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村:荒山變“椒山”土地再生金

五月末,記者走進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淇灘鎮花園村,遍植花椒的荒山邊坡上,椒枝垂滿了青澀的椒子,到處瀰漫着淡淡的花椒香。硬化的產業路從山下到山上,四通八達,村民們過去從未想過到地裏幹活還能騎上摩托車,好不方便。

“平日裏在椒地裏打藥、剪枝這些雜活是70-90元一天,不是暴雨天氣,都會在椒地裏面工作,現在地裏路好走了,活路也稍微輕鬆了點,一年算下來大概要做二百七八十天,年齡大了,老闆人好,現在很滿意。”花園村村民彭紅釵是花椒基地常年做活的工人。

花園村:荒山變“椒山”土地再生金

花園村屬一類貧困村,土地不連片,地瘠人多,近些年,隨着脱貧攻堅工作的深入展開,村裏撂荒的土地逐步規劃了其他產業,為實現高質高效脱貧,村裏人將目光投向了荒山

站在花椒基地最高處,成片的花椒鬱鬱葱葱。花園村花椒種植大户彭再建是村裏第一批開拓荒山發展產業的人,他告訴記者,這裏曾經一片荒山,村裏頭這樣的山坡最多,荒山閒着也是閒着, 2015年,他開始流轉土地,種上了花椒,變廢為寶,讓荒山種出搖錢樹。

經過幾年下來,他一邊自學種植花椒技術,一邊通過村裏請農業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地裏傳授技術,他迄今已擁有了豐富的花椒種植技術和經驗。隨着花椒產業的發展,收入不斷增加,又有兩位村民開始與彭再建一道,發展花椒產業,花園村的花椒種植規模不斷壯大。

近年來,花園村全村共種植了花椒1280畝,而彭再建的花椒就佔了760餘畝,產業越做越大,他在另外兩個村和他人合作,又種植了數百畝花椒。

花園村:荒山變“椒山”土地再生金

椒業興,地裏勤,種植大户強力帶動勞務就業。在彭再建和其他兩位種植大户的花椒種植地,每年一個多月的花椒採摘期內,都能以日均工資70—80元,帶動全村及附近200餘人的就業,非採摘期,花椒產業地裏,以同樣的勞務費,僱傭20餘人培土、施肥、除草等,強勁帶動勞務就業助脱貧。

“這兩年政策好,我們都可以找到工作,下椒子的時候老闆按照一塊錢一斤收購,多勞多得,平時看活路輕重,工錢都是八九十塊錢。”花園村村民黎霞枝是在花椒地裏工作了三四年的老人。

農產品加工對提振農產品附加值,助推農業農村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當地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積極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彭再建建成了花椒加工廠,截至目前,廠房已全部完工,只待加工機器一到,更加便於運輸、儲存,椒香更濃的花椒產品將源源不斷地產出,成為更強有力的脱貧力量。

花園村:荒山變“椒山”土地再生金

2020年,全省範圍內的實施調減低效低產農作物計劃,彭再建對花椒的種植,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準備調減低產低收入椒種,種植高產高收,質量更好的椒種。

天知椒作為九葉青的改良版,葉片肥厚寬大,葉面積比九葉青大40%左右,加大了光合作用,增強了營養物質的儲存和吸收,其香味、麻味、出油率均勝於九葉青,這成了彭再建中意的花椒品種,在縣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彭再建已經開始植株天知椒品種。

荒山變“椒山”,土地再生金,隨着花園村對土地的不斷優化利用,閒置的荒山地,逐漸煥發了新的活力。(記者 陳林 仁恩多 見習記者 田國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6 字。

轉載請註明: 花園村:荒山變“椒山”土地再生金 - 楠木軒