還是不毛之地,美國1776年宣佈獨立,澳大利亞聯邦則到1901年才成立,還是半獨立狀態,兩者的建設起步時間,相差了一百多年。

因此美國比澳大利亞獲得了更長的獨立發展時期。尤其是工業革命時代,美國得以迅猛發展,而澳大利亞卻錯過了這段發展黃金時期。

另外,由於美洲地理及氣候條件優越,英國殖民者進入後,對其極為重視。不僅投入巨資建設,還利用優惠政策,吸引英國或歐洲的精英人士前往創業,大量的人才推動了美國的高速發展。

再看澳大利亞。原本是英國用來流放犯人的荒漠,在建設投入上和美國根本沒法比,甚至和印度都比不了。投入和重視度的不同,也決定了發展成就和結果的不同。


三、人口數量的差距。

所謂“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要想成為世界強國,除了政治、經濟及軍事實力外,人口數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由於美國各方面條件優越,得以吸引世界各國精英趨之若鶩。加上美國幾百年積累,三億多的人口規模,足以支撐起強大美國的體量。

而澳大利亞由於適宜居住土地不足,時至今日人口都才區區二千多萬。人口太少的結果,是無法形成具有競爭力和龐大的市場,沒有貿易話語權,只能服從於更大市場的規則,自然也難以快速發展。

另外,資源匱乏也使得澳大利亞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手持麥穗的國家”都説明它只是一個農業國家。

雖然賣農產品和牛奶能夠賺大錢,也能讓2400萬人過上富裕生活,成為GDP很高的發達國家。但沒有工業和科技,始終不可能形成強大的國力,也就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

(參考資料:《試論英屬澳大利亞殖民地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